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現在網路資訊只教導年輕人如何面試、如何獲得職場的入場券,卻鮮少教他們如何離職。
圖片來源:unspalsh
好好的離職是一種道德。好聚好散,不出惡言,讓現在的主管或公司成為我們的貴人。
現在網路資訊只教導年輕人如何面試、如何獲得職場的入場券,卻鮮少教他們如何離職。很多年輕人以為只要老子不爽,遞辭呈就行了,誰叫主管這麼機車,工作這麼辛苦,反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對於工作,他們來去自如。殊不知,離職的程序和面試一樣重要;面試只是影響這份工作,離職好不好卻會影響下一份工作。
俗話說得好「相愛容易,分手難」,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情人間,在職場與公司的關係上,也同樣適切。就因為如此,離職的處理方式是否恰當,是未來能否再回鍋的重要關鍵。
離職前的幾個重點要特別注意,譬如:是否負責任的交接清楚?是否遵守公司的離職程序?是否守口如瓶等公司公布,還是事先就放話?是否嚴守分際不帶走公司文件以利下一份工作?是否在社群媒體上亂抱怨公司?是否欺騙公司跑到競爭對手公司任職?事實上,如何在職場上好聚好散,與原公司保持良好關係,以及在大家的祝福下離開,是一門重要的職場關係學。
現在愈來愈多公司會向應徵者的前公司做當事人的資歷查核(reference check),通常前主管或人事部門都是確認的對象,他們的意見都會成為當事人錄取與否的重要依據,並列為紀錄。
因此,與老東家維持良好關係非常重要,老東家的資源也可能成為我們日後職場上很大的助力。因此,我們何不為自己的離職安排一場「快樂結局」,讓現在的主管或公司成為日後的貴人呢?
我建議離職的人最好做到以下四幾件事:
.事先與主管溝通,得到他們的諒解之後再提出離職申請。
.遵守公司規定,在期限之前提出離職申請,好讓公司能做準備。
.做好交接程序。
.在公開場合中感謝公司和主管的栽培和照顧。
通常我會對那些表現優秀、離職時真誠溝通的人,給與最大的祝福,並對他們說「早去早回」。不論他們未來會不會再回鍋,但是雙方都維繫著美好印象,雖然誰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總之會是個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