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曾是台灣中部第一大港的鹿港,在發展計畫中與縱貫鐵路擦身而過,亦不受高速公路青睞;雖如棄兒般被遺忘在時光的洪流裡,卻也隔絕了飲食文化的衝擊,因而得以保存台菜最原汁原味的經典味道。
儘管食材與烹飪工具不免隨時代變遷而調整,然而一間間承繼傳統的攤擔,始終堅持淳樸年代的真誠價值,不隨波逐流,不追名求利,秉持先人對吃食的單純信念,以價廉味美、材料實在的鄉土佳餚款待每位客人,滿溢出古早醇厚的人情滋味:獨步全台的蝦丸、小巧精緻的扁食燕、卵膏飽滿的蝦蛄、滑溜順口的麵線糊、香軟多汁的肉包、入口即化的鳳眼糕……每一道令人垂涎的鹿港美食,都是環境條件、製作手法和祖傳祕方的綜合展現。
只要深入鹿港最具代表性的廟埕、老街、市場,實地品嘗箇中滋味,你也能參透鹿港的味道與記憶,從觀光客躋身行家之列!
打開鹿港背後的美食寶庫
鹿港知名作家心岱以「飲食」為題,親身走訪故鄉的各個角落,訪談在地耆老、餐廳廚師、糕餅師傅、小吃店家、市場攤擔,將鹿港三百年來的辦桌、食材、小吃、甜點、祭祀吃俗等飲食源流,詳實的呈現在讀者面前,使人深入了解鹿港美食獨特與迷人之處。
除了歷史文化,本書更仔細介紹鹿港各式美食與名產,報導各間傳承古早味的攤擔、店家,一篇一章勾勒出一幅鹿港小鎮的「美食地圖」,最在地的美食資訊、最富人情味的圖文導覽,絕對是你尋訪鹿港美食不可或缺的絕佳指南!
審定序 鹿港的美食地圖 王康壽
推薦序 採擷鹿港風俗習慣,品嚐小鎮風味美食 詹坤華
自序 養育我的鹿港滋味 心岱
壹、過海而來的美味──鹿港菜源流
一、鹿港菜在台菜譜系中的位置
二、從學徒到總舖師
三、最草根的筵席文化──辦桌
貳、鹿港美味圖騰──海產
一、百年傳承的海味風華
二、苦鬥換得的鮮美──蚵仔
三、原味品嚐最好──沙蝦
四、一年一次的天賜佳餚──烏魚子
五、非蝦非蟹──蝦蛄(蝦猴)
六、乾貨中的鑽石──鮸魚肚
參、庶民之味──市場小吃
一、藏身市井中的傳統味
二、小吃集散地
三、多層次的口感──丸類
四、吃巧不吃飽──餃類
五、內外皆美──圓類
六、既燙口又順口──羹類
七、永遠的經典──麵類
八、琥珀色的鄉土味──炸類
九、主食的最佳拍檔──湯類
十、可長可短,滋味不改──條類
肆、飽肚之外還有盼望──甜點
一、老祖宗的養生智慧──茶點
二、鹹甜皆宜的最佳配角──麵猴
三、味美價廉又能飽肚──麵茶
四、細膩和香醇的至高境界──豆花
伍、與天地四時同歡──節禮慶典
一、神明的食物
二、時蔬素菜的清明──「潤餅」與「滿煎爹」
三、米、葉、草皆飄香──端午粽
四、圓滿豐盛過好年──圍爐火鍋
陸、道地鹿港風
一、實踐簡樸精神──醬菜
二、用食物心理治療──治病去邪
三、順應自然天理──進補
四、生活造就的飲食特色──既鹹又甜,似湯非湯
柒、人生真滋味
一、好吃食物的說服力──錦魯麵
二、外婆的魔法「等路」──粉粿
三、讓舶來品也失色的好滋味──鹿港糕仔
四、以時間來入味──薑母鴨
五、最簡單的,最難──燉鴨
心岱的《鹿港尋味》店家地圖
鹿港美食店家資料
心岱
我是戰後嬰兒潮的一員,出生於一九四九年尾,那一年正逢政府從大陸撤軍到台灣。我的父母輩歷經日治時代、二戰空襲、台灣光復。
位於台灣中部濱海的鹿港,是兩岸最早通航的港口,乾隆四十九年,鹿港正式成為兩岸對渡的口岸,由於鹿港是台灣各港口中(北八里盆、南鹿耳門)與大陸最為短距的,只需一晝夜即可抵達泉州蚶江,是清府指定運送官糧與兵米到大陸的港口。當時還有「隆克船」載運貨物遠征歐洲,貿易的興盛使鹿港早在十八世紀,就是一個國際化的商城,異文化的交流與衝擊,使鹿港不僅人文薈萃、世代承襲「字、墨、算」的才能,既崇尚詩、歌、書法等美學,也善於商場的算計與管理。
乾隆、嘉慶、道光末年(一七八五~一八五○年)的六十五年間,是鹿港的全盛時期,處處黃金,家家富豪,各地的移民紛紛進駐,產生了多族群的融合與鬥爭(正是台灣的縮影);也因富庶而引來宵小、盜賊橫行,而發展出特殊的街道規劃與建築文化。
光緒十四年、二十四年,咸豐元年,鹿港經歷了三次濁水溪大氾濫的嚴重淤積後,已無法避免「廢港」的命運。光復後,縱貫鐵路又排除了鹿港,致使它終於走入歷史,成為封閉之地,被邊緣化了。
直到一九七○年代,懷舊、尋根的風潮吹起,被遺忘的鹿港受到藝術家的驚艷與青睞,紛紛以「資產保護法」的催生,呼籲政府重視維護古蹟,沉寂一百多年的鹿港,才重現在世人面前,以其神祕的古老氛圍,成就今天的觀光聖地。
鹿港過往的榮光,對我來說等同於「神話」,我成長在繁華落盡的暗黑時代,破舊、落後、迷信、因循、陳規……死氣沉沉是我對它的印象。直到五○年代,台灣從農業轉型工商業時代,許多鄉下孩子離開家鄉到都市尋找活路,我也是其中一個隨波逐流的「追夢者」。
摘自《鹿港尋味》自序
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王康壽
鹿港走過繁榮衰退,又進入風華再現時期,歷程中都曾有過一般物欲追逐,而今不少人從虛華的時光中,轉而對根源尋求懷思和期盼,是近年來文化尋根與古蹟巡禮的活動,陸續推出而備受歡迎的原因。其中歷史建築、古蹟文物、傳統戲曲、雕塑手藝與匠師登錄等,均受到重視,更有推出專輯介紹。政府分別以文化資產重點,規劃保存與傳承專案,希望讓日後人們能認識早年先人的各種文化,我們都感到非常欣慰。
然而,屬於民俗文化一環的鄉土美食茶點與廚師技藝,在調查登錄與文字的記載,似乎有被忽略的感覺,為此我們也曾想進一步了解與記錄。雖曾進行田野調查、耆老訪談,但多因顧慮層面深廣,總覺得未能周全,僅能就各種美食茶點介紹,難兼具歷史性述說。
從乾隆四十九年(西元一七八四年)鹿港獲准開設「正港」,正式與大陸蚶江對渡,民間經貿來往頻繁,使鹿港成為台灣第二大都會,「一府二鹿三艋舺」,大家都能有共識。閩南話「富貴三代,飲食滋味才會知」,物資匱乏年代,能有美食享受的,大多是富有人家。回想早年沒有大餐廳,富家人總是自己備有廚師,逢貴客造訪,都在家中宴客,上桌的美食茶點,由掌廚精心設計,主菜花樣百出,就連「盤頭花」(一般菜餚的裝飾品,包括花鳥等雕琢裝飾)也非常精巧。到了鹿港衰退時期,廚師外放流入民間,使鹿港民間有機會品嚐到名廚的美食茶點,唯一遺憾的是,廚師很少有像官方食譜式的文字記錄,民間廚藝就只憑師徒口傳面授,這也是鹿港美食茶點缺乏深入記載的原因之一。
出生鹿港的著名作家心岱女士,自十七歲離開鹿港,前往台北並投入寫作行列,一直關心家鄉鹿港,常利用年節假日返回家鄉,以田野調查、攝影記錄、訪談耆老等方式蒐集資料,也撰寫了《百年繁華,最鹿港》與《鹿港,優遊漫步》兩書,旅居他鄉的遊子透過專書,為參觀鹿港的遊客導覽解說,內容充實,深富鄉情。
摘自《鹿港尋味》審定序
鹿江文化藝術基金會副董事長 詹坤華
家鄉鹿港素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盛名,曾經風光一時,近代著名學者張其昀先生謂:「台灣發展史上的鹿港期,自清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至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為時一百五十八年。彼時鹿港商船雲集、行郊林立、景氣繁榮、民生富裕,有著黃金歲月,更是望重三台。」
然而曾幾何時,由於時空遞嬗,清末河港多次淤塞,港灣功能盡失,鹿港遂繁榮不再而歸於平淡。
鹿港雖沉寂百餘年,但先民所留下的豐富文化資產,並未隨之煙消雲散。鼎盛文風依然漫布在淳樸的小鎮中,民國六○年代,鄉土文化思潮抬頭,救國團鹿港民俗采風隊、青商會鹿港全國民俗才藝活動相繼開展,隨著政府對文化資產的重視,家鄉「鹿港風」因應而起。二○○六年微笑之鄉、二○○八年友善城市、國際魅力城市,加上二○一二年龍年燈會期間湧入近一千六百萬遊客,在在顯示鹿港有著迷人的地方,無論是觀光旅遊、采風擷俗、尋幽探勝、進香朝聖亦或是品嚐美食小吃。因此每逢假日便擠進一批批的遊客,繁榮景象不亞當年,重現二鹿風華。
鹿港才女心岱女史,係台灣知名作家。幼時深受廳堂字畫、案桌書冊薰染,特好字墨、詩書,因而奠定日後藝文根基。其年少即背井離鄉遠赴台北尋夢,雖歷盡艱辛困頓,然其聰慧天資,加上嚴謹治學,又能堅持志向,鍥而不捨,專心致力於藝文創作,故而著書等身,甚受讀者青睞,學人亦景仰萬分。
今年歲首鹿江文化藝術基金會之「文化回鄉」活動,禮聘心岱老師以「我的鹿港尋味」為題分享,學員不但激賞連連,且互動頻頻。因其對家鄉「吃食」風味有特別偏好,每每年節返鄉必然尋找鹿港美食小吃,且已然成癖。是以對心岱而言,「返鄉」與「吃食」二者乃無形之中畫上了等號。也正因為如此,在她細細品嚐家鄉美食佳餚,有了深切體會之後,便將這些鹿港人共同的美好吃食記憶,撰寫成《鹿港尋味》一書來分享鄉親讀者,那也正是她愛戀故土,不滅的濃濃情懷。
摘自《鹿港尋味》推薦序
一九四九年出生於彰化縣鹿港鎮。十七歲離鄉到台北,即以書寫散文與小說發表於各大報章雜誌,成為知名作家。曾任《中國時報》專欄記者、《民生報》副刊主編、時報出版公司副總編輯,其間時有創作問世,著作包含散文、小說、報導文學等文類,共五十多本。
五十歲之後,心岱將書寫聚焦「貓」與「故鄉」,出版了多本對貓美學的研究,並奔走故鄉鹿港,致力於記錄口述歷史,鑄下鹿港的文化與身世,傳遞出人面對故鄉的情怯與愛意。
一九四四年出生,中興大學畢業,彰化師大輔研所結業,歷任國中、高中教師、主任,二○○○年退休。
家族世居鹿港,長期投入地方文史工作,曾擔任《鹿港風物》雜誌社長,用心蒐集地方古蹟文物與民俗小吃文化資料,並整理撰寫介紹,也應邀擔任鹿港社大講師、鹿港龍山寺修委會執行秘書,現任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著有《彰化縣古蹟圖說》、《鹿港龍山寺》、《鹿港龍山寺修復全記錄》(以上合著)、《鹿港小巷之美》、《鹿港古時普渡》、《鹿港古地名圖示》等。
2016/01/29
BLF075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彩色
9789863209331
272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