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父母當然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有時候,父母可能使孩子陷入危險。身為哥倫比亞大學我任教的科系大學部主任,我看到很多學生陷入麻煩,下列是一位優秀的孩子差點畢不了業的故事。
圖片來源:unsplash
父母當然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有時候,父母可能使孩子陷入危險。身為哥倫比亞大學我任教的科系大學部主任,我看到很多學生陷入麻煩,下列是一位優秀的孩子差點畢不了業的故事。
珊蒂在畢業前一週來我的辦公室,她想把她的主修改為心理學,這根本是個怪誕的要求,但我察覺她的絕望,便仔細傾聽她的故事。我看她的成績單,全都是A+ 和F(當掉),到底怎麼回事?
珊蒂的父母一心想栽培她進入哈佛大學,因為他們的定型心態,珊蒂受教育的唯一目標是進入哈佛大學,以證明她的價值與能力(或許也是證明他們為人父母者的價值與能力。)進入哈佛大學代表她非常聰慧,對他們來說,目的不是為了學習,不是研讀她喜愛的科學,甚至不是為了做出優異貢獻,而是為了光耀的標籤。但珊蒂沒能進入哈佛大學,她從此被沮喪纏身,有時候,她能夠有效應付(那些A+ 成績),但有時候,她應付不來(那些F)。
我知道,若我不幫助她,她將無法畢業;若無法畢業,她將無法面對父母;若她無法面對父母,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我當然能夠幫助珊蒂畢業,但這不是重點。一個像珊蒂這麼聰明、這麼棒的孩子,用這些沉重的標籤來壓垮她,真是悲劇。
我希望這些故事,能夠教導父母以正確方式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助長他們的興趣、成長及學習。讓我們更深入檢視珊蒂的父母傳達的訊息:我們不管妳是怎樣的人、妳的興趣是什麼,能夠成為什麼人,我們不管學習,唯有上哈佛大學,我們才會愛妳、看重妳。這類父母傳達的訊息不僅僅是「我在評價你」,而是:我在評價你,唯有你成功,而且是照我們的要求和標準,我們才會愛你。
我們研究從六歲到大學年齡的孩子,那些具有定型心態的孩子感覺,若他們未能實現父母對他們的期望,父母就不會愛他們,看重他們。定型心態的大學生說:「我常覺得,若我不能如我的父母所期望地那樣成功,他們就不會看重我」,或是「我的父母說,我想從事什麼行業都行,但骨子裡,我覺得,除非我從事他們欣賞的職業,否則他們不會對我感到滿意。」
老虎.伍茲的父親是另一個相反的典型。他的雄心企圖是無疑的,他也視這個兒子為天生好手,上天注定他是吃這行飯的料,但他培養老虎.伍茲對高爾夫的熱愛,教導他聚焦於成長和學習。他說:「若老虎.伍茲想成為水電工,我不介意,只要他是個優異的水電工。目標是他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他的確是個優異的人。」
老虎.伍茲說:「我的父母對我的人生影響最大,他們教我投入自己、時間、才賦,最重要的是,投入我的愛。」這告訴我們,你可以是個超級參與的父母,但仍然助長孩子本身的成長,而不是對孩子施加壓力與評斷。著名小提琴教師桃樂蒂.迪雷經常碰到壓力鍋型的父母,他們更關心的是孩子的才能、形象和標籤,而非孩子的長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