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蜘蛛不是昆蟲,長久以來卻背負了人類太多的誤解與成見,以致一直沒有好好認識這一群動物。
本書深度介紹蜘蛛生活的各種面貌,還有趣味橫生的蜘蛛萬花筒,以及專為有實驗精神的讀者設計利用蜘蛛進行的各種實驗。這本書也可一窺作者朱耀沂教授探討知識和做學問的方法,其博學多聞、旁徵博引的學識涵養,不難從書中看出一二。
特別推薦給愛蜘蛛、怕蜘蛛,以及對生物科學實驗與研究有興趣的師生。
第一部份 認識蜘蛛
‧蜘蛛不是昆蟲
‧祖先原來是海蠍
‧具超強能力的外部構造
‧內部的器官
‧不完全變態的發育過程
‧蜘蛛的金氏紀錄
‧臺灣蜘蛛的發現與研究
第二部分 蜘蛛萬花筒
第一章 蜘蛛的發育與生長
‧再探蜘蛛發育過程
‧調整體溫的方法
‧渡過冬天的方法
‧幼蛛的飄遷
第二章 活動的場所
‧兩種基本的生活方式
‧土中做窩的蜘蛛
‧屋子裡的蜘蛛
‧棲所爭奪戰
第三章 絲與網
‧蛛絲的種類
‧蛛網的形式
‧蛛網的演化
‧造網是耗力的激烈勞動
‧蜘蛛自己為何不會被蛛絲黏到
第四章 捕獵與取食
‧主食和捕獵方法
‧無奈的偏食
‧取食量與耐飢性
‧偽裝是最佳的打獵策略——蟹蛛
‧唾吐捕獵的高手——花斑山城蛛
‧社會性生活的蜘蛛 ‧吃卵的蜘蛛
第五章 蜘蛛的兩性關係
‧繁殖期的準備
‧雄蛛的尋偶過程
‧雄蛛的調情
‧另一調情行為——送禮式求婚
‧交尾
第六章 親子關係
‧卵囊的製作與功能
‧母子關係的開始——產卵
‧再談產卵
‧母蛛的最後犧牲
‧母愛的代表——狼蛛
‧社會性蜘蛛的母子關係
第七章 蜘蛛的天敵
‧致命性天敵
‧非致命性的害敵
‧同類中的剋星
‧不受歡迎的同類——寄居蛛
‧蜘蛛與昆蟲的鬥智
第八章 蜘蛛的保命策略
‧逃走和抵抗
‧保護色與警戒色
‧偽裝與擬態
‧擬態螞蟻的蜘蛛
第九章 蛛毒與毒蛛
‧關於蛛毒
‧塔蘭圖拉蛛之誤傳
‧塔蘭圖拉蛛正傳
‧惡名昭彰的黑寡婦
‧台灣傳說中的毒蛛——達爾摩斯
第十章 蜘蛛文化學
‧溯尋歷史中的蜘蛛
‧蜘蛛民俗誌
‧藝文作品上的蜘蛛
‧可當食物、藥材的蜘蛛
‧蛛絲是未開發的天然資源
‧寵物蜘蛛
‧防治農林害蟲上的利用
第三部份 自己動手篇
‧蜘蛛的採集
‧標本的製作
‧蜘蛛的飼養
‧利用蜘蛛的實驗
‧蟹蛛的偽裝和適應
張蕙芬 誰怕蜘蛛
剛開始走回自然裡的人,經常要克服一些恐懼,譬如說看到蛇、蜥蜴、蝙蝠和蜘蛛之類,一般都會心頭猛然一驚,然後遠遠避開,這種對特定動物的厭惡與恐懼,千百年來早以透過媒體與經驗傳承,一代一代地更加強化誇張,幾乎已經內化為遠古以來人們趨吉避凶的本能了。
因積習所故,很少人認真地或是技術性地思考我們對該動物的恐懼指數應該是多少,那就更別說打破成見,近距離瞭解牠們真正的面貌與不為人知的趣味生活,甚至還不知道牠們始終默默地幫了人類多少忙。
這一次『蜘蛛博物學』要幫讀者克服對蜘蛛的恐懼與誤解,怕蜘蛛或不瞭解蜘蛛的讀者,請務必要給自己一次機會,因為它將打開你的眼界,讓你終身受用!
目前台灣除了幾本蜘蛛圖鑑外,廣泛談論蜘蛛生態與行為的科普書籍很少,《蜘蛛博物學》是台大昆蟲系朱耀沂教授為讀者撰寫開啟蜘蛛知識大門的一本有趣的知識書,朱老師博學強記,遍覽群籍,涉獵極廣,全書淺白的說明,非常容易理解易讀,他一一解開我們長久以來存在心裡的不解之謎,例如蜘蛛都有毒嗎?毒性如何?台灣有黑寡婦嗎?蜘蛛結的網有多少形狀,牠們如何造絲吐絲?在本書中你還會發現許多從來不知道的有趣的事,例如蜘蛛會吐出八種不同功能的絲,它是自然界中最細的線,因此一直被用來作精密儀器的十字校正線,而同樣粗細的鋼絲也遠不如蛛絲強韌,因此正被科學家拿來研究如何製作輕便耐用的防彈衣。
或許讀完本書後,當你在家中發現高腳蛛(拉牙)就不會那麼害怕想要立刻將牠處死,因為你知道牠每個晚上能幫你吃掉十幾二十隻的蟑螂,牠不結網也無毒,卻還因人們誤會牠的尿有毒,而始終為某種彈尾蟲背著黑鍋,因此牠可說是家庭中另一個任勞任怨、受盡委屈卻仍默默做事的好幫手,作為乾淨寵物也不為過;在野外行走時你不會任意破壞任何蜘蛛網,並不只是因為它精巧得如一件藝術品,而是愛惜生命的你將會知道一隻蜘蛛,是用了多少的精神體力與獲取的養分能量,才能完成這一張可以停棲捕食的家。
蜘蛛的世界豐富而多采,可惜人們對牠們的了解還是非常有限,不過,正因為如此,朱老師鼓勵大家一起做個觀察家,只要鎖定目標耐心發現,就有可能得到前人所不知的蜘蛛情事。此外,本書第三部份有許多朱老師對蜘蛛做的實驗,具體顯現了做學問與研究的方法,是有興趣自然研究者的最佳參考,也是從事科學展覽的老師和學生最適合研讀的範本。
朱耀沂 靠近一點看蜘蛛
相信本書的讀者都看過蜘蛛吧!因為牠們和昆蟲一樣,是我們身邊常見的小動物。喜歡昆蟲而且對昆蟲的生活、習性有興趣的人不少,但是喜歡蜘蛛的人卻是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呢?以蝴蝶為例,牠們有美麗、鮮豔的翅膀,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吸取花蜜,是多麼地討人喜歡啊!反觀大多數的蜘蛛,體色多黑暗或呈褐色,只能爬、不能飛,所以牠們的存在往往不像昆蟲那麼地引人注意。不但如此,通常在兒童故事中,例如「蜜蜂馬雅的故事」中出現的蜘蛛,也大多扮演著壞蛋、凶悍的角色,更加深了一般人對蜘蛛的反感。
其實,我本來也是屬於這一類型的人。大學畢業之後一直靠著昆蟲吃飯的我,工作範圍也大多在農業昆蟲上,所以蜘蛛並不算是我的研究對象;不過後來我慢慢發現,其實蜘蛛是影響農業害蟲數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於是便著手搜集有關蜘蛛的資料並且從事一些實驗,不過我的工作仍以昆蟲為重心,蜘蛛只是個配角罷了!現在我退休了,細細回想我工作歷程中的點點滴滴,發覺蜘蛛在生態系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值得向大家好好地介紹一番;另一方面,也當作是我一向忽略牠們重要性的贖罪吧!
有鑑於此,我從書櫃、檔案架中找出一些有關蜘蛛的資料,將它略為整理成一本書。本書分為三大部份:第一部份算是熱身篇。由於不少讀者對於蜘蛛不太了解,在此篇中先簡單描繪蜘蛛的輪廓,內容可能稍嫌呆板枯燥,讀者們可先當個熱身運動、閱讀一下,如此將有助於了解接下來的內容。第二部份則是為了要引起大家對蜘蛛的興趣,挑選了一些與蜘蛛有關的趣聞,讀來輕鬆有趣,但較欠缺系統。當然有關蜘蛛的趣聞不只是這些,還有很多是我想和讀者們分享的,這些就留待以後吧!第三部份則是為了避免大家紙上談兵,介紹些可以親自接觸蜘蛛的方法,希望藉此可以消除一些大家對蜘蛛的反感,進而培養出一些蜘蛛專家,因為目前在臺灣專攻蜘蛛的專家少之又少,相信這些專家們也期盼著有生力軍可以加入他們的行列。
此外,由於蜘蛛的研究在臺灣尚在起步階段,仍有不少的蜘蛛名稱尚未統一,本書為了避免混淆,盡量採用熱身篇第七章節中所提及的陳世煌(一九九六)的「臺灣地區蜘蛛名錄」上的蜘蛛種名。
摘自《蜘蛛博物學》
朱耀沂教授(1932年出生,2015年辭世)是台灣研究昆蟲的翹楚,也是昆蟲學術界的重量級人物。自小喜愛各種動物,高中畢業後就讀台中省立農學院植病系﹝中興大學前身﹞,並在台大植病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歷任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助教、講師,並赴日取得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應聘為台大客座副教授,後升任副教授、教授,至退休並獲選為名譽教授。
其研究領域主要為水稻和果樹害蟲,退休後仍勤於著作,將其一生所閱覽和收集的昆蟲或其他動物的珍貴資料,寫成一本本通俗的動物書籍,期能影響更多莘莘學子喜愛動物、了解動物,甚而願意選擇生物學為一生之職志。朱教授常謙稱自己是「昆蟲雜貨店」,其實若稱他為「昆蟲博物館」似乎更能貼切表達他對台灣昆蟲界的貢獻與地位。著有《熱帶昆蟲學》、《午茶昆蟲學》、《黑道昆蟲記》、《人蟲大戰》、《情色昆蟲學》、《成語動物學》等,《蜘蛛博物學》、《老鼠博物學》及《蟑螂博物學》(均由天下文化出版)是大樹文化教授博物學系列的重量級著作。
2007/12/31
BBT3001
大樹文化
軟皮精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2160596
318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