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

花語
優惠價
85
$281

花語

暗香浮動月黃昏

$330

書籍介紹

《花語》這本書寫成於周瘦鵑歸鄉之後,他終日埋首於摯愛的花草山石之間,從前的愛恨情仇、恩恩怨怨不寫了,家國大事也不怎麼上心了,他希望做陶淵明,做林和靖〈本書副標題「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林和靖詠梅的千古絕句〉,以詩文大家之筆,寫花間石中之事,《花語》便是從這些小品文中精選而來。

為了方便讀者,本書以四季分輯,並配上切題的上百幅攝影圖片或古畫,詩情花意、蔚然可觀。

代序 周瘦鵑的紫羅蘭情結 陳子善

春篇
迎春花
仙客來
無名英雄蒲公英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杏花春雨江南
西府海棠
杜鵑花發映山紅
但有一枝堪比玉
花光一片紫雲堆
薔薇開殿春風
梨花如雪送春歸
國色天香說牡丹
易開易謝的櫻花
綽約婪尾春
花雨繽紛春去了

夏篇
荷花的生日

芭蕉開綠扇
崖林紅破美人蕉

秋篇
秋蘭送滿一堂香
聞木犀香
我愛菊花
秋菊有佳色
陶淵明與菊花
雁來紅
水邊雙艷
仲秋的花與果
霜葉紅於二月花

冬篇
問梅花消息
探梅香雪海
我為什麼愛梅花
得水能仙天與奇
玉立竹森森
山茶花開春未歸

周瘦鵑的紫羅蘭情結

陳子善 現代中國文學的知名學者

記得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的一個星期天,父親帶我去「走親戚」,看望我的一位婆婆,即我外公的妹妹周吟萍。那時我才讀小學五年級,少不更事,只依稀記得這位婆婆雖然頭髮已經花白,仍眉清目秀,風韻猶存,於和譪可親、談吐不俗中顯出大家閨秀的風範。就在這次拜訪後不久,婆婆就從上海遷居北京,我再也沒有見過面。

二十多年之後,我已從事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父親才告訴我,這位我只有一面之緣的婆婆周吟萍,正是中國「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周瘦鵑的初戀情人,要不是當年我外公家竭力反對這門自由戀愛的親事,周瘦鵑很可能就成了我的公公了。

周瘦鵑(1895-1968)是江蘇吳縣人,原名國賢,瘦鵑是他的號。周瘦鵑六歲喪父,母親含辛茹苦,靠做針線活,才將他撫養成人。周瘦鵑天資聰穎,191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當時上海有名的民立中學,被留校執教。一年之後,因為已發表了不少作品,在上海文壇嶄露頭角,遂辭去教職,開始了長達半世紀的職業寫作生涯,用今天的時髦話說,就是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

對後來以號為名,周瘦鵑自己解釋:「最帶苦相的要算是我的『瘦鵑』兩字。杜鵑已是天地間的苦鳥,常在夜半啼血的,如今加上個『瘦』字,分明是一頭啼血啼瘦的杜鵑。這個苦豈不是十足的苦麼?」由此可見,周瘦鵑以「苦」為號為名,既有永紀早年貧苦生活之意,更有今後賣文為生不辭辛苦的深意在。

正是在中學求學期間,周瘦鵑去觀看上海務本女子中學的聯歡演出,見到一位名叫周吟萍的女生,表演生動活潑,台下也秀麗端莊,從此一見傾心,熱烈追求。兩人情書往還頻繁,山盟海誓,情意綿綿。誰知有情人難成眷屬,我外公家數代經商,家道殷實,很看不起周瘦鵑這個窮學生,認為門不當,戶不對,強行拆散這對戀人,將周吟萍另行婚配了。

初戀的慘敗給周瘦鵑打擊極大,幾乎影響了他的一生。與今天的年輕人一樣,當時的中學生已流行取洋名,周吟萍的英文名叫Violet(紫羅蘭)。失戀之後,周瘦鵑就愛紫羅蘭成癖,不但案頭供著紫羅蘭花盆,朝夕相對,而且每天早晚兩次澆水必定躬親。他寫文章寫信也都用紫羅蘭色墨水,實在是浪漫得可以。

他主編的「鴦鴦蝴蝶派」文學雜誌兩度取名《紫羅蘭》(也就是在四十年代的《紫羅蘭》上,周瘦鵑慧眼識寶,發表了張愛玲的處女作<沉香屑:第一爐香>,促成了一顆文學新星冉冉升起),還主編了《紫蘭花片》、《紫羅蘭言情叢刊》等刊。

他結集自己的作品以紫羅蘭為書名的也竟有《紫羅蘭集》、《紫羅蘭外集》、《紫羅蘭庵小品》、《紫蘭小語》、《紫蘭芽》等五種之多,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段刻骨傷心的戀史,以後二十餘年間,不知費了多少筆墨。」「我的那些如泣如訴的抒情作品中,始終貫串著紫羅蘭這一條線,字裡行間,往往隱藏著一個人的影子。」

作為「鴛鴦蝴蝶派」的傑出代表,早期周瘦鵑的文學成就包括了小說創作、翻譯和編輯,在這三方面他都有相當出色的表現。他的小說創作不但數量可觀,而且以「哀情」為其主要特色,這當然與他的性格和經歷有關。另一位「鴛鴦蝴蝶派」名作家陳小蝶就有詩云:「彌天際地只情字,如此鍾情世所稀。我怪周郎一枝筆,如何只會寫相思」。

周瘦鵑的文學翻譯在當時也有不小的影響,他是向國人介紹蘇俄大文豪高爾基的第一人,他翻譯的《歐美名家短篇小說叢刊》受到「周氏兄弟」(魯迅、周作人)的高度評價,魯迅以「昏夜之微光,雞群之鶴鳴」來形容周瘦鵑的譯筆。

特別是周瘦鵑所主編的《禮拜六》和《申報‧自由談》,不但是「鴛鴦蝴蝶派」的重鎮,也是新文學陣營向「鴛鴦蝴蝶派」發難的主要對象(「鴛鴦蝴蝶派」因此又被稱為「禮拜六派」)。他還主編過《半月》、《游戲世界》、《樂觀》、《申報‧春秋》等鴛鴦蝴蝶派重要刊物,甚至《良友畫報》也一度請他主持筆政。

正是因為周瘦鵑在「鴛鴦蝴蝶派」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一九三六年中國文藝界人士聯合發表抗日禦侮宣言,周瘦鵑和張恨水兩人就作為「鴛鴦蝴蝶派」的代表列名其中,可謂名實相符。

一九三五年,周瘦鵑在蘇州購地自建園林,命名「紫羅蘭庵」,又名「紫蘭小筑」。園內遍植四時奇花異卉,並特別將紫羅蘭花成一專區,精心栽植,以寄託他不盡的相思。也就是在此前後,周瘦鵑開始了從文學家、編輯家向園藝家、盆景家的過渡,從小說家向散文家的過渡。

後期周瘦鵑以擅長蒔花散文著稱。五十年代以後,周瘦鵑出版了《花前瑣記》、《拈花集》、《花語》……等散文小品集。他愛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這些蒔花散文傾注著他對花卉(不僅僅是紫羅蘭)的一往情深,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備,為二十世紀中國散文寫作開闊了一條詠物散文的新路。

晚年的周瘦鵑本可在他的紫羅蘭庵裡蒔花撰文,安享清福,不料禍從天降。因為他這所精緻奇趣的「紫羅蘭庵」「遠近聞名,成為蘇州一景,朱德、陳毅等中共領導人曾經親臨且有詩詠之,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周瘦鵑就難逃這一劫了。他的花園被夷為廢墟,書畫詩文流離散失,一九六八年七月十八日,被批為「玩物喪志」的「牛鬼蛇神」周瘦鵑不堪紅衛兵凌辱,在紫羅蘭庵裡投井自盡。

周吟萍遇人不淑,離異後一直獨身,直至晚年才找到好歸宿,九十年代在北京去世。我後悔由於自己的矜持,沒能找機會向這位婆婆當面請教她當年與周瘦鵑相戀的始末。我經常在想,當他倆在天國相聚時,他們之間會說些什麼呢?至少有一點,我這位紫羅蘭婆婆應該為有周瘦鵑這樣的痴情知己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吧!

今年是周瘦鵑離開人世三十五周年,謹以這篇小文紀念這位紫羅蘭庵主,並作為天下文化出版周瘦鵑的《花語》攝影珍藏版的代序。

周瘦鵑 作者
周瘦鵑(一八九五 ~ 一九六八年),蘇州人,新文學運動前「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人物,以著、譯、編馳騁文壇五十年,文風樸實自然清新秀麗。九一八事變後隱居蘇州,過著陶淵明式的生活,終日蒔花弄草,成為一代園藝大家。

2003/08/29

BLC023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175-5

174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