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世間之路
優惠價
$350

世間之路

A Way in the World
書籍介紹

奈波爾以半自傳的個人經驗為出發,寫出了這本重要的政治小說作品。書中以奈波爾的故鄉千里達及中美洲為主要敘事地點,分別以九個既連貫又各自獨立的頗具個人色彩的故事,將關於殖民地的歷史、種族與政治困境深刻的描摹出來,從中,我們可以清楚體會第三世界的政治與種族、文化之間的衝突。

本書使奈波爾在處理“文明衝突”的議題上,奠立了巨擘的地位,因而贏得了200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桂冠。本書也榮獲 1994年紐約時報年度編輯選書。

1 序曲:遺產
2 歷史:魚膠的氣味
3 新衣:一則未寫的故事
4 過客:三○年代的一個身影
5 流亡
6 一捆文件,一捲菸草,一隻烏龜:一則未寫的故事
7 一個新人
8 蒼涼海灣:一則未寫的故事
​9 重回家園

分子生物學的時代來臨

德利卡 紐約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

德利卡生物學正經歷一場知識爆炸,而且很快就會影響到你我每一個人。這場知識爆炸的核心,是發現了細胞如何使用與儲存化學資訊,以及如何把這些化學資訊傳給下一代。我們藉由這些發現,就知道該如何利用化學資訊,重新組成控制細胞活動的分子。

這些新知識已經廣為應用在各方面,例如廢物處理、新藥合成、癌症治療、植物育種、疾病診斷等等。這些新發現也使我們了解到人體內的化學物質如何作用,而且說不定很快就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改變人體,決定自己的命運。

屆時,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一堆個人及社會的抉擇。這些問題的爭議性很大,很難下最好的決定。有些問題現在已經浮上檯面,以後情況只會愈來愈難面對。我們要下正確的決定,必須先了解分子生物學以及重組DNA技術。本書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寫。

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很複雜,實驗數據又是從試管中的分子實驗而來,因此對不懂化學的人來說,很難了解其中奧妙。我希望讓這種情形改觀。這本書的讀者不需要什麼化學知識,開始介紹DNA時,比《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常見的文章還要淺顯。

談到化學反應和分子結構時,書中用打比方來解釋,即使不是科學家的讀者也應該會覺得親切。書中儘量少用技術名詞,如果免不了,也會附上解釋。在書後名詞注釋的部分,還會詳加注解。為了讓讀者了解分子如何攜帶資訊,有些實驗的細節我會詳加解釋。讀者看了以後,應該不再會覺得細胞基因選殖(gene cloning)技術有如霧裡看花,而且還能感受到這種技術既簡單又漂亮。

這是本書第三版。第一版成書時,基因選殖技術大多限於純學術研究而已。等到第二版出版時,基因選殖技術的知識已經有了很重要的商業價值。不管是股票經紀人、專利律師、法官,都需要了解DNA如何作用,幫助他們做決定。美國上訴法庭在審理一件DNA專利的案子時,還拿本書第一版當參考資料。如今,分子遺傳學又在預測健康方面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生活在工業社會的男女老少,都應該了解基因選殖技術的影響,才能充分利用新技術帶來的好處,同時防止自己的遺傳資料遭人濫用。由於這個緣故,本書必須擴大範圍,務求內容對每一位讀者都有用。新版加入了人類遺傳學章節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不過我加入新內容的時候,發現全書都應該修改。新版包括四大部分:基礎分子生物學、操作DNA的技術、基因選殖技術帶來的知識、人類遺傳學。第三部分有一章專談反轉錄病毒(retrovirus),因為這很重要。讀者如果對遺傳學革命帶來的好處與危險有興趣,想要知道更廣泛、更基本的內容,請參閱我的另一本著作《雙面刃》(Double-Edge Sword)。

這本書本來是寫給大學生看的,對象包括不是主修科學的學生,以及有可能主修生物的學生。這一版針對的讀者雖然也包括一般社會大眾,卻仍然保留了適合教學用的形式,例如每一章後面都有問題供討論。有些問題有標準答案,加強讀者的印象;有些則是開放式問題,希望讀者自己找其他資料閱讀,多加思考,尋求解答。

許多問題的內容如果放在正文,多少會打斷連貫性,因此放在每一章後面。名詞注釋也是為了幫助讀者。要了解分子生物學,必須知道一些專有名詞,讀者應該常常查閱名詞注釋的定義。我教書時,如果在前幾堂課小考基本詞彙,往往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另外能幫助讀者的就是所附的書目,這一版新加入的條目中,大部分都出自《科學美國人》,因為文章的品質好,程度能和本書配合,而且該雜誌到處都找得到。 本書能完成,有賴許多同仁大力幫忙,謹此致謝。

奈波爾 作者

一九三二年出生於千里達島上的一個印度家庭,十八歲時,以獎學金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之後遷居倫敦,服務於英國廣播公司(BBC)。一九五七年起,奈波爾正式展開寫作生涯,作品包括小說及非小說,如《神祕按摩師》、《畢斯華斯先生的屋子》、《在自由的國度》、《抵達之謎》、《世間之路》、《印度:受傷的文明》、《幽黯國度》、《模仿人》、《浮生》等,曾獲「布克獎」、「毛姆小說獎」、「霍桑登獎」、「史密斯獎」等多項文學大獎。二○○一年,奈波爾榮獲文學界最高榮譽——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團將他與康拉德相提並論,認為奈波爾的作品「融合了深具洞見的敘述與永不妥協的審視,迫使我們正視受壓迫的歷史。」


孟祥森 譯者

一九三七年生於河北省,台大哲學系畢業,輔大哲學研究所碩士。譯作無數,內容以文史哲、心理、宗教方面為主,作品包括《齊克果日記》、《與神對話》、《西雅圖的天空》、《屈辱》等。另以「孟東籬」為筆名從事創作,著有《耶穌之繭》、《幻日手記》、《野地百合》、《素面相見》、《念流》、《人間素美》等。


2002/12/31

BLH055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080-5

331

415

最近瀏覽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