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自然

台灣野花365天-秋冬篇
優惠價
85
$553

台灣野花365天-秋冬篇

書籍介紹

一天認識一種野花。

春,是水零零的繽紛季節, 柔柔的陽光,小小嬌嫩的草花, 草間探出頭來的,是蒲公英、黃鵪菜的金色小太陽。 淺山林邊,堇菜類的紫花,矮矮的一叢叢, 野生的杜鵑花海從山坡開始蔓延...

夏,是海邊和高山野花的舞台, 深深的,淺淺的蜜,美麗的花色是熱情的記號, 鮮明地指引夏季的蟲蝶; 
懂得化粧術的玉葉金花和大甲草,也把花朵變得又大又美。

秋,是風兒悠閒花兒忙碌的季節。 成片的芒花在山坡翻搖, 王爺葵散落在平野人家的屋後, 最後一季的高山野花,也要趕在寒冬來前結下種子, 忙碌生長,為了生命的即將結束,即將開始。

冬,休耕田的野花歡慶新年。 有美麗的紫雲英、泥胡菜和藿香薊, 就不怕收割後的稻田失色, 即使是像小葉灰藋這樣不出色的野草,也弄了滿身花粉。 農人短暫的休息,野花短暫的舞台,每一年都有生命的傳承。

從海邊到高山,從都市叢林到荒野,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看著不同的野花開落, 也許四季不夠分明, 但台灣的野花足以在心中烙下 春夏秋冬的腳步。

本書特色

花色索引— 國內唯一一本備有花色辨認索引的野花叢書,經過花色比對和清楚的花朵特寫鏡頭,將能順利辨認野花名稱。

花期季節編排— 以一天認識一種野花的方式,依花期和季節性編排365種野花。

豐富的攝影圖片— 全書700幀以上的攝影是植物學家呂勝由先生20 多年來的珍貴紀錄,是本書最詳盡的圖片說明。

精緻插畫— 細緻的植物畫及說明性圖解穿插在文中,幫助了解同時賞心悅目。

齊備的野花知識— 除了365種野花的精采介紹之外,另有專文介紹台灣的野花現況、野花的觀察方法、野花的私生活、山野草的栽培……等珍貴文章。

出版序 

■每天認識一種花(從9月1日起至2月29日)

■附錄
山野草的栽培
蜜源植物名錄
花色索引
學名索引
中名索引

與台灣野花365天天天碰面

張蕙芬 

台灣的野花大多相當低調,不像溫帶地區的野花在難得溫暖的春夏季恣意大鳴大放,加上鮮豔無比的顏色和碩大的花朵,不成為野地的主角也難。或許大家腦海裡的野花景象總是來自歐美或日本地區的野地畫面,早已根深蒂固認為全世界的野花都該那麼狂放艷麗吧,但生活在台灣好像從來不曾見過那麼美麗的野花,會不會是台灣已經找不到野花了呢?

我想很多人一定都有過類此的疑問吧,於是心中一直有個心願,想要為台灣這些小巧可愛、安靜、默默生活的小野花發出一點屬於它們的聲音,讓我們這些與它們為鄰的人類可以重新認識、認真看待台灣的野花,也從而了解我們生活的土地為什麼會孕育出這些可貴的植物,以及台灣豐富又多樣的優越自然條件。

這樣的想法終於在1995年至1997年的兩年之間一步一步地落實了,雖然是植物圖鑑,但我想要以更富親和力的編輯方式來做,好讓許多對認識植物一直不得其門而入的人,可以找到一條便捷的道路,並從而開啟每一個人內心那扇自然的窗。於是以一天介紹一種野花的方式,按照野花開花的季節來排序,讓人們可以一年365天天天和野花碰面,久而久之,野花自然就會像是熟悉的老朋友,而對於它們的一切也會如數家珍的了解。1997年7月『台灣野花365天』首次上市之後,果然十分受歡迎,也證實了我的想法是絕對可行的。

記得在那兩年辛苦的撰文和編輯的過程中,常常為了許多不足的資料而感到沮喪,也為這種從未嘗試過的新編輯方式感到不安,但每當這種時刻,野花似乎都會及時出現在眼前,好像在告訴我不要有那些莫須有的焦慮。特別是每天早晚帶狗散步的時候,路邊往往就會跳出那種我正在絞盡腦汁試著描述的野花,剛好讓我仔細端詳、觀察,並且驗證其他書上所寫的特徵。也就是這個有趣的發現過程,讓我更加確定這本書的出版價值。其實野花一直都在,只是不曾用心認識,很容易就視而不見,但一旦和野花做了朋友,隨時隨地它們都會出來打招呼。也因為終於打開了那一雙眼睛,於是樹下的雜草不再只是雜草,它們都是有名有姓的,有它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傳播、繁衍的方法。之後,生活的樂趣和點滴感受都不一樣了,即使再小、再隱晦的野花也都看得見了,也真正印證了詩人布萊克說的:「一朵花裡有一個天堂」,是絕無僅有的生命之美。

‧ 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 新聞局「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
‧ 中國時報開卷周報「一周好書榜」。

張蕙芬 作者

1961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園藝系畢業,現職大樹自然書系總策劃及總編輯。

投身出版編輯工作三十餘年, 一直以搭起大自然與人的溝通橋樑為自我期許,熱愛自然書籍的編輯出版工作。現與一隻狗以及貓咪大家族一起生活於新店山上的社區。

著有『台灣野花365天秋冬篇』、『自然老師沒教的事1─100堂都會自然課』、『自然老師沒教的事2─100堂親子自然課』、『菜市場水果圖鑑』、『菜市場蔬菜圖鑑』、『台灣老樹旅行』以及『都會種樹圖鑑─100個種樹懶人包』上下冊、『自然老師沒教的事7─都會賞樹秘笈』、『慢.漫.山城』(以上均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其中『菜市場水果圖鑑』榮獲2013年金鼎獎最佳非文學類圖書獎。『我的食物地圖』是2018年新作。


張碧員 作者

1966年生於南投竹山;輔大日文系畢業;大樹文化主編;結婚十多年,育有兩犬二貓一小孩;和先生在家工作,偶而到大樹來享受上班、有很多同事可以聊天又不必做飯的美好感覺。 著有《我家有狗》、《台灣樹情報》、《台灣野花365天》(大樹文化);譯有《風的掌心》(知青頻道)、《好熱好熱犬日記》、《樹逃走了》、《雨林探險》、《動物的腳印》、《季節書》(大樹文化)。


呂勝由 攝影

花蓮縣人,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現任台灣省林業試驗所生物系助理研究員,是國內木本植物分類專家,也是優秀的植物攝影家。 著有《台灣彩色植物圖鑑》<共九冊>(教育廳)、《台灣的稀有植物》(渡假出版)、《綠——太魯閣國家公園植物資源解說》、《墾丁公園遊樂區恆春熱帶植物園常見植物》(林試所恆春分所)、《四角林森林生態教育資源》(林試所)等書。


傅蕙苓 繪者

一九六三年生於台北,台北市人,復興商工畢業。曾任漢聲出版、小牛頓雜誌精細插畫,綠園藝生活雜誌特約繪圖,信誼出版美術編輯。現專事自然科學類繪圖工作。


2006/11/10

BBT1010

大樹文化

軟皮精裝

14.8x21cm

彩色

9864178024

223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