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在莫登(Rainer Martens) 所著的「Joy and Sadness in Children’s Sports」(《兒童運動的喜悅與悲傷》)一書裡,有一章描述一位為了輸而打球的教練。故事是這麽開始的。
圖片來源:pixabay
在莫登(Rainer Martens) 所著的「Joy and Sadness in Children’s Sports」(《兒童運動的喜悅與悲傷》)一書裡,有一章描述一位為了輸而打球的教練。故事是這麽開始的。
棒球季節,勞福和兒子去看球賽。注意到有些孩子整場球賽都没出場。兒子告訴他,為了贏球,教練只讓最好的球員出場,其他只是備用。他替那些坐冷板凳的孩子感到難過,他去徵召那些孩子,決定組一新的球隊。
孩子陸陸續續來了。球隊的目的是大家玩得開心(play a good game and have a good time),所以規則是每個人都要上場,每個人都可以選他想擔當的位子。如有個又瘦又小的孩子想當投手,他就是投手。球隊的另一規定是父母們可以看練習,但不可看球賽。
這支球隊沒有錢買設備,練習場是一塊農場旁的荒地。第一次練習時,用汽車椅套當一壘,夾克當二壘,三壘是一堆牛糞,本壘則是塊石頭,一切非常克難。可是大家玩得很高興,尤其是尼克盜三壘,衝入牛糞時更是高潮。
愈來愈多的孩子加入,同一鎮上其他三隊的教練一起去找他,責備他搶走他們的球員,並丟下一句:「沒有人要看失敗者(Losers don’t draw crowds.) 」的確,整個球季場場皆輸,可是每個孩子都歡歡喜喜上場,開開心心的回家。
勞福的哲學是:「孩子在其一生學到的都是如何去贏,但從來沒有人教他們怎樣可以輸得起」。「孩子應該學習在面對輸的時候,知道什麽是重要的,也知道什麽是不用介意的。」
我在來美國第一年讀到這個故事。看到那句「沒有人教他們怎樣可以輸得起」,非常的震撼。因為在這個講求贏,只在乎成功的社會裏,輸和失敗是令人不能忍受的事。
回想成長的經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壓倒性的價值觀念,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裏往往注重的只有讀書,甚至把讀書學習簡化為成績。成績好,象徵將來可以贏,可以成功。
如果父母一味強調成績,孩子的注重焦點就只有分數,人生目標要有高的分數,心情就會隨著分數的增減而起伏。很有可能培養出目光如豆,只在乎自己的孩子,而忘了學習的真正含義。
【書籍資訊】
《開心聊天,教出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