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如果你真愛一個人,就放他自由。如果他回來了,他是你的;如果他不回來,他從來就不是你的。
圖片來源:unsplash
感情的抒發是美育的一部分, 它的核心是個人修養。中國以「仁」為本,從小老師就教我們要有「民胞物與」的精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我們被同學排斥,很難過時,老師教我們從書中去尋求前人的智慧。父母則安慰說:「你不能做所有人的朋友,你也不需要所有人做你的朋友。他不跟你玩,你去找別人玩就是了,如果所有人都不跟你玩,你就要好好檢討自己。」我們從這些過程中,逐漸了解感情是不能勉強的,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飲;也了解只要有用情,不管用什麼方法分手都會痛苦,這個苦是追求幸福的代價,不要怪別人。
如果你真正愛一個人,你會希望他快樂,你不會想去傷害他。當所羅門王判將嬰兒砍成一半時,真正的母親就放手了;「我得不到的,別人也得不到」是占有欲,不是愛。我們若不從「修己安人」著手,只教分手的方法,「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無效的。交友的基本原則是真誠與尊重,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而是「只要有人不喜歡,我就一定不可以」。只有這種友情才會長久,才有機會昇華成愛情。如果不喜歡他,但是跟他出去有吃有喝,何樂而不為,那是貶低自己,把自己物化。秋扇見捐,當他把你玩夠了,他就會把你甩了。
在以前,以金錢為目的交友叫「拜金主義」,社會看不起這種人。父母會告誡兒女,沒有訂婚前不要用對方的錢,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表面慷慨買東西給你的背後是想占你便宜,有志氣的人不用別人的錢。人一定要先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敬你。在沒有深入了解對方之前,不可讓他產生非分之想。一旦郎有意而妹無情時,要趕快抽身,不可貪小便宜,以為「反正是他自願花錢,又不是我叫他花的」,這會造成分手時對方產生「人財兩失」的感覺,他心中一不甘願,報復之心就出來了。
感情事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別人無法置喙,但卻逃不過一個「理」字。李察.巴哈(Richard Bach)說,「如果你真愛一個人,就放他自由。如果他回來了,他是你的;如果他不回來,他從來就不是你的。」現在的孩子缺乏體驗細膩感情的機會,跟父母又對不上話,一腔心事連如何說給人聽都不會,天天「將心比明月,明月照溝渠」,難怪會情傷。但是沒有關係,泰戈爾說,「當你在夜晚因看不見太陽而哭泣,你的眼淚會使你看不見滿天繁星」。只要你肯放下,你就會看見前面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