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生命的風華
優惠價
85
$272
書籍介紹

在風雨飄搖的人世間,
追尋生命的風華,
找到的卻是看透繁華的清澈。

王端正曾任中央日報總編輯,近年投身慈濟文化志業。他的散文,有中國水墨畫的意境,清淡幽雅,意韻深遠;本書除了收錄他身處動盪時局中的觀察與領悟之外,也集結他近年的閱讀筆記。

王端正以入世的觀照與出世的思惟,帶領讀者體會書中所言:「風也好,雨也好;順也罷,逆也罷,只要有一分淡泊,二分自在,三分覺醒,都可以逆順從容。」他提醒讀者——唯有清明的智慧,方能撥開世間迷霧,尋得生命的風華。

序  看見人間風華 方菊雄
自序 生命因理想而燃燒

卷一 人間風華

智慧
【重複】
【祥瑞】
【智慧】
【嘲諷】
【流行】
【擊破】
【娛樂】
【隨便】
【戲中戲】
【珍中珍】
【巨靈】
【理性】

至情
【至情】
【豪氣】
【望鄉】
【沾戀】
【知己】
【奸雄】
【孤寂】
【我思】
【生命與愛】
【享受】
【情義世界】

治道
【人禍】
【過客?】
【戒殺】
【盲點】
【墓誌銘】
【顛覆】
【科學】
【舞台】
【治道】
【無知】
【一身傲骨的貫休】

奇蹟
【無常】
【賞畫】
【賞竹】
【奇蹟】
【神通】
【虛幻的仇人】
【都是面子惹的禍】
【笑傲江湖寄此生】
【北京計程車的守護神】
【抉擇】
【SARS的醒悟】
【醫病】

卷二 品讀生命

【永不凋零的情義】
【忍讓笙笛成絕響?】
【神祕的雪域,歌樣的民族】
【策馬西域古道,再履玄奘足跡】
【台灣特有種的豔麗與風華】
【群龍狂嘯的年代】
【吟唱這片在風中搖盪的綠葉】
【風流消盡,空留追憶的長江三峽】
【用心走進現實,用情貼近自然】
【一章尚未休止的悲壯史詩】
【站在浪頭上遠眺——認識「南島語族」的千古傳奇】
【藍藍的海洋 白白的雲】
【欲將新綠拭卿淚】
【進也好,退也好】
【不執不泥】
【平淡最甜】 
【老漁翁】

看見人間風華

方菊雄

最精微奧祕的氣質、文采、境界、格局皆可稱之為風華。

每一個世代都有一些默默耕耘,拔地向天,凜然堅持著理想的人物。

王端正先生便是我所認識的這樣一個人。

他「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信手拈來、妙筆生華」,「開口動舌,盡是絕妙好辭」,他的文章在文學的浪漫裡有著謹密的邏輯思惟,他的為人在舉世淘淘的滾滾紅塵中,保持著開闊的胸襟,永遠以大格局的思考,在關懷著歷史的價值,大地的變遷,蒼生的命運。搦柔翰之管,上下古今,教我們看見「人間風華」,也教我們細細「品讀生命」。

本書卷一「人間風華」分為智慧、至情、治道、奇蹟四篇,要皆以展現人生的哲理為主,用了解過去來解釋現代。運用哲人的智慧,理解長青的至情,以一句話或一個故事來幫助現代人解惑反思,大至國家,小至個人皆可以修身養性來克服困難面對挑戰,文章雖小塊,但言之成理,對人生價值,待人處世都有很大的幫助。

「治道」是一種「奇蹟」,「奇蹟」也可以是一種「治道」,因奇蹟非不可為而為,而是一種心念;「治道」非不可求而得,也是一種心念;只要心念不枯,觸目都是奇蹟,而觸處也會盡成關懷,關係著萬民百姓生活的國家大政,豈可不慎。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而人們至今仍懷念著「漢唐盛世」,只為百姓能稍稍免於流離,得以安居樂業,土地得以生養,文化得以豐潤,如此而已。然而這是「奇蹟」呢?還是「治道」有方呢?都是也都不是,是人為的因素。

大家都知道唐代沒有魏徵,就沒有「貞觀之治」。魏徵諫言,從不畏懼。他的膽識和卓見,為「貞觀之治」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魏徵病逝時,太宗親臨痛哭,並罷朝舉哀五日,後來太宗臨朝時流著淚對群臣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當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朕亡一鏡矣!」魏徵的勇氣與智慧,唐太宗的肚量與胸襟,一諫一聽之間,傳成君臣的佳話,也成就了有唐一代的豐盛。

「人間風華」散為諸篇,合之成鏡,讀之足以映照人心之清濁,警惕日漸淪喪之世風。

本書卷二「品讀生命」則是從《經典》雜誌所報導的大事或出版的書籍中,把文章濃縮發揮。從〈永不凋零的情義〉開始,一路帶領著讀者深入古往今來那些用「情義」灌溉生命,用行動鑄造歷史的崇高心靈,人物遠至玄奘大師的西域行、鑑真和尚的東行記,近至中國少數民族的紀實;空間遠至須彌山以東、香格里拉以西,近至台灣本土,這四百年來的歷史滄桑;物種大至已然絕跡的恐龍,小至「我們姓台灣」的特有原生種,林林總總包羅萬象卻不繁雜,文字精簡卻值得深思,雖尚未窺得全書之貌,然藉此卻已能得個中三昧,如果讀者願意跟隨著這一卷的導讀,而深入其書,則最起碼的文化素養應可足矣!

個人從美國回台灣十二年多,有幸與王端正先生一起在慈濟共事,深深為他那「傲氣不可有,傲骨不可無」、「為人之所不能為」、「言人之所不敢言」的處世理念與風範所折服。

可惜個人的文采有限,無法完全表達對《生命的風華》這本書的喜愛與推崇;正如「神」在英文裡稱為「GOD」,但正統的猶太人寫「神」這個字卻省略掉「O」,只用「G—D」,原因是他們認為:「人們所能夠說出來的總是比事實的真相來得少。」「O」省略掉的只是象徵著他們所使用的那個字無法把全部的真理都傳達出來。文字無法包含全部的真理,英文字母的「O」或數學上的「O」都象徵著零、完美、全部或整體,就像 證嚴上人常常說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一樣。

《生命的風華》題材豐富、內涵博大、道理卻淺白易懂,個人的敘述只窺見全書風貌之一、二,希望不會減損本書的風華於萬分之一。

王端正 作者
1944年生於台中縣清水鎮,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曾任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1983年,榮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皈依上證下嚴法師,法號思熙。現任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暨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執行長,並為《經典》雜誌發行人。 著作 《月映千江》(慈濟文化) 《惜緣》(天下文化) 《微觀人生》(靜思文化) 《生命的承諾》(天下文化) 曾獲 1982年 金鼎獎新聞編輯獎 2000年 金鼎獎雜誌編輯獎

2005/01/20

BGB211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174263

246

400

最近瀏覽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