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在這個時代上大學甚至是讀研究所彷彿已經成了義務教育般普遍,而我們也總是認為,不上大學就沒有競爭力也找不到好工作,但回顧自己的大學生涯,抑或是思考即將開啟的大學人生,你還記得你為什麼要讀大學嗎?而我們真的一定得讀大學嗎?
圖片來源:unsplash
現在的年輕人都會上高中,直到18歲。高中畢業之後,他們開始進入轉型期,以變得獨立、能自食其力。理論上是如此。現在,這個轉型期還包括在大學求學那幾年。其實,上大學是個新的做法。幾10年前,也就是我們的父母或祖父母那一代人,很少人上大學。大多數人離開學校之後,只要能找到差事,就去工作了。現在,上大學的年輕人很多,因為政府了解在高科技的資訊世界裡,經濟要更上一層樓,需要更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民,也鼓勵年輕人上大學。但是,正如我在第五章提到的,這種做法有待商榷。身為父母,你希望孩子上大學,也許不只是為了孩子將來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其他原因如下:
.個人研究的興趣:你的孩子也許對某一個領域的研究特別感興趣,如數學、藝術、天文學、中古世紀音樂等。這樣的研究與某一條生涯之路沒有明顯關連,純粹是為了喜歡研究而投入這個領域。
.成長與獨立:你也許覺得大學可幫助你的孩子變得獨立,能學會照顧自己,日後才能做一個負責的人。你也可能覺得大學就像現代精修學校,孩子可以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結交新的朋友,找尋自己的興趣和生活方式。
.職業要求:如果你的孩子已打定主意要走上某一條生涯之路,大學學位也許是基本要求。很多行業都如此,如想當律師或醫師。
.地位與機會:在某些家長看來,大學是個寶貴的社交平台,因此孩子一定要上好大學,如此一來他們就有機會擴展社交網絡,累積人脈,有助於將來的發展。
.收入與穩定的生活:不管孩子有何興趣或才能,你也許認為具有大學學歷才能找到薪水、福利不錯的工作。
.因為……大家都上大學:也許你希望孩子上大學,因為大家高中畢業之後都進了大學。要不是為了上大學,何必為了學業成績和SAT測驗拚死拚活?
也許上面幾點都是你希望孩子上大學的原因,或許你因為自己的情況而有其他原因。但不管如何,你都得問問自己:你對大學有什麼樣的期待?對你的孩子而言,上大學是最好的選擇嗎?
在第五章,我們已討論過教育的四大目的,也就是經濟、社會、文化與個人發展。如果你希望教育能幫助孩子找到工作,經濟獨立,這樣的期待完全合理。大學學位可能有助於求職,但也不是絕對的。對某些年輕人來說,在一般大學取得傳統學位是正確的做法,然而並非對所有人來說這就是最好的決定或是正確的方向,高中畢業不一定就得上大學。很多技職教育計畫可提供就業機會或是在職訓練。
你必須記得兩個因素。首先是孩子的才能、興趣、個性與最適合個人的機會。其次是工作世界不斷在改變,年輕人必須具備必要的技能和資格,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書籍資訊】
《讓孩子飛》
出版日期: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