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地球各大洋之間的海水流動、交換與循環方式,稱為「全球大洋輸送帶」,與氣候變遷有重要的關聯。

地球各大洋之間的海水流動、交換與循環方式,稱為「全球大洋輸送帶」(Global Conveyor Belt),與氣候變遷有重要的關聯。洋流的動力,來自海水中的溫差與鹽濃度差,因此也稱為「溫鹽環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haline來自希臘文的halos(鹽)。
上面的世界地圖,標示了洋流的流動方向。墨西哥灣暖流是這個大洋輸送帶的一部分,溫暖的海水由墨西哥灣流向歐洲,讓冬天時的歐洲,與其他相同緯度的地區(例如加拿大)相比,來得溫暖。
全球大洋輸送帶與墨西哥灣暖流的動力系統,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海水鹽濃度的差別。鹽水的密度較淡水為大,因此較重,而沉到海底。由於墨西哥灣附近氣候炎熱,表面的海水蒸發,使得鹽水濃度增大,沉入海底,引發海水的對流運動。再藉由複雜的風力系統,朝著東北方,把這股相對溫暖的海水,經由大西洋吹送到歐洲。海水把熱量帶到歐洲,然後自己卻在那裡逐漸冷卻下來。之後,這股洋流轉向北方繼續流動,表面的溫度開始降低。這些表層的海水,在降溫冷卻之後,因為熱脹冷縮,密度增大,形成一股大量沉入北冰洋(北極海)海底的深海洋流。這股低溫的深海洋流,接著由北向南流動。
從局部地區來看,較低溫或是含鹽量較高的海水,會因密度較大而下沉,而把其他海水往上推向海面或其他地區。印度洋與太平洋也有這個現象。海洋表面的海水,因日照升溫、風力吹送、蒸發,使得海水鹽濃度增大,而再次沉到海底。
上述現象形成一條全球性的洋流輸送帶,包括低溫的深海洋流與溫暖的淺海洋流。科學家正忙於研究這些複雜的現象,並探討這個輸送帶週期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關聯。據目前的資料估計,全球大洋輸送帶完成一次循環的時間,大約需要1,000年。
摘自《時間之冪》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摘自《時間之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