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家家鍋裡有隻雞
優惠價
$320

家家鍋裡有隻雞

糧畜巨人大成集團的故事

$320

書籍介紹

在台灣,平均每2.5個雞蛋中,就有一個是產自大成飼料所飼養的雞;而每3隻雞中,就有1隻是經由他們處理包裝而銷售市場的。名列百大企業、垂直整合糧食、農畜、餐飲、生物科技四大領域,年營業額突破一百一十億。

大成集團如何能做到整合上下游垂直性作業型態?

如何以提出「一條龍」的生產模式,傲視全球?
又怎樣囊括亞太地區肉品產業的上游,乃至末端的民生消費餐飲市場?
​如何達成產品的「市場佔領」和顧客的「心理佔領」?

本書與您一起分享大成長城的成功企業契機。

前言 向新高點挑戰 韓家寰
緣起 我為什麼會寫這本書 王梅

第一章 大成沙拉油後來居上!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糧食危機
第三章 打一場大成保衛戰!
第四章 終於超越了嘉吉
第五章 小而精、小而美
第六章 大成雞、有一套
第七章 請來一客華堡!
第八章 台北Cappuccino,上海Espresso
第九章 從天津狗不理包子到永和豆漿
第十章 從亞洲穀倉開始
第十一章 跨步星馬,前進越南
第十二章 因為有夢

附錄一 糧畜食物鏈
附錄二 大成集團大事記

我為什麼會寫這本書 

未知的挑戰

人若無夢,便喪失了生活的意義;企業若沒有夢,便喪失了存在的價值。

一九九七年,對大成長城集團及我個人而言,都是深具意義的一年。大成集團堂堂邁入第四十年,而我,也經歷了一個人生重要的轉折。 那年秋天,我記得很清楚,八月二十四日一個星期天的晚上,我剛從外面回到家不久,意外地接到一通電話,是任職聯合報記者的好友廖和敏打來的。她詢問我是否有興趣撰寫一本有關本土企業成長的書?這家企業就是「大成長城公司」。

寫作向來是我的第一愛好,但憑良心說,我對大成公司非常陌生,只知道他們好像是賣沙拉油的。當我正在遲疑要不要答應的時候,電話那頭的廖和敏接腔說道:「妳先別急著回絕,大成的總經理韓家寰很重視這件事,他想親自和妳詳談細節。」 我第一次和韓總經理對話,他就用近乎懇求的語氣對我說:「和敏說妳是一枝利筆,拜託!拜託!無論如何請妳一定要幫這個忙,我們可不可以約一個時間碰面?我好親自向妳說明。」

隔了兩天,我記得是在一個颱風即將來臨的前夕,我和韓總經理第一次見了面。他解釋為什麼要出這本書的理由:「到今年為止,從韓董事長赤手空拳創業以來,大成集團已經成立四十年了,我們雖然是本土公司,但我們已經轉型了,這些年來已走向國際化,不過顯然社會大眾對於我們的認識不夠,一方面我們想藉著這本書,記錄整個集團成長的軌跡,另一方面,我們也想向社會傳達一些聲音出來。」 熬不過韓總經理的誠意,我終於勉強應允接下這個吃力的任務。我願意寫這本書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理由——想試試自己的能耐到底如何?我生性喜歡冒險,我決定把它當成一個鍛鍊學習的機會。

我雖從事新聞記者多年,但從來沒有碰觸過農畜業這個領域,我是個五穀雜糧不分、在城市裡長大的小孩,對農畜業不僅是相關知識,就連起碼的常識所知也十分有限(我後來才發現,對這個產業「無知」的,原來不只我一個,和很多朋友聊起,大家的反應都是「霧煞煞」)。這下可好,挑戰來了!

九月一日,這天正好是記者節,那是我第一次南下專程到台南大成集團實地探訪,那也是我這一輩子第一次走進麵粉廠以及飼料工廠。我踩著兩吋的高跟鞋,穿梭在塵煙瀰漫的廠房之間,幾乎走得兩腿發軟。那天入夜後回到台北,渾身都是黃豆油脂的味道,而我累得連眼皮都抬不起來,倒在床上一覺睡到天亮。

就在那天,韓總經理問了我一句話,我一直到現在還忘不了:「妳有沒有鬥志?」 我被他突如其來的話問呆了。

「你指的是什麼?」我回問。 「寫這本書的鬥志?」 我沈吟了一下,回說:「我想我有,否則我也不敢貿然答應寫這本書了!」 他真是說對了,寫作的確需要鬥志。我曾經寫過幾本書,每一本都經過不少煎熬,但我在撰寫這本書的過程中,卻發現其中的困難度與複雜度遠超過我當初的想像,從蒐集資料到採訪到撰稿,所接觸的人或事,沒有一樣是我過去所熟悉的。

我曾經在凌晨一點鐘,跟著運雞的大卡車夜訪彰化竹塘養雞場,親眼目睹抓雞隊的人馬手腳俐落地在短短幾小時內抓完三萬隻雞,再送往大成永康鄉美電宰場宰殺。那天的場面,簡直可以用「千軍萬馬、嘆為觀止」來形容。

我也曾經在攝氏三十六、七度的高溫下,頂著滿頭大汗,走訪距離越南胡志明市約一小時車程的舊邑郡,那裡有間規模不頂大的養豬場,三十三歲的豬場主人阮廷瓊喜孜孜地告訴我,他的豬隻非但身子長得壯,而且全身都是瘦肉,在市場上可以賣到好價錢,「因為它們可都是吃大成飼料長大的!」那天,是我第一次學到什麼叫做「造肉成本」。

我就像一個搖搖晃晃剛學走路的小孩子,帶著探險與好奇的心情,對著無知的世界一件一件從頭學起。而今,看到這本書一步一步接近完成,心中充滿無限的喜悅,在學步的過程裡所經歷的跌撞與痛苦,早已不復記憶。

雨夜落難記 為了完成這本書,在過去的一年多,我的足跡曾走過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中國大陸,當然還包括台灣本島,幾乎把所有大成集團在各處的基地都繞了一遍,我看到一群一群敬業的大成人,不辭困苦勞頓,堅守著工作崗位,共同攜手編織未來的遠景。

駐守在越南胡志明市的莊坤炎,就是一個例子。 大成集團在一九九七年五月,由莊坤炎領軍帶著第一批先頭部隊首次正式進軍越南市場。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語言又不通,不過短短四個月內,莊坤炎就足足瘦了六公斤。

莊坤炎是大成集團的資深老將,曾經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然而,在越南打拚不比在台灣,一切條件都要重頭來過。我曾經問莊坤炎,捨掉過去在台灣的根基會不會覺得不值得,他回了我一句:「人生就是要歷練,我想,我的命運已經和大成結合得很緊密,很難分得開了!」

從越南採訪回來的途中,我一直忘不了莊坤炎對我形容的那幅畫面:他坐在湄公河的渡輪上,到南越鄉下去拜訪客戶,沿途兩岸都是密佈的叢林,渡輪通過的地點,就是以前槍林彈雨打越戰的地方。如今,越戰雖然已經結束了,不畏艱險的台灣商人,再度把觸角伸進這片叢林地帶,進行另一場沒有砲火 的戰爭。這場戰爭雖然聽不到槍彈聲,可是故事裡同樣有血有淚。

駐守在中國大陸東北瀋陽的陳福獅,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北京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台商大都不願到大陸投資,陳福獅卻帶著一群大成的弟兄,在冰天雪地的冬天踏上那塊白雪皚皚的大地,一群人連東南西北方向還沒摸清楚,就在攝氏零下二十度的氣溫裡,穿著厚重的雪衣幹起活來。十幾個年頭過去了,東北大成現在做得有聲有色,不論是業績還是利潤,在市場上已稱霸同業。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吉林省、遼寧省與內蒙古三方交界的一個小地方「八面城」。在中國的歷史上,據說這裡曾是宋徽宗被金人幽禁的地方。 從東北的長春市開車到「八面城」,至少要開上一個半小時,大成在當地有一間飼料場,這也是大成集團在中國大陸最靠北邊的基地。

當我見到大成派駐在當地的石柟弘和江宏萍,兩人都是三十出頭、從小在台灣長大的本省籍青年,這輩子第一次離鄉背井外放,就與家鄉有萬水之隔,不知怎地,我突然想起那個古老的「蘇武牧羊」的故事,充滿了悲壯與蒼涼的感懷。 在寫作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些難忘的經驗。

就在我寫完第九章第三節「雪夜驚魂記」之後,隔了兩天,我南下到大成總部採訪,由於受到一個外環颱風影響,當天台南市下了整天的滂沱大雨,我和大成集團的兩位同仁王忠山、張業勤,也經歷了一場「雨夜落難記」。

當天晚上六點,我結束工作和大成肉品部專員張業勤結伴搭機返回台北。誰知,在台南機場苦苦守候近三小時之後,台南機場因能見度太低被迫關閉,所有的班機全數取消。滂沱大雨中,全能營養公司業務副理王忠山接獲消息專程趕赴台南機場,替我們解圍。

王忠山駕著車,載著我和張業勤趕路,車子經過高速公路岡山交流道附近發生嚴重塞車,好不容易殺出一條生路,沒想到五分鐘後,前面又突然出了車禍,王忠山反應很快,立即踩了緊急剎車,就在距離一吋的地方,車子停住了,「好加在,居然沒事!」我正為王忠山的駕車技術暗暗叫好。

誰知,說時遲,那時快,尾隨在後的一部紅色轎車及另一部小貨車,因為沒有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硬是直蹬蹬地撞了上來! 那天晚上,王忠山光是被公路警察找去問完筆錄,就已接近深夜十二點。

但慶幸的是,這場車禍中無人傷亡,等王忠山再度折返台南火車站,將我和張業勤送上客運,抵達台北已是凌晨四點。 由於這一場車禍,使我和王忠山、張業勤結成「難友」,也算是一段意外的插曲。

手掌心的厚繭

寫書需要鬥志,經營企業又何嘗不是如此?不是同樣也需要不屈不撓的鬥志? 韓家寰是條不折不扣的「鬥魚」。他聰明、靈敏、反應快、企圖心旺盛、精力充沛十足,加上點子又多,他的部屬常常害怕他動不動就出點子,而且立刻就要找人執行,往往搞得手下應接不暇。

「我們真的是一點都『鬥』不過他!」這是許多大成人共同的結論。 他對事情的看法也十分堅持,只要是他認為對的事情,即使多數人都投下反對票,他還是會想盡辦法力排眾議,用行動和事實來證明他的觀點。

韓家寰三十五歲的時候接掌大成集團總經理,在韓家七個兄弟姊妹當中他排行老六,政大商學系畢業後留學美國,並拿到芝加哥大學企管碩士的學位。

他在一歲的時候,右腿因為罹患小兒麻痺症,從此便終身與柺杖為伍,行動不是很方便,但身體的殘疾卻一點也沒有阻擋他實踐抱負的決心和毅力。他總是用他那雙強勁有力的臂膀,拄著柺杖來來回回到處奔波,甚至連我們這些四肢健全的人還不如他,行動力遠遠地落在他的後面。

在美國留學的時候,韓家寰一心想要轉學到著名的芝加哥大學,而那裡幾乎是冬天最冷、夏天最熱的地方,家人擔心他的身體吃不消,紛紛勸他改變主意,但他仍執意要去。而且,他不但自己開車,有幾次車子在雪地裡拋錨了,也是自己下車換輪胎。

有一次,他向我展示手掌心內兩個厚繭,驕傲地說了一句:「妳看,這是我多年拄柺杖弄出來的。」望著手掌上那兩個厚繭,我沒有多說些什麼,但內心非常感動,我深深領受出他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不由得讓我對他升起無限的敬意。 即使身體上有缺憾,但他從來不願意別人把他當成弱者。

就像他經常出國搭飛機,幾乎都是自己一個人到處跑,開會、拜訪客戶、視察業務,從不需要別人扶持,也不需要假手別人打點,一切都是自己來。 曾有一位外國客戶對他說:「Mark(韓家寰的英文名字,愈來愈熟稔之後,我也經常直呼他Mark),若不是你的右腿壞了,否則,我們沒有一個人跑得過你!」有好幾次,我望著他拄著柺杖閃入電梯門內的身影,忍不住思索:「這個人內在潛藏的能量,到底有多豐富?」

Mark曾經不只一次告訴我,他藉由大量的旅行來提高視野,他擔心自己老是固定待在一個地方,思考模式不自覺地就會被侷限在那個框框裡面。

「像我們這種賣飼料食品的產業,國際化的難度比較高,因為牽涉到文化差異,尤其是要在海外大量佈點,若要做到深根,絕不是我坐在幾千里以外光憑數字報表就夠了!」

他提到曾經在聖經上看過一則關於老鷹的故事,內容是說一隻小鷹,剛出生的時候就被獵人收養,獵人將牠和一群山雞飼養在一起,久而久之,這隻小鷹認為牠和山雞是同族類,忘了自己原本具有飛翔的能力。

有一天,小鷹看到天空上有一隻蒼鷹迎頭掠過,好奇地問道身旁的山雞:「那是什麼動物?為什麼會飛呢?」山雞回答:「喔!那是一隻老鷹,所以牠會飛,我們是山雞,沒辦法飛,只能在地上跑。」 韓家寰總是用這則故事來勉勵自己和大成人,不要因為眼前的環境艱困而妄自菲薄,忘了自己原本就具有在天空飛翔的能力。後來,這則故事就變成大成人耳熟能詳的「飛鷹計畫」。

他的積極樂觀不管是來自天生,還是後天培養,至少都不是可以偽裝出來的。根據跟隨他工作多年的台北協調中心處長常岡德觀察,身為企業領導人,韓家寰要求自己的標準很高,一定要維持精神抖擻,否則屬下若是看到他精神不濟,很容易就會喪失鬥志。 我相信這是實話。

尤其對一個年紀已邁入中年的大型集團而言,活力往往不如年輕氣盛的中小企業,況且,大成集團還曾經遭遇過「寶隆事件」的風暴,公司沒有倒閉關門已是幸運,若要繼續奮力向前衝刺甚至超越對手,的確是需要過人的行動力與意志力,而身為集團總經理,韓家寰自然而然是扮演那個「發電機」的角色。

因為對農畜事業的專注與投入,三十九歲那年,韓家寰曾經因此而贏得「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獎」。一九九六年,又再度贏得了表彰傑出企業經營者的「尊爵獎」,他得到的獎項是「開拓類」,得獎事由與他積極奮發、致力於將整個大成集團「振衰起蔽」有密切的關連。

然而,韓總並非處處完美,他過人的精力與鬥性,常常也讓人受不了。執行副總經理吳麒麟跟我講過一句話:「總經理一天到晚三令五申,大成集團國際化的腳步絕對不能落於人後,我相信即使是滿地的地雷,他也要我們踩過去!」

他的部屬最怕被他深夜電話「騷擾」。韓總是個急性子,只要一想到什麼點子,馬上就急著要找人執行,也不管別人是不是下班或者假日需要休息。他不僅要求自己,對別人的標準也很高,常常逼得手下喘不過氣。

有一回,我和他談話談到一半,他接了一通秘書打來的電話,我發現他的臉色變得很難看,放下電話之後半天不吭氣。我問他怎麼回事?他才解釋說,中秋節送禮給一些朋友和客戶,他囑咐行政人員記得在冷凍調理雞肉產品禮盒外層放置乾冰,但執行的人卻疏忽忘了放。

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小事,但他卻好像很在意,十分生氣。隔了若干分鐘之後,他又自我解嘲地說道:「我這個人好像很矛盾,一方面我鼓勵他們犯錯,但另一方面我又對他們的錯誤難以忍受!」 從韓總經理身上,我深深瞭解到當一名領導人所要承受的壓力與負荷,遠遠超過一般人。

不論個人或是企業,為了追夢,為了追求成長,通常是必須付出代價的。我猛然想起,韓總曾經跟我提過他去買「百憂解」的事。原因是公司裡有同事因為工作壓力過大得了憂鬱症,他去買「百憂解」希望能幫助這些同事解憂,治療他們的憂鬱症。

在我和韓總一起為撰寫這本書的工作期間裡,我常常看他忙到幾乎沒有個人的閒暇或娛樂時間。董事長夫人(他的母親)很擔心他是否工作過度損及健康,總是三不五時地叮嚀他「別贏了世界,輸了健康」。偶爾,我也會對他「拚了半條命」的作法不以為然,會站在朋友的立場勸他腳步放慢一點,但他似乎聽而不進,或者根本無意調整。

大成集團副董事長韓家宇(他的大哥)曾經跟我講過一件事:有一次Mark不小心摔了一跤,那一跤摔得不輕,把支撐腿部的鐵架子都摔壞了,他忍著痛不去看醫生,直到三天後去照X光,才赫然發現裡面的腿骨都摔裂了。

「他好像很不懂得愛惜自己!」大哥家宇很看不過去,忍不住數落起這個弟弟。 相信所有大成人都會同意,他們的總經理韓家寰最在乎的其實是「工作」,是個如假包換、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們都希望他能在生活中添加一些其他的嗜好跟娛樂,希望他能更「柔軟」一點。

說良心話,在我們一起工作的這段時間,我從韓總身上學到不少,我不僅把他視為工作上的伙伴,更把他當做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勇於追夢 在撰寫這本書的同時,正巧我自己的生涯出現極大的瓶頸,我在極力苦思如何轉型之際,韓總適時地在背後成為支撐我的一股力量。

我常常形容新聞工作是「朝生夕死」的行業,今天的努力,到了明天就變成「昨日黃花」,記者也是一個耗損體力與折舊腦力極為快速的職業。

我前前後後做了十幾年的新聞記者,每天在外衝鋒陷陣,當我拖著滿身的疲累,坐在電腦桌前敲下每一個鍵盤,為了填滿我的報紙版面而絞盡腦汁,我常常忍不住懷疑自己,很可能在下一秒鐘,我就被掏空了!

我一直很想休個長假到國外進修一段時間,那怕是三個月、半年也好。這個念頭至少在我腦海裡盤旋了十年,但種種牽絆卻使得我無法脫身,始終動彈不得。愈是如此,我就愈加沮喪。九七年底,我發現我的情緒陷入空前未有的低潮。

我決定趁我還沒有滅頂之前,把自己救起來。就在九八年中旬我毅然辭掉報社工作,決定負笈遠走異鄉的時候,很多人不是很贊同:「妳是不是瘋啦!這麼好的工作妳居然辭掉了!妳難道不知道後面有多少人在排隊,等著頂替妳的位置嗎?恐怕妳以後再也找不到了!」

幾乎周圍所有的人都對我發出警告,用各種不同的理由嚇阻我,韓總反而是其中極少數對我投下贊成票的人:「那是妳一直想做的事,不如就趕緊先去圓夢吧!」我擔心會延誤寫書的進度,和他情商能否將出書時間延後,韓總倒是表現得很寬宏大量:「既然妳的手續都已經申請好了,妳就安心地先去唸書吧!可以等妳回來再開始動筆。」

韓總的這番話,對我而言猶如吃了一劑定心丸,或許他認為是區區小事,但就是因為他那最後的臨門一腳,正是改寫我整個生涯的契機。

是啊!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會真正在乎你的夢想?幾乎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在扼殺你的夢想,警告你:「不要整天做白日夢!」環繞在你周圍的人,究竟有多少人會為了你的夢想而歡呼?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替你澆冷水。

每個人都曾經有過夢想,然而,絕大多數的人卻沒有勇氣去實現它,他們害怕付出代價,強迫自己與現實妥協,任由種種環境的壓力去摧毀心中的夢想,使得夢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失無蹤。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當我置身在遙遠的太平洋彼岸——美國加州,在柏克萊大學校園裡重溫我的學生舊夢,走在冬日暖暖的陽光下,望著湛藍無雲的晴空,那真是一種無比幸福美好的感覺。

我常常不由得想起韓總和他心中的大夢:在二十一世紀來臨之屆,決心在亞太地區把大成集團發展成最傑出的農畜食品公司,在「家禽一條龍與餐飲」暨「糧食與動物營養」的兩個領域中建立起一縱、一橫的兩座長城,也就是他在近年來口口聲聲提到的「縱橫長城‧亞太爭鋒」。

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階段,不論是大夢也好,小夢也罷,都需要不畏艱難地去實現它。為了圓夢,韓總這些年也遭受了不少批評與誤解,但我深知他的決心與毅力。他曾說過,夢想是他在面對衝擊與挑戰時,驅使他一步一步向前超越的力量,正因為有夢,才能改變這個世界。

九九年初,我的遊學生涯暫時告一段落,從美國歸來之後,便正式全心投入這本書的撰寫工作。 我的一位寫作的朋友告訴我一件事:「一本有價值的書,不光是為了傳遞作者的某種想法和訊息而已,而是要透過文字,同時能夠達到反省的功能。」我非常贊同他的說法。

基本上,這本書也是希望朝著這個方向而努力。 在一邊寫作的同時,我也常常忍不住自問:「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為了追夢,在過程中所付出的犧牲與代價到底值不值得?」可是,如果你沒有付諸勇氣和行動去圓夢,你永遠也不可能知道那個答案。

誰也料不到,當年隻手創業的大成集團董事長韓浩然——四十年前一個踩著腳踏車在鄉下賣豆餅的山東大漢,經由上、下二代的努力,竟然把一間毫不起眼的小工廠,拼出一幅國際事業的版圖,在農畜業的領域裡締造出傲人的成就。

書名《家家鍋裡有隻雞》是在出版前兩個月才定案的,這個靈感出自美國總統胡佛當年的競選標語:「每家廚房的鍋子裡,都能有一隻雞。」此外,這也相當符合大成集團的經營理念,經過四十多年來的努力,大成集團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提升台灣農畜業的水準,並致力於做「雞的代言人」,把自己變成亞太地區最具規模的禽肉公司。

感謝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同仁大家集體絞腦,為這本書想出一個很精彩絕妙的名字,我還記得那天下午這本書名誕生的時候,大夥興奮的模樣,就像是準備迎接一個呱呱落地的新生兒,對未來充滿殷切的企盼。 這個世界,只要有夢,就有希望。深深祝福那些勇於作夢的人。

王梅 作者

王梅,資深新聞記者,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僑委會華僑通訊社、遠見雜誌、自立早報、中國時報等傳播媒體,現任天下遠見出版公司資深撰述,專事寫作。另著有:《老男人與老男孩》、《火與冰的行走--王俠軍的剔透之路》、《該生素質太差--孫大偉的成績單》、《生活在工場》、《鼎泰豐傳奇》、《小白球大智慧》、《家家鍋裡有隻雞》、《勇敢去敲老闆的門》等書(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1999/09/15

BCB204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600-1

358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