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佛洛依德的名作《夢的解析》有改變人類歷史之書的偉大名號,其中主張夢境象徵內心世界的祕密願望,是潛意識的浮現。然而,夢果真如佛洛依德所言那般神祕、帶有濃烈的性色彩嗎?本書作者霍布森提出全然不同的主張,甚至與佛洛依德逆道而行。
在霍布森的想法中,夢只是一種與腦脫不了干係的意識狀態,與瘋狂有著相同的運作機制,都只是神經與化學作用的產物。就像榮格所言:「讓一個人醒著做夢,就是精神病。」
兼具神經學與心理學專業知識的霍布森,認為腦部與心理不分家,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建構人類各式各樣的意識。只要掌握霍布森簡明的腦心理論,你就能更進一步認識、甚至控制、改變自我的腦部與心理狀態;在了解自我之餘,你也能更有效控制自我的心靈與身體,讓自己活得更健康、更自在。
作者序 霍布森
導 讀 從佛洛伊德的夢中醒來 李國偉
第一部 「腦心」是什麼?
第一章 失常的腦袋
——有太多精神異常的人,
揭穿了都只是罹患腦部疾病。
第二章 精神分裂的柏塔
——心理分析有助於了解柏塔,
但藥物能去除柏塔心中的轟炸機幻象。
第三章 夢如譫妄
——讓一個人醒著做夢,
就是精神病。
第四章 狄莉亞的夢實驗
——她的夢是哪一種精神病?
成因為何?
第五章 腦心空間之旅
——這個空間具有無限多個點或位置,
腦心系統的所有可能狀態都包含在內。
第二部 正常與不正常
第六章 得與失:定向與定向障礙
——「我在哪裡?」
這是一個我們必須隨時回答的問題。
第七章 生活故事:記憶與虛構
——我們會為自己編寫生命劇本,
不斷藉由舊景象的幫助在新場景中航行。
第八章 眼見為憑:知覺與幻覺
——我們怎能確定眼睛善盡了職責?
根本沒有辦法。
第九章 腦心中樞:情緒與本能
——腦心會釋放出彩虹般多樣的種種情緒,
讓我們安全、負責並有風味地過活。
第十章 停看聽:專心與分心
——人類最偉大之處,
就在於指引自我意識的能力。
第十一章 起起落落:精神、情緒與健康
——活力旺盛時,世界有如囊中物;
精神低迷時,一切都黯淡沈悶。
第十二章 何謂意識?何為心?
——心是腦中的一切資料;
意識是腦部對某些資料的察覺。
第三部 健康之道
第十三章 腦心的自我治療
——如果我們放手讓腦心系統自行運作,
它其實能夠自我修正。
第十四章 改變腦心、改善健康
——我們可以藉由冥想、恍惚與催眠等,
來改善健康。
第十五章 最後的避風港:用藥
——藥物是改變心理疾病患者腦心狀態的有力工具,
但我們必須小心使用。
作者序
霍布森
我曾寫了《做夢的腦》(The Dreaming Brain)及《睡眠》(Sleep),其中已介紹了《夢與瘋狂》的科學基礎。但是,本書仍有三個重要的不同點。首先,我特別著重我們實驗室近來對夢的系統研究;其次,我會在書中提供自己與病人的經驗;再來,書內的討論範圍也擴大了,包含對「意識」本身的思考。
為了保護隱私權,除了我本人的同事與學生,書中人物都採用假名。另外,為了讓陳述更加簡潔、清楚,有些案例是綜合不同人的狀況組成的。
從一九八九年起,我都在哈佛附設學校(Harvard Extension School)教授「清醒、入睡與做夢」的課程,其中某些學生組成了一個研究小組,這個小組完成了書內最新的做夢研究。在過去五年中,小組成員每星期三都會聚在一起討論夢,其中包括卡恩(David Kahn)、梅里特(Jane Merritt)、佩斯肖特(Edward Pace-Schott)、戴維森(Richie Davidson)、雷斯尼克(Jody Resnick)、里滕豪斯(Cindy Rittenhouse)與史提各(Bob Stickgold)。我們最煇煌的共同成就,是今年初發表在《意識與認知》(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期刊中的論文。當期期刊的內容,全由我們八篇一系列、關於做夢的論文所構成,別無其他。
我在過去三十多年中,一直有幸在麻州心理衛生中心(Massachusetts Mental Health Center)工作。那兒病人的個人經驗,是極有價值的資料。基於精神病院住院醫生的訓練,以及二十幾年的門診與科學研究經驗,即使這群真實的資訊提供者具有壯觀的多樣性,我依然能從種種細節資料中抽絲剝繭,描述出他們的意識狀態。這些病人幫助我了解人類每日生活中的神經生理狀況,讓我能夠在本書中試著把訊息傳達給讀者。然而,我很遺憾不能洩露所有人的名字,只希望他們在書中看到自己的貢獻,並希望他們全都能接受我充滿敬意的感謝。
麥克阿瑟基金會的身心網路(Mind-Body Network, 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讓我有勇氣碰觸既廣博又深奧的主題:意識。由於參與這個網路,我的知識獲得很大的激發。休戴爾(Ken Hugdahl)、史匹葛爾(David Spiegel)、哈林頓(Ann Harrington)、范考特(Eve VanCauter)、戈爾德(Phil Gold)、霍洛維茲(Mardi Horowitz)、柯斯林(Steven Kosslyn)、羅斯(Bob Rose)等聰明又具創意的思考者,更是讓我學習到書中所提的種種事實與觀念。基金會的資源使我的研究材料更加多元,補足了國家心理衛生研究所給我的支援。
我從一九九一年開始寫作《夢與瘋狂》,帕瑪道奇代理商(Palmer&Dodge Agency)的尼潤(Jill Kneerim)與威廉斯(Ike Williams)對我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在我遇到阻礙時也不吝給予明智的建言。本書草稿著作期間,我正在西西里美西納大學(University of Messina)神經學系擔任訪問教授。當時接待我的主人是狄佩里(Raoul di Perri)與西爾維斯翠(Lia Sylvestri),他們以三種方式幫助我:儘可能減少我在學術上的責任、把他們位於陶米納(Taormina)附近的海灘公寓租給我,並且慷慨陪伴我參與許多值得回憶的社交活動。因為這段旅居生涯,我還附帶學會了義大利燉菜的做法。
利特爾布朗出版社(Little, Brown)的編輯帕夫林(Jordan Pavlin)與菲利普斯(Bill Philips)轉譯了我怪腔怪調的文章,新聞記者菲謝帝(Mark Fischetti)則幫我把最晦澀的科學著作,轉成簡單明瞭的敘述。如果讀者仍覺得有些地方無法讀透,那全是我的責任。
長達四百五十頁的速記手稿,都是梅里特為我謄打出來的。阿博特(Dolly Abbott)則為我安排了多次必要的校對工作。
現在,我只能希望你是一位主動而深具批判力的讀者。如果本書激發出任何問題、點子,或讓你對自我意識產生任何想法,歡迎讓我知道。
1999/04/15
BCS046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555-2
332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