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因材施教不是新鮮觀念,但是你了解孩子這塊「材」到底適合雕琢成什麼樣子嗎?
有三十年小兒科臨床經驗、專門幫學童找出並解決學習問題的李文教授,用清楚的架構及無數案例說明大腦的八種神經發展系統,讓父母與老師能據此觀察並理解孩子在求學過程中所顯現的各項心智功能,然後配合他們的學習需求,強化其天生優勢,並帶動其弱點的改善,讓孩子更有自信,更能快樂學習。
序 孩子本來就是獨特的 洪蘭
譯者序 依循心智地圖前進 蕭德蘭
第一章 導言──變化多端的心智
第二章 學習的途徑
第三章 指揮心智團隊──我們的注意力掌控系統
第四章 能記才能學,記憶需要學──我們的記憶系統
第五章 文字的使用──我們的語言系統
第六章 安排配置──我們的空間系統與順序系統
第七章 肌肉心智──我們的動作系統
第八章 偷窺心智高峰──我們的高層次思考系統
第九章 關於「關係」──我們的社交思考系統
第十章 當心智落於人後
第十一章 重整(而非重新設計)心智功能
第十二章 提升腦力──各類心智的理想歸宿
第十三章 有權與眾不同──各類心智的理想學府
孩子本來就是獨特的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在台灣,有關神經發展方面的資訊很缺乏,當孩子行為跟別人不一樣時,父母不知道是自己管教上出了問題還是孩子大腦出了問題,那種求救無門的驚慌常讓人看了很心酸,這本書的出現可以說是及時雨,解開父母很多疑惑。
作者是小兒科醫生,將他行醫多年來所看到的問題,以個案的方式詳細呈現,讓父母可以去按圖索驥,了解自己孩子行為偏差的原因,他同時附上治療的方法,使父母可以DIY;最主要的是,他給父母一個正確的信念:孩子本來就是獨特的,沒有任何一個心智必須藉由乞討去爭取原本就屬於他的獨特地位,父母必須懂得欣賞、尊重、肯定他孩子的心智。
父母師長的心態未改變
在台灣,因為對神經發展的功能與差異不了解,大人常把孩子功課和行為上的偏差歸因到懶惰、不上進、壞種(這是我所聽到最傷人的話),而隨意把孩子叫起來當眾羞辱他。「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人沒有被當眾羞辱的經驗,尤其是所謂後段班學生,更是可憐,天天挨罵過日子。台灣的多元智慧提倡了這麼多年,父母師長的心態仍是一元——智育而已。
我們一直無法打造出一個理想的教育環境讓孩子適性發展,也沒有一個正確的教育方針啟發孩子的智慧。而且知識是一直在更新的,孩子在學校學到的,將來出社會後可能都過時而用不到了,現在逼他背那些死書是不必要的,如果他因此而對學習絕望,不再有興趣,那麼這個孩子就等於報廢了,一個沒有學習熱忱的孩子是不會主動去追求新知的。如果我們不改變教育觀念與執行方針,以後我們的孩子會沒有競爭力。
這本書的作者透過個案,點出很多他對教育的理念。我很喜歡他的一個比喻:他說學校好像是個飛機場,學生猶如乘客,來自四面八方,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背景,學生進學校的目的就像乘客去搭飛機,欲啟程往他人生的目的地。每個人的旅程不相同,因此他們的飛行計畫也不同。有人頻頻轉機,繞了一圈才到終點,有人搭的是直飛的班機,直接到達終點,這是個人的選擇,當然也跟他的財力有關,直飛的班機通常比較貴,但是有時及早訂位,也可買到便宜票。
如果能從這個觀點來看孩子的一生,我們就不會對他苛求,因為機場只負責提供安全的飛機,不能強迫客人登機。乘客還是有主控權,我們不需打罵、強迫他登機,心不甘、情不願上的飛機,旅途也不愉快;但是老師父母可以描繪終點的景色,使孩子嚮往,鼓勵他朝那個方向走去。學校是一個提供孩子將來就業必備技能與品德的訓練所,飛機越新穎,設備越好,孩子的旅途越平穩,越愉快。我們若能啟動孩子的好奇心、向學心,那麼這一路上,他會努力看窗外的奇山異水,欣賞到很多人間美景,使他不虛此行;如果我們失敗了,那麼他可能一登機就睡覺,一路睡到終點,渾渾噩噩的過一生。
學校應提供長期的生根計畫
我們若能認請教育的目的,我們就會同意學校應該是提供多重教育管道的地方,它應該提供長期的生根計畫,而不是急就章的科學競賽,以「為校爭光」的大帽子,增加「好學生」-「壞學生」之間的差距。學校應該以孩子個人的步調來設定學習目標,不公開批評學生學習進度,將孩子分類,打入放牛班,最主要是學校要能提供老師和父母最新的神經發展的知識,因此而改變並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例如,過去我們要求孩子國、英、數樣樣都得好,現在從神經發展上已看到每個人大腦的功能特長是不一樣的,孩子做不到樣樣好,因此,現在的教育理念是鼓勵孩子去發展他的長處,再帶動短處的改善。
這本書有很多新觀念,很值得父母老師好好的讀,仔細的想,尤其第九章,如何幫孩子在學校中人緣好,受到同學的喜愛。對一天花八小時,在同一環境中、跟同一批人生活的孩子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想讓同學喜歡,最重要的還是對自己的自尊與自愛。
父母很早就得教孩子「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這個道理,不可以金錢去買友誼;其實他在學校中所學的人際關係技巧,以後進入社會都用的到。這本書,不但大人該看,甚至可以就個案中的情形跟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他的人生技巧。
《心智地圖》中以各種方式全面探索每個孩子獨特的心智功能,並歸納出許多發展心智功能的建議,既能切中要點,而且非常實用。
──嘉納(Howard Gardner)博士
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
李文醫師畢生致力於協助兒童找到成功之道,尤其是那些未能被大人肯定和讚許的孩子。《心智地圖》一書正是這種偉大精神的延續。這位才華洋溢、勇氣十足的小兒科醫師,促成了醫學教科書的改寫及教育制度的改革。
──侯樂威(Edward Hallowell)醫師
哈佛醫學院講師
李文醫師的論點非常出色且易於理解,他的解說清晰而精準,而且建議的方法和技巧實用度高,易於實踐。
──莫理斯(Carl Mores)博士
麻州卡亭學校董事長
「我簡直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您蒞臨本校演講那天引起了多大的衝擊……,我們從未見過如此正面的回應……,您給教師的啟發,必定會讓我們的學生獲益良多。」
──杜席克(Rona Dosick)
加州帕克學校校長
畢業於哈佛醫學院,為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小兒科教授,兼發展與學習研究中心主任,曾得到羅德學者(Rhodes scholar)殊榮。
李文醫師同時也是非營利組織「各種心智」(All Kinds of Minds)機構的創辦人、主持人之一。這個機構的主要工作是藉由各種教材與計畫,訓練各級學校的老師明瞭並懂得處理孩童在學習過程中所顯現的各式困難與差異。同時也與家長、臨床醫療人員,以及孩童本身密切合作,致力保障兒童生來各異的獨特心智,都能受到正確的引導與肯定。
聖塔克拉拉大學諮商心理碩士;加州婚姻、家庭心理治療師。譯作包括《魅力,其實很簡單》、《破解工作苦》、《其實你真的聰明》、《親愛的,為什麼我不懂你?》、《新中年主張》、《嬰兒的感官世界》(以上均為天下文化出版)、《創造生命的奇蹟》(遠流出版)、《滋潤的愛》、《催眠之聲伴隨你》、《決策力的啟蒙──啟發式的親子溝通》、《媽媽劇場》等。
2004/11/30
BGF001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86-417-400-2
474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