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癌症之所以發生,通常不會只有單一因素,而是因為多種致癌基因被活化,或是好幾個抑癌基因功能被破壞,慢慢累積而成的結果。
癌症的致病機轉
即使現代醫學已經很發達了,但對於癌症的形成原因,還是有許多尚未解開的謎團。最近幾年醫學界的研究報告與理論基礎,大多同意「細胞核內基因異常」是導致癌症的基本原因。
其實,我們人體細胞本來就存在著「致癌基因」(oncogene)和「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只要其中一項出了問題,就容易導致癌症。當正常細胞受到「啟動因子」(initiator)影響,導致這兩種基因受損、變異,細胞基因就會發生突變。這聽起來似乎很嚇人,但請先記住一個重點:「突變後的細胞不一定會致癌。」
事實上,癌症之所以發生,通常不會只有單一因素,而是因為多種致癌基因被活化,或是好幾個抑癌基因功能被破壞,慢慢累積而成的結果。當突變細胞經過「促進因子」(promoter)作用而過度增殖,分化程度愈來愈差,最終就形成了惡性腫瘤。
「啟動因子」的種類繁多,如:紫外線、游離輻射、亞硝胺、黃麴毒素、化學物質,以及B 型、C 型肝炎病毒與人類乳突病毒等;「促進因子」則是遺傳、免疫系統因素、荷爾蒙刺激、香菸、酒精、藥物等。
致癌相關危險因子
這些與致癌有關的危險因子,大致可以分為「內在因素」及「外在環境因素」。
內在因素
一、遺傳因素:家族成員之間有相同基因的機率比較高,因此親人如果罹患癌症,其他成員罹癌的機率也會相對偏高。舉例來說,家族性大腸息肉症(familial polyposis syndrome)有一半的遺傳機率,患者大腸內會生成數百個息肉,而這些息肉最後通常會變成大腸直腸癌。
二、免疫系統因素:許多臨床及研究顯示,腫瘤的發生與人體免疫狀態密切相關。白血球中有一支特殊部隊叫做「自然殺手細胞」,這部隊最主要的任務是打擊體內反叛的細胞(也就是癌細胞),所以不難想見,如果免疫系統減弱,癌症發生的可能性就會上升。研究發現,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與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像器官移植者),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就會比較高,而愛滋病(AIDS)的患者也容易產生卡波西氏肉瘤及淋巴瘤。
三、荷爾蒙刺激:初經來得較早、停經較晚或未生育過子女的女性,因為受到動情激素(estrogen)刺激的時間比較長,所以罹患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的機會也比較高。
外在環境因素
一、化學致癌物質:至今已發現幾百種對人體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在這裡僅簡略介紹常見的幾種:
(1) 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簡稱PAHs):
當瓦斯、垃圾、煤炭、燃油或是其他有機物質燃燒不完全時,就會產生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長期接觸很可能會罹患皮膚癌、肺癌或膀胱癌。如今菸害防治觀念進步,其實抽菸不只對抽菸者的健康有害,二手菸的危害更廣、更甚。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將二手菸中含有的焦油、尼古丁、苯并芘、一氧化碳、甲醛、丙烯醛等,列為對人體致癌率極高的第一類致癌物質,長期吸入者容易罹患肺癌。
(2)亞硝胺(nitrosamines):亞硝酸鹽常做為香腸、火腿、培根、熱狗、臘肉等食品的防腐劑,油炸、煎、烤之類的烹調方式,會產生引發腸胃道及肝臟癌症的危險因子──亞硝胺。
(3)黃麴毒素(afl atoxin):黃麴毒素有極強的致癌作用,廣泛存在於發霉的花生及穀類(如:稻米、玉米、小麥)等日常食材當中,會誘發肝癌。
二、物理致癌因素:可能來自於自然環境,也有可能是因為醫療行為造成。
(1)紫外線(ultraviolet ray):紫外線依據波長分為紫外線A(320 ∼ 400 nm)、紫外線B(290 ∼ 320nm)、紫外線C(200 ∼ 290 nm),來自天然日光的紫外線不但是難以抵擋的美麗天敵,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B及紫外線C下,將會產生皮膚癌。
(2)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長期接受過量的游離輻射(如:X 光、γ 射線、β 射線⋯⋯)可能會導致甲狀腺癌、肺癌、白血病(血癌)、乳癌。
三、生物致癌因素:可能來自病毒或寄生蟲,其中以病毒與腫瘤關係最為密切。
(1)病毒:細胞長期受病毒影響而突變,產生惡性腫瘤,B 型及C 型肝炎病毒、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EBV)和人類乳突病毒(HPV),都是目前已知的致癌病毒。B型及C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是鼻咽癌和伯基特氏淋巴瘤之致癌因子;人類乳突病毒容易引發子宮頸癌。
(2)寄生蟲:感染埃及血吸蟲的人,比較容易罹患膀胱之鱗狀細胞癌。
四、飲食習慣:長期飲食不均衡,罹癌機率將大幅上升。
現代人三餐老是在外,飲食常常不均衡,而且口味偏油偏鹹,熱量也過高,加上應酬多、壓力大,還有喝酒、抽菸等不良習慣,癌症發生的機率因而大增。飲食缺少纖維素,可能引發大腸直腸癌;酗酒容易造成肝癌;食用過多醃漬食物,會因亞硝胺等致癌物質而提高胃癌機率;高脂飲食造成肥胖,可能得到乳癌、攝護腺癌和大腸直腸癌;有嚼檳榔習慣的人,口腔癌致病率是一般人的29倍。
摘自《自體免疫細胞療法,有效清除癌細胞》
Photo:Takashi Hososhima,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