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科學使用一種可以結合邏輯、觀察與實驗的強有力方法,來找出不同事物間的關聯,有時還會找出因果關係,其中包括提出科學可以處理的問題,與透過仔細、能夠控制的實驗來尋找答案。
圖片來源:unsplash
科學使用一種可以結合邏輯、觀察與實驗的強有力方法,來找出不同事物間的關聯,有時還會找出因果關係,其中包括提出科學可以處理的問題,與透過仔細、能夠控制的實驗來尋找答案。
只有當重複的實驗都能產生一致的結果,以及有客觀的證據出現時,一個科學想法才能令人信服。這樣的想法能可靠地解釋和預測許多不同類型的事件。偽科學不是科學。它宣稱能以科學的威力來解釋及預測事件,然而它卻缺少嚴謹的科學方法。
通常,被偽科學拿來做為「證據」的東西,都是主觀的。偽科學或許也宣稱有因果關係,但卻不是經過詳細的邏輯推理過程得來的。
偽科學的危險,在於它會誤導我們相信一些非真實的事件,或是讓人以為我們知道了些什麼,事實則不然,因此,我們可能會據此做出不智的決定。雖然如此,偽科學仍然吸引了許多人,因為它可以激發出想像力,也可以簡化許多複雜的議題,或是撫慰對於未知事物的焦慮感。
報章雜誌上經常出現的占星術算是科學還是偽科學?為什麼是科學?或為什麼是偽科學?你又如何判定偽科學與否呢?
「知道」並不永遠等於「了解」。了解需要從知識開始。所以我們從知道事物開始出發,然後逐漸加深對它們的了解,這才是物理知識最有助益的地方。
【書籍資訊】
《觀念物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