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許多知名企業的成功經驗顯示,團隊是企業創新突圍,維持高績效的祕密武器。你是否做好準備要組成一個常勝團隊?你對團隊運作的理解又有多少?「哈佛商業必讀系列」主筆之一的盧克,為讀者解開團隊成功的祕密,教你快速成為高效能的團隊發起人、領導人或團隊成員。
本書提供全方位的團隊實戰指南,教你具備以下必要技巧與能力:
.靈活運用團隊成員的差異,提升合力促進的戰力。
.促進人員間的溝通協調,將衝突對立轉化為團隊競爭力。
.要求成員對團隊目標做出承諾,並建立適當的回饋機制強化承諾。
.促使個人、團體、組織三者的目標一致,充分發揮綜效。
讓一群人轉變為一個高效能團隊並非易事,讓一個團隊發揮戰力,完美達成任務,挑戰也很大。如何幫助企業創新突圍,完成艱巨任務?成功「吞下一頭大象」?本書教你正確的快速起步。
前言 叫「我們」第一名
第1章 團隊的概念——先把這些搞懂
團隊意含目標一致、合作無間,
對某些人來說,還意味著平等。
團隊的任務明確、目標清楚,強求自我管理、成員穩定,
綜效大,但也有風險,
考量任務的複雜度、互賴性與目標,
仔細思考你是否真的需要團隊。
第2章 高效能團隊配方——為成功根基
一個高效能團隊必須具備四要素:
有成事的能力,但人數不宜過多,
有明確的目標,輔以明確的績效評沽,
有成員的承諾,並透過回饋機制強化承諾,
有充分的支援,更要注重是團隊與組織的整合。
第3章 組成團隊——選主角、擬章程
團隊的主要角色陣容,包括發起人、領導人和團隊成員。
發起人除了明定目標、評估績效,還要有排除內部阻難的鬥志,
領導人有經理人的基本職責,還要扮演開創者、典範和教練,
團隊成員除了具備重要技能,還要擁有學習新事物的潛力,
人多不一定好辦事,小而美才能發揮高效能。
第4章 穩健起步——啟動團隊上路
舉辦一場既莊嚴又能激勵士氣的全員大會。
接著,團隊必須在決策方式上達成共識,
確定誰做主及怎麼做,決策才不會停擺。
此外,要讓一群人轉變為一個有效率的團隊,
必須建立明確的行為規範,及凝聚團隊的機制,
如此一來,團隊才能正確起步。
第5章 管理的挑戰——領袖人從不做老闆開始
團隊領導人有四個主要角色:
開創者、典範、談判者及教練,
就是不能扮演老闆。
團隊管理真正最重要的挑戰,
是既要創造認同感,又要避免團體迷思。
此外,為了讓團隊成員充分發揮創意,
團隊領導人必須調和擴散性與聚斂性思考,
雙管齊下,才能將創新導向具體行動。
第6章 團隊的運作——把理念帶進工作
團隊成員與領導人之間的合作關係及資訊分享,
是團隊流程能否有效運作的決定因素。
敵意是催毀團隊的主力,
團隊領導人要懂得化解衝突,
加強團隊以更好的方式共事,合力達成目標,
建立一個學習型團隊。
此外,團隊成員的角色多元,
績效評估方法也要綜合採用才不會錯估。
第7章 虛擬團隊——挑戰看不見
虛擬團隊有兩種獨特挑戰,
散居各地成員間的合作與流程有效運作難度高,
成員之間保持良好聯繫與溝通更加不易。
善用電信科技幫助虛擬團隊保持聯繫,
以網站規劃創造理想的虛擬空間,
團隊領導人更要注意成員的文化差異,
才能真正發揮虛擬團隊的績效。
第8章 最重要的任務——成為團隊工作者
好的團隊成員,必須對新想法和新做事方法保持開放,
與不同部門的人合作有訣竅,
跳脫常規,接納新的工作模式也有方法,
當利益相衝突,不是拚輸贏,
學會談「交換條件」,尋求雙贏,
最後,做個可靠的人,
所有好的開始,都由此而生。
附錄A 實用的執行工具
附錄B 高績效團隊訓練指南
附錄C 團隊疑難排解指南
名詞解釋
延伸閱讀
英中/中英名詞對照
打造一支強而有力的夢幻團隊
阿波羅團隊把第一個人送上月球,第一部麥金塔(Mac)、IBM電腦是由小型團隊創作,福特汽車因為金牛星團隊(Team Taurus)設計的新款轎車,使他們脫離八○年代的嚴重衰退,成為北美當時最暢銷的車種。
當今許多的成就,背後都是由無數的「團隊」所肩負。在商業界,團隊作業模式變得司空見慣,甚至蔚然成風,於是有許多人誤以為用團隊的方式面對問題或商機,只是另一波管理時尚。其實不然。團隊工作模式是一種持續至今的方法,而不是什麼新鮮事。例如,當年美國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編按:一七七四年九月,十三州的代表齊聚一堂,討論如何因應英國的威脅。)決定脫離英國宣布獨立,他們也成立一個團隊來執行這項工作。
這個團隊包含兩位後來的總統:麻州的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文筆精練的年輕維吉尼亞人湯瑪士‧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來自賓州的班哲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則負責編輯校訂。數年後,當時的總統湯瑪士‧傑弗遜想瞭解經由路易斯安那購地案(Louisiana Purchase,編按:1803年美國用1,500萬美元自法國購得的密西西比河與落磯山脈之間的大片土地,這次購地案使美國的土地面積增加一倍。)而從拿破崙手中獲得的美國西部大陸時,他並不是指派給某個人、某個部門,或是正規軍的某個單位,而是交給一個他命名為「探險軍團」(the Corps of Discovery)的三十二人團隊。這個團隊在監督、用人、組織及領導,提供了一個助益良多的範例,一個不遺餘力排除萬難以竟全功的團隊。身為這場冒險的發起人,傑弗遜把領導權交給一位他相當信任的二十九歲陸軍將官,維吉尼亞人梅瑞威瑟‧路易斯(Meriwether Lewis)。
當時,傑弗遜還另外做了兩件事;首先,他說明他要的是什麼:探索密蘇里河及瞭解哪條支流可以通往太平洋。在地圖上無跡可循的西北部,如果能夠發現一條穿越的水路,對這個新共和國來說,具有無以計數的價值,它降低航海的成本與危險,並將新取得的領土開發成定居地。同時,傑弗遜也想要獲得有關密西西比河以西陸地的動植物誌,及其原始部落的細節資訊。
其次,身為團隊的發起人,傑弗遜挖空心思為路易斯湊齊完成工作所需要的金錢,及其他資源。有許多反對者認為,這是一個異想天開不成熟的想法;傑弗遜就在許多反對者的異議聲浪中,通過國會撥款;同時,傑弗遜也授權路易斯,徵募他完成工作所需要的人力。
當傑弗遜建立了團隊的宗旨,提供了所需的資源以後,就由路易斯自己去設想團隊如何達成任務。路易斯除了要整合團隊,也要對團隊所需要的技能、要攜帶的特殊設備,以及團隊打算行進的路線做出抉擇。
在挑選隊員時,路易斯會考慮技能互補的人才:受過邊境拓荒鍛鍊的軍人,擁有曠野求生的機智和能力;經驗豐富的獵人,可以補足糧食;另外,還需要熟悉密蘇里河的泛舟船夫(river men)。此外,路易斯也找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當他的領袖夥伴;這個人的拓荒技能、與印第安人交涉的經驗,以及領導的特質,在在受到路易斯的敬重與信任。
而路易斯自己,則是透過特殊訓練增強自己的能力。在傑弗遜指示下,他前往費城數個月,向班澤明‧拉許(Dr. Benjamin Rush)醫生學習醫療;頂尖的自然科學家班哲明‧史密斯‧巴頓(Benjamin Smith Barton),則教路易斯觀察動植物、保存標本,以及用最新的科學方法做紀錄、分類。路易斯還必須學習,如何使用六分儀、經線儀,這些都是團隊在探險時所需要的技能,以便判斷、記錄自己所處的方位。
如同許多成功的團隊,探險軍團也依情境所需而增減成員。譬如,當完成密蘇里河第一段航程後,路易斯就將不會再有特別貢獻的泛舟船夫遣送回鄉,並帶回科學樣本和探險進度報告給傑弗遜。而新的團員則視實際需要再延攬,例如,他們認為自己的語言能力不足,便召募了一位叫夏博諾(Charbonneau)的法裔加拿大籍邊疆商人,他住在曼丹(Mandan,北美大平原印第安民族)部落之間。夏博諾不僅會說部落的語言,而且更棒的是他的妻子薩卡嘉薇亞(Sacagawea)是一位希達察族(Hidatsa)的印第安婦女,會說當地原住民的語言,而那些原住民在軍團繼續西行時可能會遇上。
這群往返於太平洋海岸,長途艱苦跋涉的探險者,需要具備毫無失誤的臨場決策智慧:應該選擇哪條支流?該如何與部落酋長交涉?必須在何時何地安頓棲身之所,度過漫漫長冬?遠離了家園,又與傑弗遜斷了音訊,現在已經沒有一個高高在上的發號施令者,團隊必須自己做決定。這是一個軍事團隊,所以由指揮官路易斯和克拉克做重大的決策,但其他的選擇權則交給全部隊員。無論處境如何,團隊的共同使命目標引導大家的決策。
探險軍團的旅程,是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包羅了冒險、機智,和目標至上的奮戰。身在商場的你,不太可能經歷如此戲劇化或富挑戰性的事件,然而,你一定會面對某種問題情境,所以組成同樣類型的團隊會是正確的處方。
對於組織與領導團隊,你做了怎樣的準備?你是否熟悉成功團隊的特質?團隊工作如何與組織工作契合成為一體?你瞭解團隊領袖、成員,和發起人,在追尋團隊目標上所扮演的角色嗎?在召募團隊成員時,你應當先瞭解什麼?
本書所探討的只是其中一些問題,就如其他「哈佛商業必讀系列」(Harvard Business Essentials)的叢書,出版本書不是要讓你成為專家,也不是要引領你做學術性的長篇大論,而是提供你需要的建議,當你在扮演團隊發起人、團隊領袖,或團隊成員時,如何做才更有效率。
關於本書
本書共有八章,第一章闡釋基本概念:團隊(team)與傳統工作團體(group)的差異、組織採用的不同類型團隊、團隊工作的成本與效益,以及你如何判斷團隊是達成任務的最佳途徑。
如果團隊的模式是你所需要的,那麼第二章可以帶你起步。第二章以優異的管理文獻向你解釋,每個團隊成功的必要條件;這些條件包括:能力、明確的目標、奉獻的成員、授權的組織、組織的環境,以及團隊目標和回饋系統與組織目標的整合。
第三章是關於團隊的組成。本章介紹參與團隊工作的人物,包括:發起人、團隊領袖、成員,及任何協助者;如何用最好的方式遴選這些角色,也需受到檢驗。該章以團隊章程做結論,章程是由發起人給團隊的正式授權及使命。缺乏一個明確的章程,團隊可能無法全然瞭解大家預期的是什麼。
一旦團隊適當地組成,便需要有好的開始,這就是第四章的主題。該章對於團隊若要成功所必須做到且必須做好的事,提供實際的建言。在此你可以找到執行前的會議討論、採行決策原則的重要性、如何計畫工作、建立團隊行為規範,還有更多的相關議題。
你可能是一位經理人或管理者,如果的確如此,那你就能將已經發展的技能,運用在你所扮演的團隊領導上,或是團隊成員的新角色上。雖然計畫、編列並控制預算、激勵成員等等,可能花掉你大部分的時間,但團隊也給經理人帶來一些獨特的其他挑戰,這就是第五章要討論的。這些挑戰包括:團隊認同感的效益和如何創造認同感、團體迷思的危險,以及團隊領袖必須扮演的獨特角色。正如本書所要闡明的,團隊領導人不能表現得像個老闆,這麼做會抵銷團隊工作自然形成的獨特效益。
當團隊開始朝目標行進時,領導人及團員就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運作。第六章就是要檢視運作的議題,特別的是,本章說明領導人及團員如何檢驗合作關係與資訊分享的程度,以及他們如何持續互相激勵。該章也闡釋學習的角色,以及有哪些作法,可以確保每個人都能學習有效率地共事,而且每個人都會盡可能地快速學習。
第七章是關於虛擬團隊,即其成員在地理位置上各自分散的團隊。虛擬團隊所組成的技能與志趣,可能比傳統團隊來得更多樣化。這種類型的團隊,可能是結合印度孟買和加州聖荷西的軟體工程師,加上一位舊金山的行銷專家、一名巴黎的聯盟夥伴,以及一位紐約的主管。這是夢幻團隊,對吧?但不幸的是,虛擬團隊的效益與特殊的管理挑戰是同時出現的。由於這些團隊成員很難面對面共處,所以在建立團隊認同感、任務合作,以及資訊分享上,會面臨很大的難題。這些難題可以透過良好的管理,及適當的技術應用,而獲得改善。第七章將教你這些方法。
當團隊的成員及領導人均表現得像個團隊工作者時,那麼團隊就會進入最佳狀態。但這種狀態未必會自然形成,比方說,對於那些想在個人表現和團隊合作之間尋求平衡的人來說,就很困難;同樣的,那些習慣發號施令的人,也必須找到如何扮演團員的方式。在第八章,我們提供平衡這些不同角色的方法。本書八個章節,涵蓋了你必須要知道的資料,讓你成為有效率的團隊領導人或團隊成員。若你想盡一步瞭解團隊,可以透過書後的「延伸閱讀」,我們收錄了一份附有注釋、關於組織與管理團隊的現有書籍和文章清單。
外,本書有實用的附錄指南,包括:如何訓練團隊成員、實用的工作表和檢核表,以及如何處理團隊難題的方針。你可以從「哈佛商業必讀系列」網站(www.elearning.hbsp.org/businesstools),下載這些工作表和檢核表。
本書內容是以哈佛商學院出版的許多叢書、文章以及網路作品為基礎,尤其是網路服務的「哈佛管理導師」的領導團隊模型(the Leading Teams module of Harvard ManageMentor®),其他資料來源,都會在文中加以注釋來源。
輔仁大學社會系學士,輔修英國文學,紐約長島大學企管碩士。曾任職信誼基金出版社、《講義》雜誌、天下文化、《數位時代》雜誌。現自由從事文字工作。
2006/08/24
BHBE08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749-4
235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