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如何成為傑出電視女記者
優惠價
85
$323

如何成為傑出電視女記者

美國CBS資深新聞人Lesley Stahl的親身經歷

Reporting Live
書籍介紹

王力行、周玉蔻、葉樹姍 專業推薦

她,金髮碧眼、容貌姣好,三十歲生日時立志以記者為終身事業。從此二十五年,在競爭激烈、以男性掛帥的電視新聞界裡闖蕩,沒有背景沒有靠山,但憑一身的機智與勇氣,飆辣強悍,搶獨家絕不落人後,她要證明:美麗與智慧並存,女記者不是花瓶……

Lesley Stahl,一位美麗聰慧的女記者。細述她如何在以男性掛帥的新聞界中,從一位沒沒無名的地方電台記者,進入美國三大電視網,繼而成為晨間新聞主播、白宮首席特派員、「六十分鐘」製作人等的親身經歷。

另外,由於她長期在白宮採訪報導,對華府政壇有犀利而細膩的觀察與評價,更親身參與了數次歷史性的政治事件。本書橫跨尼克森、福特、卡特、雷根、布希等時代,兼及主人翁處於家庭與事業中的掙扎體會,以及美國電視新聞與有線電視台的發展變遷史,筆調誠摯幽默、故事精彩。

這是一位媒體人的生命紀錄,

也是一位職業婦女奮鬥成功的故事。

序  全是努力爭來的 王力行

第一章 尼克森時代
「我對我已造成的傷害深感抱歉。」──尼克森一九七四年辭職演說
三十而立 / 水門事件 / 盯梢女王 / 初遇人生伴侶 / 尼克森下台 /在女性主義思潮下 / 捲入誣告風波 / 電視直播的新時代來臨

第二章 卡特時代
「嗨!我愛你們。」──卡特一九七九年密西西比河流之旅
結婚生子 / 坐上主播台 / 白宮特派員 / 目睹歷史時刻 / 在工作與家庭之間 / 伊朗人質事件 / 卡特,一位承先啟後的總統

第三章 雷根時代I
「我們的行政機構中,有時右手會不知道左手在做些什麼。」──雷根於任內針對外界批評白宮傾鬥的回答
憤怒歲月 / 籠中鳥 / 雷根遇刺 / 新約談判 / 媒體化妝師/人性化的報導 / 性別與情緒 / 主持「面對國家」/掀起談話節目新浪潮 / 第一夫人南茜 / 政治也浪漫 / 電視畫面的魔力

第四章 雷根時代 II
「我的先生沒有健康問題。」──第一夫人南茜一九八五年
女性與權力 / 尋根報告 /TWA劫機事件/ CBS財務危機 / 美蘇高峰會 / 流言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 / 離開白宮 / 撒哈拉之旅 / 新工作 /伊朗軍售案 / 深入紅場 / 面對鐵娘子/ 專訪阿拉法特 /金絲貓 / 在鬥牛場中 / 訪問小布希 / 民調風波 / 兩個女人 /雷根的功與過

第五章 布希時代
「我們不會失敗。我們會直搗海珊的核武和化武基地,摧毀他所有的軍事設施。」──布希一九九一年
宣布波灣戰爭電視演說鏡頭,有自己的情緒 / 陶爾任命案 / 家事*國事 / 第一夫人芭芭拉 /天安門事件 / 重回撒哈拉 / 冷戰終結 / 亞倫罹患憂鬱症 / 波灣風雲/今夜美國 / 全球媒體戰 / 加入「六十分鐘」 / 回顧與前瞻

譯者後記 熱愛新聞、關心新聞 徐珮雯

全是努力爭來的

王力行

美國CBS電視「六十分鐘」主持人華利斯(Mike Wallace)曾經說過,要做一個電視記者,不一定要長得漂亮,穿得講究,但一定要「全力以赴」。

他的「全力以赴」,包括了訪問前充分準備、訪問中鍥而不捨地追根究抵,以及訪問後還要思考:「假定我再有一次機會,我會不會有不一樣的做法。」

我們看到著名女電視記者芭芭拉‧華特絲(Barbara Walters)是這樣一位「全力以赴」的記者;本書作者萊斯莉‧司徒(Lesley Stahl)是另一位。

萊斯莉很幸運地在七○年代初期,拜美國「平等僱用法案」之賜,得以進入美國三大電視網CBS,成為女性電視記者。

在近三十年的記者生涯中,她採訪過美國歷任總統,包括尼克森、福特、卡特、雷根、布希;她身處於電視發展的許多關鍵階段。在書中,她娓娓道出工作中的心路歷程,從訪問前的艱辛,到訪問中的應變,以至於訪問後的省思,每個新聞背後都有故事。

當她第一次擔任主播時,她的朋友告訴她:「妳所受到的肯定,全是妳努力爭來的。」

萊斯莉‧司徒三十歲才跨入電視新聞界,很少有人像她一入行即碰上改變美國媒體生態的「水門事件」。她在書中說:「水門事件,不但開創了以匿名消息做為報導依據的時代,也引進了讓記者和攝影師開始不斷搔擾報導對象的心態。」

然而,水門事件也使得新聞事業從此成為一門深具魅力的專業,媒體人開始躋身名流;也在此時電視新聞正式超越了報紙和廣播,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媒體。

萊斯莉‧司徒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力爭上游。競爭包括女性在男性世界中的競爭,例如她熱衷跑政治新聞,她是CBS第一位女性駐白宮首席特派員;她經常處在家庭與事業的掙扎中,甚至連全家人出外渡假時,她都自設「截稿時間」的欄杆,無法真正放鬆。

台灣的新聞界和美國最接近,讀了這本書,許多人一定會莞爾一笑,因為政治人物的性格、作風,新聞官員的姿態和動作,媒體人的心態與反應,簡直如出一輒。

尤其是電視新聞已邁入「24/7的全天候新聞時代」,這是美國NBC主播湯姆‧布洛克(Tom Brokaw)的用語;表示新聞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一週七天的全天候工作。他深切體悟:在求快中,更要求精確,因為無冕王的影響力太大了。做為一個好的電視記者,不論是男是女,萊斯莉的話語十分懇切,她說:「新聞工作的最終目標,就是以平和的方法,清除社會系統中的雜質。」 


譯者後記 熱愛新聞,關心新聞

徐珮雯

翻開這本書的扉頁,相信你的第一個感覺必然是──好厚的一本書。

既然你有勇氣拿起這本相當具挑戰性的書,相信你對本書的內容或標題該有一定的興趣,在接下來的四百多頁內容中,作者以其親身經歷寫出身為女記者在新聞採訪上所占的各種優勢和劣勢,你將看到的不僅是一位女性資深新聞人的心路歷程,更是電視新聞過去三十年的發展史。

是否覺得手上的書比先前更沈重些了呢?為了節省空間,我將以最短的篇幅告訴你這本書是如何從美國的書局架上來到你的手中。

收到天下編輯的邀稿,希望我寫出譯者感言,面對空白的電腦螢幕,腦海浮現的是兩年前的冬天,第一次在會下雪的紐約過冬的情景……。

辭去自己所熱愛的新聞工作,帶著一張沒有確認歸期的回程機票、兩個陪我走過半個地球的皮箱、和一萬塊美金的旅行支票,我在二十九歲生日前離開熟悉的家人和朋友,支身來到世界另一端的紐約。

初次見到Reporting Live一書,不禁讓我血液中的新聞細胞掀起小小震盪,讀完此書後,更迫不急待地希望能將此書與所有新聞界的朋友共同分享。作者萊斯莉.司徒不僅經由此書道出她對新聞的熱愛,內容中更涵括了電視新聞的演變,從三大電視網的壟斷至有線電視的蓬勃興起,書中所描述之過程,其實也正是台灣電視新聞近年來所經歷的重大轉變。

一本長達三十萬字的原文書,想在追求輕薄短小且易消化的台灣出版市場中獲得書商青睞,著實並非易事。在大部份的出版商以「出發點雖好,但恐怕無法獲利」為由,拒絕我對翻譯此書的提案後,天下文化以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決定買下此書的版權,並與原作者開始進行長達近半年的聯繫溝通,以刪除此書近三分之一的內容,且每一個刪除的段落都是經由作者親自審視核可。

由衷希望這本書能夠為迅速變遷的台灣新聞環境,提供一個良性的借鏡,他山之石或許不能攻錯,但應有充分的參考價值。

這本書的問世,除須感謝天下文化社長高希鈞的支持、主編蔭庭姐在我譯書期間所給予的鼓勵,及編輯小玫所投入的心血外,還必須感謝我的美國母親(Mary E. Smith)所給予我的鞭策,若非她的提議,我或許不會有足夠的勇氣拿著自己不成氣候的譯稿,找尋有心的出版社。這本書也是我獻給我父母親結婚三十三週年的禮物,感謝他們對於長年不在家中的我,永遠百分百的支持和關愛。

最後,謝謝你能買下這本書,以行動表達您對新聞的關心。

敬業與正統是成功的魔法棒

周玉蔻

這本書,不只是萊斯莉做女記者的故事;這是美國近代政治史的縮影,是「敬業」與「正統」在人生通往成功奮鬥路途上,魔法棒般效應的再一次明證。

我見過萊斯莉。那是1989年初,天安門事件爆發前,現任美國總統小布希的老爸前布希總統往訪北京的事。還記得當時的北京正是春寒料峭,天空整日陰暗。代表台北聯合報前去採訪布希中國大陸之行的我,與來自各國的上千位記者,和美國記者專訪團的萊斯莉,以及萊斯莉本書中所提及的湯姆布洛克、彼得堅尼斯和丹.拉瑟等三大電視網主播一起搶新聞。

記憶中,那幾位薪資和知名度都是超級國際的電視新聞男主播,舉手投足雖是頗有大將之風,言談之間卻仍然明星味十足;相對之下,萊斯莉表情嚴肅專注的工作精神,比較像一位活躍於採訪線上的記者。她那股令採訪對象與白宮發言人難應付又得理不饒人的專業氣質,很讓我印象深刻。

北京行結束後,我轉往新加坡採訪當時的李登輝總統訪問星國的新聞。這次被認定為成功的元首出訪,是李前總統繼任總統後第一次出國訪問,星國當局自李光耀以降,對李總統一行禮遇有加,我也以聯合報隨團採訪記者的身分,得到一對一專訪李光耀的機會,開心的不得了。李總統私下曾向我表示,連他都還要仔細讀我們報紙的專訪報導。後來李總統卻與李光耀交惡;我也因為職務轉變的關係,一直以未能做到李光耀二度訪問為憾。

說這些話的意思是,新聞工作的趣味,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有時候甚至更重要),中外皆然。新聞媒體,無論是電視廣播與報紙雜誌,受限於篇幅與播出時間,無法對新聞報導背後製作程序中的辛酸喜樂做詳細的交代,實在十分可惜。幸好在英美等國,很早就風行由記者將工作實錄以書籍形態公諸於世,將新聞記者的成長學習經驗,與新聞事件的幕後秘辛以文字方式結合一起,是另類的新聞報導,也是歷史的記載。

萊斯莉主跑華府政治新聞,長年身處國際政治核心,目睹美國總統的變換興衰,她的經歷,是公共資產;她的故事裡,也有著女性在家庭和事業中掙扎的真情訴說,是記者同業的鏡子;是政治人物的教科書;更是認真檢視自我、驅動向上提升動力的有心者發出共鳴之情的呼喚。

台灣電視主播強調俊男美女,只講求外表卻不重內涵的怪異現象,固然很可能令萊斯莉這本書的台灣讀者執書嘆息;但是,換個角度看,專業進取努力和正統等價值觀,在這本文筆流暢、描寫精彩的書中得到映證,更是值得雀躍。成功沒有捷徑,大牌如萊斯莉者所奉行的唯一座右銘,其實還是老生常談。萊斯莉從新聞記者、主播轉任的「六十分鐘」節目主持人職位,是全美電視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她說的好,「六十分鐘」數十年高居全美收視率最高節目的地位,靠的就是認真、用心、不譁眾取寵,不耍偏鋒。

無論科技如何昌明,敬業和正統,仍然是新聞工作的成功之鑰。我們副總統控告媒體的新聞炒得熱火火的此時此刻,萊斯莉的「現場報導」,是寒冬的麻辣火鍋加冰淇淋,很過癮,很令人回味。


看到Lesley

葉樹姍

Stahl的故事,引起我不少「慘痛」的回憶!和Lesley類似,我也是近三十歲才從廣播轉戰電視,也曾為爭取女記者、女主播應有的權益及被尊重而奮戰不懈,更曾為遭到不平對待與工作挫折而暗自垂淚。

但,眼淚一擦,換上笑容,又是一個嶄新的我!

欣賞Lesley的自信、專業,相信她刻骨銘心的故事,會是更多女性投身新聞工作的正面教材。

萊斯莉.司徒 作者
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廣播網(CBS)白宮首席特派員、著名電視新聞節目「面對國家」(Face the Nation)主持人。現為「六十分鐘」(60 Minutes)特派員及製作人。在她長達二十五年的白宮採訪生涯中,歷任尼克森、福特、卡特、雷根、布希等五屆美國總統,對華府政壇有犀利而細膩的觀察,同時對於職業婦女的甘苦亦有相當深刻的體會。
徐珮雯 譯者

政治大學政治系畢、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曾任春暉電影台翻譯、博新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中天頻道編導/主播、東森電視台節目製作人及主持策畫。現任紐約翻譯公司(aLanguageBank)總經理。


2001/02/26

BGB150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796-2

459

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