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我們要想辦法讓孩子把心靜下來,靜下來,才聽得見天籟;靜下來,才聽得見自己內心的聲音;靜下來,才知道自己的人生要什麼。
圖片來源:unsplash
一位老師很憂心地對我說,現在的孩子愈來愈浮躁,靜不下來,他們無法完整地聽進一句話,常常只聽一半,有時中間漏掉,頭尾不銜接也不自覺,所以做事會出錯。甚至有些大人也是一回家就立刻把電視打開,不管看不看,一定要有聲音,沒有聲音就會心慌。她問:這種無時無刻都要有聲音陪伴,不能靜處的情形該怎麼辦?
英文的「alone」和「lonely」雖然都可以指稱是一個人,但意思很不同。你可以在很多人的場合覺得寂寞,或是獨自一人而不覺得寂寞,端看你的修養。一個國家若是大人小孩都定不下心,社會將躁動不安。難怪報紙天天有按一聲喇叭就要下車砍人的新聞。華人一向喜歡熱鬧,好像喧鬧就是有人氣,其實寧靜才能致遠。
一九九六年,北京的佛樂團去德國參加世界宗教音樂節。他們的節目排在日本的尺八(即洞蕭)獨奏之後。當中國大陸的團員在後台大聲喧嘩時,日本的演奏者默默地在角落打坐,他的兒子在旁侍立。快開演時,日本音樂家徐徐起身,他的兒子托著一個繡有族徽的禮服跪在他面前,他向族徽行禮後,兒子恭敬地幫他穿上禮服,這一切都在無聲中進行。他穿好禮服後,走向舞台中央,跪坐下來,低頭一言不發兩三分鐘。所有的觀眾都感受到這個沉默的力量,大家都安靜下來,屏息凝氣等待。
當日本音樂家把尺八放到嘴邊開始演奏時,那個嗚咽聲彷彿從遙遠的時空深處傳來,讓人產生「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感覺。整個舞台就他一個人,吹著在中國絕大部分地方都已失傳,只保留在南管中的洞蕭;沒有任何伴奏,沒有任何陪襯,卻一點都不冷場。當他吹完,起立行禮時,觀眾如夢初醒,掌聲久久不歇。
輪到中國大陸團上場表演時,他們有笙、管、笛、木魚,加上鼓、鐃鈸和鑼,是正宗的佛教音樂,他們也演奏得很好,但效果卻不及日本表演者的獨奏。會後一個歐洲學者說:「在日本的尺八中,我聽到了禪意,在中國的音樂中,我只覺得吵,不見佛意。」這個吵趕走了佛教音樂應有的悠揚。
我們常常忽略了靜的重要,現在許多教室都配有擴音器,怕坐在後面的學生聽不見,其實,專心才是聽見的主要原因。有一次我去一所國中演講,在走廊上就聽到各班級的授課聲,為了要蓋過隔壁班的音量,老師只好開得更大聲。擴音器不但不能幫助孩子學習,反而造成干擾。其實聲音愈大,孩子愈不需要專心聽,於是就愈聽不見,反而是聲音不大時,為了要聽見,大家都會靜下來。一九五○年代的教室沒有麥克風,而且一班有六十四人(不像現在小班才三十人),我們也一樣讀完了中學,沒有少聽到什麼。
我們要想辦法讓孩子把心靜下來,靜下來,才聽得見天籟;靜下來,才聽得見自己內心的聲音;靜下來,才知道自己的人生要什麼。
【書籍資訊】
《靜下來,才知道人生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