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林英祥是「大數據的先行者」,他以自創的統計計量模型「BASES」闖蕩世界,獲得各國財星五百大企業的支持與肯定,幾乎所有新產品在上市前都必須經過BASES評估;其創業公司在巔峰時期更創下高達八成全球市占率的輝煌成績。
《窮小子變世界名人》敘述一個平凡的屏東鄉下窮小子,如何藉由自身奮鬥與貴人相助,把握無數機緣努力學習,化平凡為不凡,讓BASES成為企業創新的驅動力,更締造了「低誤差率」與「高暢銷率」的產品分析常勝紀錄。
正因生命無法預測與重來,才能如此燦爛豐富。林英祥相信,心境決定人生際遇,只要能用心思索與沉澱自我,就能從無數考驗中淘選出人生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推薦序
林英祥的志氣.成就.回饋──從屏東走向世界的精彩人生 高希均
作者序
越過山丘 熊明德
他們眼中的林英祥
老派的儒者 陳春龍
快樂是利他 黃炳文
每年返校的大學長 萬鍾汶
第一部 台灣囝仔出頭天
第一章 不只是隧道
第二章 不知名的河邊工寮
第三章 父親的預言
第四章 母親如星
第五章 貴人相助
第二部 走進美國夢的世界
第六章 加入皮爾斯伯里
第七章 巨人與創業者
第八章 併購是為全球化
第九章 時代創造人物
第十章 十年磨一劍
第十一章 尼爾森敲門
第十二章 瞄準新領域
第三部 不可預測的寫意人生
第十三章 暗夜桃花源
第十四章 法蘭西謬誤
第十五章 古怪私廚的小窗
第十六章 動齡即凍齡
後 記
回到茵夢湖畔 林英祥
越過山丘
熊明德
山丘的那頭,會看見什麼?在山丘這頭,我們能爬多高?能走多久?好奇的眼睛張望著,想探索的不只是這世界有多精彩,也是自己能走多遠的能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山丘,也都在嘗試越過。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也不例外。儘管雕刻了震爍古今的「大衛像」,儘管畫出了「最後的審判」,但當時的他並不知道後世將如何看待他的作品,以及他所代表的那個時代。他只是不斷的向前走,企圖攀越下一座山丘。
當時傳世百年以上的雕像,皆喜以大理石為塑材,而大理石雕刻的第一步,就是要用份量頗重的鐵鑿鎚斧先行敲擊,把雕刻「形象的本體」先塑形出來。根據史料記載,直到晚年,仍然有一股旺盛的力量驅使米開朗基羅創作,他經常徹夜奮力的以鐵擊石,不眠不休;鋼鐵與岩石碰撞的聲響,與他的呼喝聲共鳴成隆隆迴響,令旁人鎮夜難眠。
一以貫之的以生命創作,二十八歲的米開朗基羅雕刻出大衛像,在威尼斯藝文界與羅馬貴族間一夕成名。大家都好奇,年紀輕輕的米開朗基羅怎麼能雕刻出這麼好的作品?不習慣眾人簇擁追捧的他僅說了一句:「大衛本來就在那裡,我只是把多餘的部分去掉而已。」
把多餘部分去掉,這可能是每本書的作者感覺最苦惱的事,但這也是必須揮舞的鐵鑿鎚斧。每個人的人生都如此獨特,他與他所屬的世代與那個世代的價值觀盤根錯節,交織在他的際遇與命運裡,該說的沒說,就欠了脈絡的完整性;若絮絮叨叨的把一切都說完,大衛終究還是埋藏在大理石裡。
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一種逝去的價值,這種價值若是只能在時間的流沙裡緩緩逝去,會讓我有一種手足無措的可惜。歲月就是這樣,不管你願不願意,它終究會帶著那些往事沉默而持續、緩慢卻堅決的離你而去。
逝去的價值終將逝去,但有什麼東西是應當留下來的?特別在這個當下,政府已經不再像過去一樣能夠輕言承諾,年輕人能夠單純相信,明天會是一個更好的未來。這一代年輕人感受到的困惑多於希望、酸多於甜、山丘多於越過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該停一下、想一下,在惶惶然找出路時,有什麼正在逝去的價值,是值得我們留存下來,對找到未來能有幫助的呢?
這本書就是這樣一個故事。這個人的名字你一定沒有聽過,但是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文理學院(College of Liberal Arts)創立一百三十五週年,選出一百三十五位校友以資紀念時,全亞洲只有兩人入選,這兩人都來自台灣,其中一位是中央銀行十三A總裁彭淮南。
有一個屏東來的窮學生,輾轉到美國讀書與創業,他研究的東西就是現在最紅的「大數據」。沒有代工廠、生產線與奈米製程,只靠著他發明的一條統計方程式(雖然他自己說是七千多條統計公式的組合),計算出比任何人都精準的預測,成為美國與全球的業界標準;財星五百大企業前十名中,有七個曾經是他的客戶,全球市占率最高達到百分之八十。
他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四十位同事組成創業團隊,透過與不同企業的併購及合作,達成現在所謂的A輪、B輪與C輪募資,成為一個一千人的大企業,最後把公司賣給全球市調龍頭尼爾森時,交易價是一億美元。這一億美元是公元一九九八年的真金白銀,那時美國還沒開始亂印鈔票。
這個故事裡有幾個關鍵字。我們都以為「大數據」是未來主流,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原來五十幾年前就有人運用自如;我們都期望台灣企業能走出硬體代工模式,而這個故事創下的一億美元,可全是腦子裡的判斷,換句話說就是「智慧財產」的價值。
我們都知道台灣企業要更「國際化」,才能不畏紅潮來襲,這個故事裡的公司不只橫跨全球六十幾個國家,更與全球頂尖企業合作,以至於寶僑(P&G)、沃爾瑪(Walmart)、英特爾(Intel)、可口可樂(Coca-Cola)、聯合利華(Unilever)這些產業領袖,都要依循他的標準來開發新產品。
我們都希望年輕人「創業」不要只有小確幸,要有國際競爭力,這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在美國創業的台灣人,沒有金錢沒有背景,靠著腦中知識,創業第六年就拿到「全球第一」的市占率;在大型企業眼見有利可圖,紛紛成立自家部門搶進地盤,想要分一杯羹的洶湧波濤中,這套模式的市占率仍然節節升高,成為沿用至今的「業界標準」。這套模式早已不只是市調分析,台灣有個飲料品牌,按照這個模式開發新產品,推出後成為該品類十年銷售冠軍。
每個人面前都有山丘,都要越過。這本書寫的,就是一個人越過山丘的故事。他越過自己的限制,到了美國,到了事業高峰,打開眼界生活。回望曾經走來的路,是什麼力量扶持他越過山丘?
你會發現有街坊鄰居,願意為了村子裡有孩子能出國讀書,大家湊錢買機票。你會看見一個窮孩子進了大學能夠吃飽,不只是學識上吃飽,而是肚子終於能吃飽。你會了解那時候的老師為什麼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不只教知識,也教人格。你會聽見教堂裡英文查經班的讀書聲,以及那些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人生。你會認識一種父親,明知孩子在挨餓,對於公款還是一絲不苟,分文不取的風骨。
他們代表舊時台灣的一種價值,那些價值支持著台灣人越過一座座山丘,走到今日;如今,這樣的價值正在逝去。
「大衛本來就在那裡」,另一種翻譯說米開朗基羅的意思是「大衛的靈魂(Spirit)在那當中」。雕像終將風化,最後留下的就是藝術所傳遞的靈魂。
如果在那個時代,透過一代人的集體滋養,可以讓一個屏東來的孩子闖盪出這樣的人生,那麼我們是不是該留住些什麼,幫助這一代年輕人面對山丘時,不再望之彌高,困惑失措?這本書所試圖記憶的,就是那一代人靈魂裡的純潔與美好,以及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創造的價值。
我們之所以獨特,不在於我們做什麼,而在於我們是什麼。
他是林英祥,和他的學生一樣,我們都稱他林老師,一方面是尊敬,一方面也偷偷讓自己感覺比較年輕。
二○一六年七月於台北
林英祥與我都被認為是班上的「好學生」,同在一九五八年畢業。他留在母校修完碩士,赴美後在明尼蘇達大學又改修統計博士。這一轉變,使他在學術與事業上獲得了更大的成就。
《窮小子變世界名人》一書,細緻地描繪了林英祥在太平洋兩岸的精彩人生。我希望讀者,尤其年輕的一代,要學習林博士堅毅的志氣與創業的成就。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高希均
IMBA 學程最需要的老師有三種類型,第一是流利的英語教學,第二是扎實的理論基礎,第三是豐富的實務經驗。林英祥老師極為特別,是三者兼具的難得師資。
他拿到博士後的生涯規劃原本也是教書,後來進入業界又創造了預測新產品暢銷與否的全球標準,並且已經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哥倫比亞大學、華頓商學院等一流學府任教。這樣的老師有心回饋,願意回台灣教書,這是最好的事。
──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 陳春龍
快樂是什麼?真正的快樂除了利己之外還要加上「利他」,透過分享、透過服務,讓別人更快樂,社會福利指數才會上升。
林英祥老師活出了一個理想的人生典型:他在企業界闖蕩,創造出很大的影響力;透過教育,他把這樣的影響力轉化成對他人的貢獻,不管是捐助學校有需要的地方,或是在課堂上傳遞自己一生累積的知識,他所做的事情都是貢獻與分享,讓年輕一代有學習的榜樣。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教授 黃炳文
台灣的高等教育需要更國際化,也需要內容扎實的英語授課課程,林英祥學長每學期回台任教,對系上幫助很大。
年復一年,林英祥學長希望把自己的感恩化為行動,對學校有實質貢獻,照顧更多年輕教師與學子,所以他在學校裡的人緣極好,這樣的情分在現今的大學校園裡,是愈來愈罕見的。這讓後輩們看見一種人生的態度,這樣的態度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最好的學習。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教授 萬鍾汶
寫作者、編劇、導演、大學兼任講師,日常工作為跨國企業品牌策略訂製與內容執行。有感媒體刊載的內容一如投手投球的內容,多一個好球就少一個壞球;相信若沒有親身下場投過,就沒有資格質問台灣價值為什麼日漸走鐘。因此一年寫兩本書,留存不該被忽視與漠視的故事與價值。
2016/10/07
BCB590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部分彩色
9789864790937
320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