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不管你是經營整間企業還是第一次擔任管理職務
提高並保持營收與利潤的有機成長,始終是重要課題……
過去七年來,寶鹼(P&G)公司的利潤成長了三倍;營收的有機成長、現金流量和營運利潤大幅提升,平均每股盈餘成長高達12%。這是如何辦到的?
獲選為全美最佳執行長的雷富禮,和他的領導團隊,已把創新整合到寶鹼所做的每件事情,並贏得了新顧客和新市場。
雷富禮和夏藍透過寶鹼、漢威、諾基亞、樂高、奇異、惠普和杜邦等企業創新的故事,告訴你創新者的致勝法則。這些激發人心的經驗裡,能幫你學到:
.把消費者和顧客當老闆
.利用創新再度啟動早已成熟的事業
.發展成為更高成長、更高利潤率的企業
.贏得新顧客和新市場
.為商業模式重新注入活力
.把觸角伸向企業外部,汲取外部世界的創意能量
.把創新整合到企業日常管理決策中
.做好創意的管理風險
.成為創新領導人
序文 將創新變為公司的遊戲規則! 許士軍
定義.Game-Changer
執行長與企業顧問的共同目標
第一章 創新.改變你的遊戲規則
第二章 寶鹼創新轉型的意義
第一部 繪製宏圖
第三章 顧客是老闆:成功創新的基礎
第四章 選擇戰場,以智取勝:創新目標與策略,改變競爭規則
第五章 擅用企業優勢:以創新來恢復核心優勢
第二部 創新.付諸實行
第六章 創新的組織:支持創新的架構
第七章 將創新融入例行步驟:從點子產出到行銷市場
第八章 管理創新風險
第三部 創新.注入企業文化
第九章 創新是團體合作:大膽且溝通無阻的文化
第十章 領導人的新職責:創新與成長
結論 將創新融入奇異的日常經營
後記
我們的目標
雷富禮與夏藍
在今日企業界,致勝之道和過去數十年來大致相同:創造能促進營收成長與利潤的新顧客、新產品和新服務。差別在於,要如何去做。
當今世界變化之速,空前未見,不但造成企業被淘汰落伍的威脅,也帶來商機。
要在現代世界獲勝的最佳方法是創新。但是大家通常認為創新是技術專家的事,或是天縱英明的才幹(serendipity),或是純屬好運。的確,孤獨的天才靠自己的力量,開創出新產業或是徹底改革既有產業。但問題是,你可不能坐等某人腦中的靈光一閃即逝,而沒有把握住創新機會。創新的成果,也就是持續且不斷提升的有機營收成長與利潤,必須成為你經營事業部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意味著要讓創新成為下列元素的重心:你的企業目標、策略、架構、體系、文化、領導力,以及令人奮發的目的和價值觀。
我們的目標,是要提供你一個思考與管理事業的新方式,以及一個新的管理流程,讓創新成為推動事業部前進的最重要力量。這是從我們的實務工作與研究中精煉出來的流程,依據的是在真實世界行得通的方式,並提供一個新方法來管理事業,不論這個事業的規模大小或是在組織內的哪個層級。
這個新的管理流程是以實踐為主,呈現的方式在我們看來是具體、可行的。事實上你在下週一馬上可以開始運用。
本書是雷富禮(A. G. Lafley)為寶鹼公司設定新路線,以增加有機成長的經驗,加上夏藍(Ram Charan)十多年來精研如何把創新變成例行事務的成果;對於創新,企業界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
在2001年初,夏藍開始和一家公司合作以建立一個架構,把點子從產生到變成商品在市場上成功推出的過程,化為一個運作方式。雖然企業成功地把創新引進市場,但創新的成功往往是偶發事件。據夏藍觀察,原因是創新的流程是分散零碎的,是機械式進行的,喪失了關鍵的互動交誼行為。例如,常見的現象是技術人員創造了某樣東西,然後「丟給一牆之隔」的行銷人員,雙方在整個過程中缺乏有效互動。沒有嚴謹、可重覆、可提升的創新流程,來連結各個部門之間的各種交誼互動。
這個問題加速了夏藍的興趣與研究。2005年秋,他有個機會和雷富禮會面;那時雷富禮出任執行長已有五年,寶鹼大有進步;夏藍發現寶鹼似乎有突破性進展。創新在寶鹼到處可見;是事業部經理人每日在做的事情。創新不僅是以腦力激盪激發新點子,也是管理流程中的核心要務,是寶鹼得以轉虧為盈的原因。
他們兩人都同意,本書的目標是要擷取他們的經驗與研究的精華,從中汲取教訓,以供大家運用。
將創新變為公司的遊戲規則!
許士軍
元智大學講座教授 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
創新時代的管理,較之於工業時代的管理,有其相同處,也有不同處。就相同處而言,都是希望透過「例行化」或「程式化」的途徑以發揮管理的功能——將事情「做好」;但二者不同之處,在於所謂「做好」的意義:在工業時代所指的,為透過工作程序、組織結構之例行化以提高「效率」;然而在創新時代所指的,卻是透過例行化以創造「效果」。不過,為了追求「效果」所採取的廣義下的「例行化」,乃超越作業或結構層次,容許人們有較大的心智和活動空間,容許較大彈性自由以創造創新效果。
多少年來,人們認為創新乃是神來之筆,是無法予以例行化或程式化的;如今既要創新,又要例行化,豈非有如英文之所稱之oxymoron︰像是說最愚笨的智者,或最醜的美男子一樣!
原因在於,人們一般心中的所想到的管理,乃侷限於行政功能(administrative function)層次,這反映於business administration這一名稱上。因此在東南亞一帶,這一英文又被忠實地譯為「商業行政」,說明了上述想法。
管理學門的新研究方向︰創新管理
今天沒有人會忽視或否認創新之重要——無論對於營利企業、非營利機構或政府——但是如何能夠經由超越行政層次的管理,為創新建立起一套程序,仍然是一個令人迷惑的問題,感到束手無策。譬如有人將創新等同於研發,認為從事後類活動就是創新。然而,事實上研發並不等於是創新:研發屬於技術性質或供給導向,而創新屬於行為或市場導向。二者性質與導向不同,自然所採的管理——「研發管理」和「創新管理」——也就迥然有異。
針對此一創新管理問題,引起了企業界和學者的注意和關心,紛紛投入研究。譬如在學者方面,不久前哈佛企管學院的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教授即係其中佼佼者。而如今在我們面前這本書針對同一問題,結合有關理論以及一家極其成功企業的實際經驗,提出更為具體而精到的建議。本書作者之一的夏藍教授,在國內關心管理問題的讀者記憶中,應不陌生。幾年前他曾經與漢威聯合(Honeywell International)執行長包熙迪(Larry Bossidy)合著《執行力》(Execution: 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一書,即曾在國內引起企業界的極大興趣和重視。按夏藍教授自哈佛獲企管博士後,即在哈佛與西北等名校任教。近十餘年來,他最關心的問題,即如本文前此所稱,在於如何將創新變成組織之例行事務。他發現,當前企業界在創新方面所遭遇的最大問題,即在於組織內缺乏嚴謹的,可重覆的,可改進的創新流程,藉以整合公司內外部門以實現持續不斷的創新。
創新是唯一的致勝法則
本書之誕生可以說是一種機緣,夏藍教授於2005年遇到了時任寶鹼(P&G)執行長的雷富禮(A. G. Lafley)。這家公司過去七年在後者領導下,獲利和股價都增加了三倍,市值增加了高達1000億美元。這位執行長所做的,也正是夏藍教授所追求的創新。在這家公司內,創新已成為公司管理流程中的核心要務,隨處可見;公司經由創新來推動企業的各個要素,包括策略擬訂、組織調整、預算編列、資源分配、人才培育與激勵等等,使得創新成為本書原名直譯「遊戲規則之改變者」(The Game-Changer)所指,不折不扣的遊戲規則。
像這樣一本書,不但將管理帶進一個創新時代,相信也是企業界所引頸期盼的好書,值得好好閱讀。
「雷富禮讓寶鹼再度成為卓越超群的公司。」
──《經濟學人》
「2007年所有名列『世界最創新的公司』中,少有公司如同寶鹼,和今日的創新精神密切契合……如今寶鹼最為世人所知的,就是以開放方式實踐創新。」
──《商業週刊》
「雷富禮把全套的創造力和嚴謹態度引進寶鹼的創新流程中。」
──《財富》雜誌
「雷富禮讓可敬的超大企業再度充滿活力……他的風格和精力將成為商學院未來研究的主題與案例。」
──《執行長》雜誌
「雷富禮的成功方法已有豐富證據支撐……寶鹼不僅新產品的數目增加了一倍,數十億美元的品牌組合和股價也增加了一倍以上。」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夏藍是舉世最具影響力的顧問。」
──《財富》雜誌
「夏藍具有罕見的能力,能從無意義中萃取出有意義的東西。」
──傑克.威爾許
「夏藍是全世界執行長爭相求教的顧問之一。」
──美國《商業週刊》
「夏藍是我的『祕密武器』……他不僅提供答案,也持續提供對問題的深入見地。」
──Verizon電信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賽登堡(Ivan Seidenberg)
「夏藍對美國企業界的了解,無人能及。」
──湯姆笙公司執行長哈林頓(Dick Harrington)
全球知名的重量級企業顧問、作者與講者,是諸如奇異電子、杜邦、3M、荷蘭航空、美國銀行等許多《財星》雜誌五百大企業成功的幕後推手。曾入圍《時代》雜誌百大人物;《經濟學人》譽之為「時代的導師」;《富比士》將其列為「商界遠見人士」系列報導的大師之一。
夏藍有別於其他企業顧問的最大特色是,他擅長協助企業最高決策單位,如執行長及董事會。他眼光務實、見解敏銳中肯、能提供可執行的建議。其擅長的領域包括企業成長、策略規畫、領導、建立高階管理團隊、公司治理、推動創新等。《高速企業》雜誌曾指出:「讓夏藍贏得諸多一級主管美譽的原因,除了他全心投入,最重要的是他見解獨到。」
著作等身,包括《執行力》、《應變》、《實力》、《成長力》、《決勝人才力》、《大移轉》等。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畢業,曾任時報文化出版公司主編、中時晚報國際新聞中心主任、《哈佛商業評論》資深編輯,現為自由工作者。
2009/06/30
BCB412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2163641
400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