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玫瑰是紅色,紫羅蘭是藍色,畫家對顏色有興趣,物理學家也對顏色覺得好奇。對物理學家來說,顏色不存在於物體的本質當中,而是在觀看者的眼中,是由物體發射或反射出來某種頻率的光,所引發的感覺。

圖片來源:unsplash
玫瑰是紅色,紫羅蘭是藍色,畫家對顏色有興趣,物理學家也對顏色覺得好奇。對物理學家來說,顏色不存在於物體的本質當中,而是在觀看者的眼中,是由物體發射或反射出來某種頻率的光,所引發的感覺。
玫瑰花將某些頻率的光映入我們眼中,所以我們看到它是紅色的,其他頻率的光則會引發我們看到其他顏色的感覺,至於這些頻率的光是否真的被感受成各種顏色,則取決於每個人或動物的眼腦系統;許多生物看不出玫瑰花的紅色,有色盲的人也體會不到紅色。
牛頓是第一個有系統研究色光的人,他把一束太陽光射過三角形的稜鏡,三稜鏡將太陽光變成一長條顏色的排列,投射在白紙上,因而證明出,太陽光是由彩虹的七種顏色混合組成的。他把這展開的色光稱為光譜,並指出其中的顏色依序為紅、橙、黃、綠、藍、紫。
太陽光是白光的一個例子,在白光的照射下,白色的物體呈現白色,有顏色的物體則顯現出本身的顏色。牛頓稍後又用了第二個三稜鏡,將光譜中的色光重新結合成白光,這就證明了,光譜顏色是白光本身的特性,並非稜鏡的性質。
換句話說,將所有色光加在一起,會結合成為白光,說得更嚴格些,白色不是一種顏色,而是所有色光的結合。同樣的,黑色也不是顏色,它只是缺乏光。物體呈現出黑色,是因為它把所有可見頻率範圍內的光都吸收了,煤炭就是光的絕佳吸收體,所以看起來很黑,未經打光的黑絲絨也是良好的吸收體。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磨光的表面也會看起來像黑色的,例如磨得非常光亮的刀片雖然不是黑的,但如果把很多疊起來,然後從刃口看進去,就會是黑色的;這是因為光照進刀刃間的細縫時,都被困在裡面,並在其間做多次反射之後被吸收掉了。
不過,你能看得見的黑色物體,並不會將照射到它們的光全部吸收掉,總會從表面反射一些光回來,否則你根本不可能看見這些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