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一位是亞裔之光,是美國建國以來,首位進入總統內閣的亞裔女性趙小蘭;一位是台灣地方創生教母,服務公職近40年後,攜手台灣22個縣市地創團隊的背後推手陳美伶。
她們的共同點,是亞裔女性在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中,透過教育和創新思維,實現「愈在地愈國際」的智慧之路。
她們的故事、她們的開創之路,讓讀者可以從中西方的角度,獲得領導和創新的深刻洞見。邀請讀者,共同閱讀女力崛起的典範力量。
一本精采的個人奮鬥史,並收錄百餘張精采照片,一窺亞裔的驕傲:趙小蘭部長人生中的重要歷史時刻。
趙小蘭在8歲時才隨母親移民美國與父親一家團聚,在本書中回憶了她剛到美國時,華裔家庭的艱辛: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經濟拮据……這個認真勤懇的小女孩,唯靠父母無限的愛與付出,融入幾乎沒有亞洲面孔的校園、從零開始學英文,到能在學校參與競選幹部,並藉優秀的在校成績與表現,進入美國銀行歷練。
一次徵求「白宮學者」的機會,趙小蘭再次把握機會、脫穎而出——在商場歷練的經驗讓她對公部門單位的營運模式充滿好奇,她有機會進到白宮實習,再次以她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受到雷根政府與小布希政府官員的青睞,陸續接掌和平工作團團長、勞動部長;期間她也回憶了如何救美國聯合勸募於狂瀾,讓身陷醜聞的美國聯合勸募重新回到正軌。
在本書中,趙小蘭分享了她精益求精、在哈佛商學院的求學經驗;在勞動與運輸部裡的工作與職責,相關同仁對她的稱讚,她傳奇的婚姻,以及她與父親如何回饋與奉獻這個給她機會成長、成功的國度,並希望藉此呼籲更多優秀的亞裔青年參與公職,一同為亞裔發聲。
在地方創生的路上,美伶姐一直都陪伴著
二十二個縣市的地創團隊成長茁壯,一起攜手找到無限可能
✶真正的地方創生,是要振興地方經濟,活化地方軟體基礎建設,讓人口回流不外流,並培養留鄉的能力,代代可過著「在地」的幸福生活,這一代可以安居樂業,下一代可以安身立命。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
陳美伶服務公職近40年,有許多走到第一線的機會,致力於推動地方創生。朋友稱她為非典型法律人、非典型國發會主委。她認為沒有人天生就該被局限在某個職位,每個階段的歷練與學習,都滋養了我們的生命與內涵。
卸任公職後,她持續拜訪全台各地的地創團隊。2021年11月,「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成立,由陳美伶擔任董事長,加速她推動地方創生的速度,把台、澎、金、馬又走了好幾圈。
面對人口負成長、區域發展不均危機,她重申「地方創生五支箭」的重要性:
✶第一支箭:投資代替補助
✶第二支箭:科技導入
✶第三支箭:由下而上,產官學研「社」共同參與
✶第四支箭:整合資源做合理分配
✶第五支箭:建立品牌行銷國際
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認為2024年後,台灣的新價值與新時尚,是地方創生,並將下一個5年定錨為:「讓地方創生成為在地幸福生活的代名詞。」她期待以本書燃起大家對地方創生的熱情,一起投入為家鄉做一點事的行列。
台灣368個鄉鎮市區
都很美好
只是沒有被發掘
我們要自信的走出來
找出屬於自己的DNA
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與一模不一樣
我們都有機會被看見
在Web3的世界
做到愈在地、愈國際。
專文推薦
領導力、決心和專業的典範
——第43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
最好的妻子,與她最值得一讀的人生故事
——美國共和黨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
勇於做夢,做好準備,努力工作,永不放棄
——前美國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
「第一」的開創者,世代僅見的領袖故事
——哈佛大學名譽校長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
序言 開創屬於亞裔的輝煌
第一部 勇敢啟程
第一章 大抵心安即是家:無入而不自得的趙家女孩
第二章 努力扎根新大陸:兩種文化不取捨、不偏廢
第三章 東體西用,敲開主流社會大門
第四章 雛鳳首離巢:獨立思考、有為有守的大學之道
第二部 乘風破浪
第五章 哈佛商學院:自我精進,淬鍊真金
第六章 甫入銀行界,一鳴驚人
第七章 萬中選一成為白宮學者
第八章 競選總部開眼界與意外重返華府
第九章 航運銀行家棄商成公僕:聯邦航運署副署長走馬上任
第十章 聯邦獨立機構迎來首位亞裔長官
第三部 青史留名
第十一章 晉任運輸部副部長,救援現場的震撼教育
第十二章 蘇聯解體,共創世界大同:第十二屆和平工作團團長
第十三章 危機領導:美國聯合勸募基金會總裁兼執行長
第十四章 執子之手:一加一大於二的練習
第十五章 書寫歷史新章:首位亞裔女性官至總統內閣
第十六章 二十一世紀新經濟時代:勞動力更新大計
第四部 高處不勝寒
第十七章 卸下公職,海闊天空
第十八章 再度入閣:眾望所歸的運輸部長
第十九章 新政府,新建設
第二十章 媒體混戰,自傷傷人
致謝
圖片目次:童年/求學時期/白宮學者至海事會時期/運輸部副部長時期/
和平工作團時期/聯合勸募時期/勞工部部長時期/運輸部部長時期
自序 從新賽道出發,看見台灣地方創生的無限可能
第一部 台灣地方創生策略之緣起與躍進
● 緣起——細說從頭
跨過第一個五年,你看到的台灣圖像
重新檢視初始規劃之策略一——台灣地方創生的核心理念
重新檢視初始規劃之策略二——五支箭
2024後台灣的新價值與新時尚——地方創生
破除地方創生的迷思
第二部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再看見的創生故事
● 都市叢林裡的感動——六都
台北市——就從最老的直轄市談起
新北市——典範+新生的共好創生新模式
桃園市——強烈企圖心的衛星城市
台中市——中台灣的另一個磁吸效應
台南市——文化首都的地方創生在「溪北」展開
高雄市——港都與眾不同的地方創生夥伴
提醒直轄市,地方創生沒有人是局外人
● 從東海到太平洋的創生悸動故事——基宜花東
基隆——一座不再「Blue」的城市
宜蘭——看見在地生活,天天有朝陽
花蓮——洄瀾,愈來愈有自信的太陽的故鄉
台東——獨一無二的「慢經濟」
● 智慧科技導入農業首都的驚喜——雲林
向天歌創新農業——科技與人文聯手的不一樣
創樂子生活學苑——12位女力創業家的 Strong Love
古坑桌球村——青銀共創的實踐
千巧谷牛樂園——融合在地的創新與感動
宏昇芽菜——導入科技兼顧生活與芽菜品質
台灣鯛生態創意園區——產業、綠能、生態三贏的典範案例
好蝦冏男社——在台灣大堡礁養出幸福好蝦
微醺農場——帶動台灣農業改革說真話
VDS活力東勢——東勢的幸福企業
三小市集、峰禾日秝、花囍、萬豐醬油——斗六的生命與活力
土庫驛可可莊園、土庫好 COOL——不土很 Cool 的土庫新面貌
● 不是偏鄉,挖掘島嶼的生命力——離島
離島戶籍人口的虛實
離島的產業DNA
地方創生,金門並未缺席
揭「竿」而起,我的馬祖夢
澎湖——花火節之外的菊島創生故事
● 兩位十大傑出青年闖出地方創生的一片天——新竹
ReWood——小城創生,找到幸福的總和
大山北月——翻轉廢棄學校為人氣園區
新竹地方創生的下一步
● 山城與花園城市的新樣貌——苗栗、南投中興新村
山城裡蓬勃崛起的地創團隊
里山賽夏——一個共好的感動故事
等待曙光的花園城市
● 值得喝采的一群熱血公務員——地方創生抬轎者
迎接「黃金」落地,創造「N型神人」品牌——彰化縣青年發展處黃金樺處長
孜孜不倦,奉獻後山的鐵三角——花蓮縣政府吳昆儒處長、明良臻局長、吳勁毅處長
嘉義縣市「雙郭」地創雙引擎——嘉義市郭軒志處長、嘉義縣郭凱迪處長
台東縣團隊前進的最佳後盾——章正文處長與黃筱芬科長 給默默做事的文官體系按個讚
後記
附錄一 攀爬人生的第三座山
附錄二 心更寬,力更大——限量版的人生下半場
序言.開創屬於亞裔的輝煌
全球交融的時代,誰說一個人只能有單一文化認同呢?
一月三十一日,正值華府隆冬時節。華盛頓紀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在寒風中肅然矗立,作為華府地區最高的建築物(五五五英尺),俯視全景,面前的國家廣場在林肯紀念堂(Lincoln Memorial)倒影池的映襯下,更顯靜謐莊嚴,宏偉疏闊。
下午四點左右,趙小蘭的座車緩緩駛入白宮。美國參議院已確認通過了趙小蘭二度入閣的任命,這位即將履新的運輸部長,將由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見證宣誓就職。一如既往,趙小蘭將在父親趙錫成博士和家人的陪伴下完成宣誓儀式。
睽違八年再度踏足白宮,趙小蘭心中百感交集,難以言喻。一切都是那麼熟悉。當年,她以美國史上第一位亞裔女性部長的身分,光榮地進入小布希(Bush Junior)總統內閣擔任勞工部長。如今,她又一次書寫歷史,首次二度入閣,史無前例。得以再度奉公為國,趙小蘭深感榮幸。讓她尤為快樂又感恩的是父親和家人能夠一同參加她的就職典禮。父母劬勞,含辛茹苦為自己和妹妹們奠下了基礎,才使得她們能有今日的成就。父母家人,是趙小蘭砥礪奮進的源頭活水。一家人歡天喜地,再次分享喜悅。
唯一的遺憾,就是十六年前此時此地,猶見母親朱木蘭的身影。一同參與女兒的重要時刻。當時剛檢查出淋巴癌的朱木蘭強撐病體,面上卻絲毫不見病容,喜樂盈面手捧《聖經》,見證女兒的第一次入閣宣誓。當時趙家未及開枝散葉,幺女趙安吉尚未成婚,孫輩也並不多。然而這一次,母親已不在他們身旁。儘管母親於二○○七年八月二日息勞歸主,她仍然在他們身旁,也一直在他們心上。
趙小蘭在新政府班子工作人員的簇擁下,移步前往舉行宣誓典禮的副總統辦公室。她邁著堅定、自信的步伐,一路上頻頻向每個人招手問候,來到典禮場所隔壁的房間等待正式開始。來到表定時間,趙小蘭和彭斯邁步踏入副總統辦公室,她將在這裡正式宣誓成為運輸部長。
時任副總統彭斯在主持宣誓儀式時,高度讚揚趙小蘭:
「小蘭,對你來說,今天是一個熟悉的日子,你已經在多個職位上為國奉公盡責,最為人稱道的當然是你在喬治.沃克.布希(George Walker Bush)總統治下擔任勞工部長的八年,可謂政績卓著,賢名遠揚,有口皆碑,是為勞工部史上最重要的任命之一。在此之前,你還擔任過運輸部副部長,如今,你將帶著豐富的施政經驗領導此一部會(運輸部)。我知道總統(川普)對你挺身而出為國奉獻的精神甚感敬佩。你的領導才能與豐富經驗必使您履任順利,正得其所。」
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博士,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手持《聖經》,趙小蘭左手輕放其上,舉起右手,在副總統彭斯的領誓下,莊嚴宣誓。
自此,趙小蘭正式成為美國第十八任聯邦運輸部長,下轄逾五萬五千名員工及兩萬名約聘員工,肩負著每年八百八十億美元預算的重任。趙小蘭職責所在,需要與各州、地方政府合作,維護公路、橋梁、鐵路、航空、城市交通、商業太空等國家交通基礎設施。
趙小蘭,一個在台灣出生、來到美國時一句英文也不會的移民小女孩,是如何一步一步,在史書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頁——成為美國建國以來首位接受任命為總統內閣成員的亞裔女性?作為先驅者、開創者,趙小蘭打破了數不清的障礙,有形或無形的天花板,闖出了一條前無古人的路,為亞裔美國人,甚至可說是全體美國人,打開了無窮的機會之窗。畢生致力於公共服務的趙小蘭,以孜孜勤勉、日日不怠的努力,以勇闖無人境、敢換新天地的魄力,實質提升了亞裔美國人在美國主流社會、乃至全球社會的認可與地位。
這個小女孩的故事,不能不從她傳奇的父母趙錫成與朱木蘭開始說起。趙錫成出生於上海郊區一個僅有八戶人家的小村落,朱木蘭則是大家閨秀,朱父更是鄉里知名的進步有識之士,既富庶一方,又兼書香門第。兩人的出身原本相差懸殊,然而命運難料,當時的中國兵燹連天,戰亂頻仍,因緣際會牽起了趙錫成與朱木蘭的烽火姻緣。
趙錫成的父親趙以仁先生畢生致力於改善農村教育,母親許月琴女士是樸實的務農主婦,勤懇勞作與父親掌管家庭。在父母親的辛勤養育下,趙錫成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獎學金,方得以完成學業。
朱木蘭家世顯赫且思想進步開明,視族中女子教育與男子相同,因此朱木蘭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後來就讀於由傳教士創辦的南京明德女子中學。動亂時代,朱木蘭的家人從安徽搬到上海嘉定,朱木蘭也轉學至嘉定一中,一時間,這位從首府南京來的美麗少女成為學校內外的關注焦點。
一九四九年初,趙錫成剛好回母校嘉定一中探望。風度翩翩的趙錫成,亦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同為「明星」的兩人,在好友介紹下順理成章地結識。朱木蘭優雅美麗,趙錫成一見鍾情。但他知道自己須以學業為重,且自認兩人出身相差懸殊,並不門當戶對。
然而,命運的紅線在此刻已悄然糾纏。一九四九年,世局風雲驟轉,王旗變換。按學業規劃,趙錫成需登船實習,才能拿到海員證與畢業證。登船前,以仁先生特地來為夫妻深深掛念的家中獨子送行。風雨飄搖之際,父子執手念念,本想著再會可期,誰料此去竟是訣別。
五月,上海已在共產黨控制之下,沿海港口均已封鎖,趙錫成工作的船隻無法靠岸,只得隨船去往台灣。登台之際,除了思念父母,趙錫成也忍不住想起有數面之緣的窈窕淑女:多虧朱木蘭的家世背景,或許已隨國軍遷台了吧! 不過,此刻台灣百廢待舉,趙錫成也需先自謀生路,安頓下來。
皇天不負苦心人。不久,趙錫成不僅成功找到工作,還直接連跳五級,從學員晉升為二副。危機中往往蘊藏時機,亂世裡的趙錫成憑藉他的真誠、誠實、認真又勤勉的個性與才幹,很快得到雇主賞識。逐漸站穩了腳跟以後,趙錫成開始在船隻返港時,利用業餘時間四處訪探台灣各地的高中,想著木蘭如若來台,必然會繼續她的高中學業,從各高中探聽總好過人海茫茫裡撈針。
皇天亦不負有心人,柳暗花明。一年後,機緣巧合下,趙錫成竟然在親叔以忠先生家所訂的報紙上,瞥見朱木蘭的名字赫然列於某高中畢業生名單上;實在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老天爺回應了趙錫成尋覓佳人的熱望。終於見到木蘭的那一刻,趙錫成驚喜交加,而朱木蘭亦朱顏微赧,含羞帶笑,兩兩相望,一切盡在不言中。
趙錫成用行動獲得了朱木蘭父母的認可。只要船程返港基隆,趙錫成必定趕回台北與木蘭團聚。在那個物資貧乏的時代,擔任海員的趙錫成也算是捧著金飯碗,而他總是會用辛苦攢下的工資請朱木蘭到台北各家餐廳,一天吃滿三頓美味的外食。後來,花好月圓的一天,趙錫成向朱木蘭求婚:「我愛你,我發誓我會一生一世都愛你。」有情人終於修成正果。
基隆成為新婚燕爾的趙錫成與朱木蘭的第一個家。有朱木蘭作賢內助,趙錫成夫婦同心,開始為小家庭一齊努力打造未來。跑船辛勞,趙錫成出海一趟總是至少一個多月,夫妻倆不得不忍受相思之苦。為了給妻兒打造更好的生活,也為了事業更上層樓,二十九歲時,趙錫成考取船長考試狀元,打破歷來考試紀錄,成為史上最年輕的遠洋船長。也正因取得了狀元船長的佳績,趙錫成才得以在戒嚴時期,榮獲選派出國進修的深造資格。
人人嚮往的美國。由於人生地不熟,夫妻倆商定由趙錫成先行赴美,以為妻女鋪好前路。與其說這個決定大膽,不如說是不得不然,兩人對未來並沒有明確的頭緒,誰也不知道此去需要多久才能團聚。然而朱木蘭有著堅毅樂觀、目光長遠的特質,是她的鼎力支持,讓趙錫成有了孤身赴美的鬥志。異國他鄉,奮鬥談何容易?雪上加霜的是,在此期間,趙錫成接到了父親英年早逝的噩耗,一度當街暈了過去……辛酸苦辣,冷暖自知。然而,妻子木蘭堅定的信念撐住了趙錫成,夫婦倆靠著頻繁通信,片紙隻字傳遞小家庭的歡樂:小蘭又得獎了、登報了;小琴長高了;小美悄悄來到媽媽身邊了……種種樂事和木蘭的鼓勵,成為趙錫成奮進的精神支柱。
及至朱木蘭來美時,她帶著小蘭、小琴、小美三位年幼的女兒,但她從容又淡定,帶著女兒們終於順利與趙錫成團聚。這個年輕的新移民家庭,面對一時的經濟拮据,絲毫不改其樂。最初,木蘭和女兒們並不會說英文,也沒有遠親近鄰可求助諮詢,更不熟悉美國的世情民意、風俗文化,連食物口味都不習慣。彷彿淡水魚游進了鹹水裡,回望故鄉,唯有關山路遠。
然而,面臨如此挑戰與困境,他們不僅克難解困,還逐漸如魚得水、應對自如,在美國這片充滿生機與無限可能的土壤上繁榮發展,譜寫了無數超乎想像的傳奇史詩。究竟有何訣竅心法,使趙家得以實現如此成就?趙小蘭何以行至今日?從平凡出身,到走進哈佛,再位極人臣、二度入閣,書寫歷史。趙小蘭是先鋒,是開創者,是亞裔美國人乃至所有美國人的楷模。我們希望透過分享趙小蘭的故事和她的心路歷程,激勵更多後進,去開創屬於自己的輝煌,去為人類做出更多貢獻!
從新賽道出發,看見台灣地方創生的無限可能
2023年12月26日,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在政大公企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辦2週年的慶生,現場來了超過300位貴賓,包括行政長官、企業家、媒體、各界好友與地創夥伴。當天的亮點在貴賓拿到的紀念禮品,由三十個地創團隊提供自家產品,以隨機方式擺放在貴賓座位上,每一位拿到的都是不同款的紀念禮品。當下所有人都有開獎的喜悅與相互交換禮物的衝動,歡樂的現場一片讚嘆,讓活動達到意想不到的高潮。
合唱生日快樂歌後,30個團隊的創辦人或代表輪流上台介紹自己及產品,不僅道具盡出,且風趣幽默,讓所有貴賓都能很快認識團隊夥伴,既吸睛也獲得滿堂喝采。我始終認為,這個舞台是屬於地創團隊的,也應該讓團隊盡情發揮,所以委屈所有出席的行政長官及企業家們。很抱歉,沒有讓你們上台致詞。
2021年11月16日,在信義企業集團歡慶40週年的活動上,周俊吉創辦人宣布「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正式成立;而當天,我也有了一個全新的頭銜——「董事長」。在此之前,我和周董並不熟識,更談不上深交。因此當他邀約希望成立基金會時,我的態度保留,因為要營運一個基金會,真的不是那麼容易。但周創辦人長期關注地方發展,透過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挹注近20年光陰協助全國社區發展,所展現的成果獲得大家肯定與讚賞,加上信義集團在經營上非常重視環保、永續、企業倫理等公益,周創辦人也深受國人敬仰,是企業的標竿與典範。
我充分理解,周董事長的心願是希望將「社區一家」與「地方創生」完美銜接,讓台灣更好,這和我想將地方創生工作當作我人生下半場的志業是不謀而合的。於是,因緣俱足,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順利誕生了。
這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全國性的地方創生NPO組織。我們邀請AAMA台北搖籃計畫顏漏有校長、台灣社造聯盟盧思岳理事長、時任海洋委員會柯勇全專門委員,以及台灣北、中、南、東四位在地團隊代表——新北三峽甘樂文創的林峻丞、南投竹山小鎮文創的何培鈞、台南官田推動菱殼炭循環經濟的顏能通、花蓮七星潭定置漁場三代目的任聿新,加上周董事長及我組成董事會,啟動我人生另一個全新的賽道。那時我63歲,距離卸任公職正好滿1年,但尚未達法定的退休年齡。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成立的宗旨,在於集結民間的最大力量,一起推動台灣均衡發展的任務,因為「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我們希望不只給魚,還要給釣竿。基金會打造一個大平台,讓地方創生團隊在需要時找得到資源,幫助地方創生團隊朝向永續邁進。我們的方法不是給經費、給補助、給獎金,而是陪伴、瞭解、帶領、串接所有資源、連結網絡並解決困境,讓團隊在落實執行上有一條清晰的道路,大家攜手前行,不孤單也不落單,穩步向前,成為一個共學、共創、共享、共好、共融的生態系。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曾任法務部法律事務司長、行政院法規會兼訴願會主委、副秘書長、台南市政府秘書長、行政院秘書長、政務委員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在國發會主委任內,全力扶植新創,推動地方創生,鼓勵人口回流,被譽為台灣「地方創生教母」。
筆名榖雨、王約,台灣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所碩士、喬治梅森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漢聲雜誌、商業週刊出版公司、壹週刊。譯有《叛逆的葡萄》、《法國美食經典》等,著有《蔣公獅子頭》、《台灣豬,黑白切》等。
台灣新竹出生,台北成長。美國麻州藝術學院藝術學士,主修服裝設計。曾任紐約服裝設計師;為報紙、雜誌、旅遊書、電視節目等媒體撰寫時尚流行報導與進行專訪。《破浪者哲學》(天下文化出版)共同作者。過去三十多年旅居多倫多、波士頓、溫哥華、紐約,目前與丈夫和兒子定居在加州矽谷。
2024/06/25
BZS00038SU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848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