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完全無法解釋人類以及所有動物都會過敏的事實。然而,面對自體免疫疾病和過敏症,人類承受的磨難程度是所有動物之最。
圖片來源:pixabay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完全無法解釋人類以及所有動物都會過敏的事實。然而,面對自體免疫疾病和過敏症,人類承受的磨難程度是所有動物之最。
過去二十年來,食物過敏症和呼吸過敏症的病例數量急劇攀升,目前美國有超過一成的兒童至少對一種食物過敏。
1980年代初期,我念小學的時候,除了我念十一年級的姊姊之外,我不認識任何一個對花生過敏的小孩。現在,我兩個孩子不論念到幾年級,班上都有好幾個孩子對花生或其他堅果嚴重過敏,而且是會致命的那種程度。許多學校和托育中心必須選擇無堅果的餐點,否則得持續處理有孩子因為吃到堅果而過敏的狀況。
我們已經知道人體如何訓練免疫系統,也知道過敏症背後是因為免疫系統出了什麼差錯,然而過去二十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讓過敏人數直衝雲霄?
聽過「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嗎?答案很可能就是它。1970和1980年代,民眾開始大量減少孩子——尤其是嬰兒——和細菌接觸的機會。如今,許多父母會替孩子的奶瓶消毒,並要求訪客抱孩子或摸到孩子之前得先洗手。
這些人多數時間讓孩子待在室內,而且孩子絕對不能赤腳接觸地面。他們的孩子要享受最乾淨的飲食,永遠要穿剛洗好的衣服。如果奶嘴掉到地上,他們會說:「別動!奶嘴要拿去消毒!」
這些都是出於善意的舉動,對於這些日常生活的要求,其實沒有什麼爭論的餘地。我也曾經很明確要求孩子絕不可以吃地上的任何東西,不要使用公共廁所,搭乘地鐵的時候也不要伸手摸任何東西。我堅持要求他們,因為我不希望他們生病。
此外,如果你感冒了,應該會知道你不可以去抱才兩週大的嬰兒。甚至,在某些人眼裡,如果你家有小孩,卻還造訪有新生兒的家庭,是一種無禮的舉動。哪怕小孩沒跟著出門,你身上或衣服上的細菌都有可能導致嬰兒生病。
同樣的,這也是父母出自善意的保護舉動。讓我們先把善意放到一旁,像這樣的保護舉動倘若過於誇張,很可能在無意間破壞了演化作用替我們打造的免疫系統。事實證明,嬰兒父母種種消毒作為可能就是引發過敏症的原因。
許多研究暗指嬰兒處於過度乾淨的環境,長大後可能會有食物過敏症。這就是所謂的衛生假說,聽起來挺合理,畢竟我們已經知道免疫系統需要練習才能順利運作。因此,有許多疫苗並不會在新生兒一出生時就施打,原因不是疫苗會傷害嬰兒,而是這時候打根本無效,畢竟他們的免疫系統還沒準備好。
然而,減少兒童和各種抗原接觸的機會,將會阻止免疫系統適應這些抗原。只有在見識過各種有害、無害的外來物質後,我們的免疫系統才有辦法學會分辨箇中差異。如果衛生假說是正確的,那麼過敏這個相對較輕微的人體缺陷,在人類族群中如此普遍存在,你我都是推波助瀾的兇手。所以,要怪就怪我們自己吧,怪不得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