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劇烈運動會引發強烈的飢餓感,導致不良的飲食選擇,並且削弱你想要減重的決心。透過節食控制體重的人,一旦失利,很有可能全盤放棄。
圖片來源:pakutaso
持續運動並不會帶來長期性的體重減輕,而且可能為身體帶來更多傷害。劇烈運動會引發強烈的飢餓感,導致不良的飲食選擇,並且削弱你想要減重的決心。透過節食控制體重的人,一旦失利,很有可能全盤放棄。
對於肥胖,勞力工作者也沒有豁免權;相反的,肥胖和勞力工作兩者都和低收入有關。其次,總是在外頭跑來跑去、追逐嬉戲的孩子,也沒有因此逃開肥胖的糾纏。事實上,許多人在孩童、青少年時期是活躍的運動員,過了中年以後反而容易發福,尤其當他們的活動量下降的時候。如此看來,造成肥胖的原因並不是現代化的生活型態,而是因為我們過度攝取富含熱量的食物。
因此,非常遺憾要告訴各位,持續運動並不會帶來長期性的體重減輕,而且可能為身體帶來更多傷害。劇烈運動會引發強烈的飢餓感,導致不良的飲食選擇,並且削弱你想要減重的決心。透過節食控制體重的人,一旦失利,很有可能全盤放棄。事實是這樣,已開發國家的人民周遭充滿各種叫人無法抵抗的高熱量食物。
人類演化過程中,多數時候不用擔心這種問題,大部分人沒有機會接觸到大魚大肉搭配各種甜點的飲食型態,這是最近兩百年才出現的事情。工業革命之後,豐富的飲食才成為普遍的飲食型態。在此之前,無論男人或女人,豐腴的體態是財富、勢力和特權的象徵;至於常民,就跟野生動物一樣,總是處於飢餓邊緣。
在過去,過度進食是適當的求生策略,畢竟你不可能經常暴飲暴食。然而,當人類開始日復一日,每天都吃個三、四餐,薄弱的意志力無法抵擋食物的誘惑,因此逐漸發展出病態性的肥胖。人類的心理和生理總是相悖。人類常把每一餐當成入冬前的最後一餐,以為吃完這餐就要進入食物稀少的冬季。
不只如此,近來研究顯示,人體會自行調整新陳代謝率,導致增重容易減重難。那些總是和體重拉扯的人會告訴你,只要節食幾個禮拜,同時搭配運動,就可以輕易瘦下來。然而,只要你放縱一個週末,大啖高熱量的食物,體重幾乎立刻增加。
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是典型的演化錯配疾病,原因是人類現今生活的環境和人類演化時遭遇的環境差異大太。如今,食物供給也步入現代化,已開發國家的人民幾乎再也不用擔心壞血病、腳氣病、佝僂病、或糙皮病。但肥胖不斷挑戰著人類的意志力和飲食習慣,想要改變絕不是一時半刻的事。這個嵌藏在體內,有如宿命般的事實,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下一個階段的主題—人體基因組中的缺點。
【書籍資訊】
《人類這個不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