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細菌的性」和緊扣著生殖作用的動植物性活動,是非常不一樣的。
性,如同生物學家的認知,是不同源基因彼此混合或結合的過程,但它並不等於生殖作用(reproduction)。因為,老的生物可以因為接受新的基因,而產生所謂的「性活動」,卻用不著進行生殖。性,經常包含至少一個活的生物,但是第二個基因的來源,卻不必一定是來自活體,它可以是病毒或甚至是試管中的DNA。
在早期地球的某個時期,當某隻細菌使用了另一隻活細菌的新鮮基因,甚至死細胞所拋棄的老舊DNA,以替換它自身某些遭陽光傷害的基因時,這個細菌便開始有了「性」。比起和生殖綁在一起,以減數分裂產生精子和卵子的動物性活動來說,這種更流暢、更頻繁的細菌性生活,無形中增進了小宇宙的複雜性。由於細菌可以在任何時間進行基因混合,更不受限於只能在生殖過程中交換基因,因此,以遺傳學觀點來看,它們比動物具有更複雜的性關係。
因為細菌的基因轉移並不須建立在生殖作用上,這也使得我們需要稍微解釋一下,才容易了解。細菌在開始進行性活動時,有兩個參與者,而通常在結束時,只有其中一個是有性生殖的後代,而這個「後代」即是親代本身。這種重組後的細菌,現在帶著兩個來源的基因。它甚至不須進行生殖後代的工作,就能獲得百分之九十的新基因。
在這個到處充滿敵意的環境中,生存需要更偶然且更立即的效應。因此,這種「細菌的性」和緊扣著生殖作用的動植物性活動,是非常不一樣的。「細菌的性」至少領先「動物的性」二十億年,它就像一張王牌,允許所有種類的微生物參與這項演化遊戲。
摘自《演化之舞》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