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

在我媽媽家的三天
優惠價
85
$187

在我媽媽家的三天

trois jours chez ma mere
書籍介紹

一個成名作家,
苦於再也交不出令自己滿意的書稿,
他終日在書堆裡打轉,
從一位前輩文人的思路,神遊到另一位前輩文人的思想;
他在情人堆裡打滾,
從一名女子的懷裡,浪遊到另一名女子身上;
他在稿紙堆裡打擺,
從一個筆下的自己,漫遊到另一個筆下的自我;
經年累月,既透支了稿酬,也透支了親人予他的愛……
直到某天,母親出了一場意外,
奔回媽媽家的那三天裡,他終於明白:這一生,幾乎都花費在——錯過了所愛之人的生命。
最後,他完成了書稿,書名《在我媽媽家的三天》。

譯介

張喬玟

2005年11月3日,星期四,儘管窗外寒風陣陣,也難以冷卻巴黎 Drouant 餐廳裡傳出的熱烈討論聲:圍在圓桌邊的十名龔固爾學會委員身負重任,正打算作出最後的表決,選出2005年度最優良的法文作品。這個決定將左右著往後一年內,法國各大書店的暢銷書排名。

方斯華.偉更斯以6票對4票,擊敗法國近代最具爭議的作家勁敵 Michel Houellebecq,拿下龔固爾文學獎那張象徵性的10歐元支票與殊榮。

《在我媽媽家的三天》是方斯華.偉更斯繼巨作《法蘭茲與方斯華》(Franz et François)之後,睽違了八年的最新作,據說早在2000年便已經放出「即將出版」的風聲。全法國引領期盼。一年又一年過去了,仍然不見本書蹤影,就連出版社都開始緊張了,諸多揣測因而四起,有人說方斯華.偉更斯江郎才盡,再也玩不出把戲,有人憂慮他的心智健康問題,有人甚至可笑地指出,偉更斯要等到他的老母親過世才出版這本書。

吊了人五年胃口後,《在我媽媽家的三天》終於隆重登場(方斯華.偉更斯的91歲老母親仍然生龍活虎)。這本書之所以能以後來之姿(書在最後一刻才送到評審手中)奪得大獎,令人驚豔的深具創意的風格及「不可能的寫作法」,功不可沒。偉更斯以幾近口說的輕鬆語氣,道出如愛如死亡這般嚴肅的話題,讓讀者直接潛入他轉動不止的頭腦,在他無俚頭的反應裡暈頭轉向;而所謂「不可能的寫作法」,乃指偉更斯巧妙運用多重分身來敘述同一個故事,好似大小不一、一個個堆疊在內的俄羅斯娃娃,或是相對的兩面鏡子,不斷倒映出自己的形影:方斯華.偉更斯創造了方斯華.偉葛拉夫(本書主角),後者塑造了方斯華.偉彼特(《房事》一書的主角)及方斯華.葛拉芬柏格(由偉葛拉夫所寫之《在我媽媽家的三天》的主角),而最後這一位又創造出方斯華.偉斯坦。這每一個分身皆為同一些事情所擾,也同樣面臨寫不出母親這本書的瓶頸。

方斯華.偉更斯在《法蘭斯與方斯華》一書中,闡述了方斯華.偉葛拉夫 (又是他!)與他嚴峻天主教徒的作家父親之間,那段又愛且恨的恩怨故事。雖然《在我媽媽家的三天》無可避免地讓人有可能將其視為《法蘭斯與方斯華》的姊妹作,但兩者不同的地方是,在《法蘭斯與方斯華》裡,父親是整本書的主軸,具有強烈的存在感;反觀《在我媽媽家的三天》,母親成了配角,偶爾才出來露個臉。然而,這並不代表母親形象因此薄弱了下來。她是帶著慈目,於一旁望著在花叢間盡情玩耍的兒子,盯著他踏出的一步一履,雖然不介入,但終究也會對他發出愛的警告。因為有這位母親的存在,偉葛拉夫才得以如此放心、肆無忌憚地活著,這是獨生子的特權。如此看來,偉葛拉夫會花那麼多時間敘述自己的情史跟童年,絕對不是偶然。

此外,「寫作與母親有著部分關聯」,偉葛拉夫在末章如是說。且這位母親必須是「那個在他出生之日便與他分開的女人」,由此可以窺見,寫作也正是一種「分離」:一下筆,我們體內的一部分脫離了我們,逐漸轉化為文字,等著被印刷出來。如果不經歷「分離」的過程,就無法創作。偉葛拉夫在拉拉雜雜又囉哩八唆地扯了一堆無關主題之事後,也終於面臨「脫稿」(等於「分離」)那一刻的來臨。只是諷刺的是,這股促使他完成欲完成之事的助力,竟是母親進醫院的消息!然而這位母親無視自己剛從鬼門關繞了一圈的命運,竟還滿心掛念著兒子,「我沒給你的小說一個結局,倒是給了你一跤 (chute,另有精彩的結局之意)。」愛子之情,盡在不言中。

雖然方斯華.偉更斯曾否認這是一本自傳,但是書中的巧合卻實在多得令人不得不起疑。不過,本書內容屬實也好,杜撰也罷,倘若創作者不相信自己的作品,那麼人世間那些如此貼近人心、令人感動的故事,就不會存在了。 

方斯華.偉更斯一層層堆砌起了迷宮,布置了真假難辨的密網,讓讀者在虛實之間迷失了方向,將我們捲入偉葛拉夫瘋狂的生活裡打滾。我們雖然知道故事怎麼開始,卻不知道它會怎麼結束。

 Florence Noiville - Le Monde 
……偉更斯以他擅長的電影手法,運用書中有書的方式,讓讀者宛若照鏡般,進入一連串目眩神迷的反射影像……從性幻想、夢境、憂鬱……到自戀與死亡……偉更斯逐項寫來,如行雲流水,游刃有餘。

方斯華.偉更斯 作者

1941年出生於布魯塞爾。遺傳了比利時父親寫作的才能,法國母親對電影的狂熱。後成為編劇、導演、製作人和影評人,終因拍攝電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偉更斯決定持筆寫作,但第一本小說《莎樂美》(Salomé)完成後並未出版。 往後三十多年的寫作生涯裡,偉更斯不過出版了13本書,足見他慢工出細活的寫作習慣,但他的作品一直備受文壇矚目。他曾獲「何諾多獎」,並以半自傳式的小說《法蘭茲與方斯華》(Franz et François)一書,獲1997年「法語作品貢獻大獎」;以《在我媽媽家的三天》,贏得2005年龔固爾文學獎。 特立獨行如偉更斯,連書籍出版方式都顯得特別,他在2005年除了出版拖稿多年的最新作《在我媽媽家的三天》,還終於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說《莎樂美》。


張喬玟 譯者

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職國內出版社兩年餘,於2002年渡法,入巴黎第四大學Paris-Sorbonne就讀。曾為法國Assimil出版社擔任中法文審校工作。譯有《在我媽媽家的三天》(天下文化出版)。現定居巴黎。


2006/04/26

BLH060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0.5cm

黑白

9864176846

198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