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明白自己的平凡,一路走來,「原裝」是何樣,就如實真切展現於人前。
二○一六年二月一日下午,立法院副院長選舉結果出爐,我獲得過半數的同意票,當選為第九屆副院長。媒體查閱歷任資料後,稱我為立法院史上最年輕副龍頭,象徵了世代交替的新國會時代來臨。
我走進立法院正副院長就職宣誓的廳間,大法官陳敏站在一側,擔任監誓人,蘇嘉全(立法院院長)跟我舉起右手,齊聲唸出左手那張薄薄的宣誓詞:
「余誓以至誠,恪遵國家法令,盡忠職守,報效國家,不妄費公帑,不濫用人員,不營私舞弊,不受授賄賂。如違誓言,願受最嚴厲之處罰,謹誓。」
短短的六十多個字,每一字我都唸得慎重,深怕咬字不夠清晰,有負民主的重量。儘管內心奔騰不已,我竭力自制,幸好眼睛小,看不到流露出的微潤……,這是立法院史上第一次的政黨輪替,我很清楚,這是台灣民主太重要的時刻了!
民主選舉的真實意義不是在於哪黨勝利的歡呼,哪黨敗北的悲悵,而是不再由誰獨大,讓國會是開放的、專業的、進步的。蘇嘉全跟我都有個共識,要做真正民主的立法院長與副院長,盡可能超越黨派,謹守議事中立;立法院的黨團及議案協商、委員會內容與過程都要符合民主、公開與透明,並且使資訊數位化,與人民共享。
共享經濟的年代,政治界也要改變思維。隔天上午,我出現在立法院中正大樓大廳,要到副院長辦公室「場勘」,媒體注意到後背包。記者問我:「怎麼還自己揹著後背包?當了副院長是什麼感覺?」
我笑著回:「能自己做就自己來,但一樣的背包感覺好像多了兩顆石頭,肩上的責任變重了!」
記不得是何時開始,後背包成了鍾意之物與個人標誌。長年穿梭台北與台中,一星期會有幾個夜晚留宿台北,西裝加後背包就是「上班LOOK」。
泛泛之輩竟成立法院副院長
如果你去問我高中、國中或小學的同學,他們一定不相信,昔日那個學業成績平庸,話不多,胖到原本就小的眼睛在臉上被推高像兩道瞇線的蔡其昌,怎麼可能成為中華民國立法院副院長?
對比現今政壇,醫師出身如賴清德、陳其邁、柯文哲,或是出自頂尖名校,如馬英九、蔡英文、林佳龍、鄭文燦,我從來就不屬於社會菁英的一份子,大學還是重考才有私立學校可以念。
政治之路也是白手起家,長相、學歷又普通,所以明白自己的平凡,一路走來,「原裝」是何樣,就如實真切展現於人前。
過往的職涯發展就像近年流行的斜槓人生一詞,做過文學研究者、大學講師、政治人物助理、地方政府官員、國會辦公室主任、名嘴、立法委員到現在的立法院副院長,尤其年輕時體會過人情冷暖,更不覺得好像換了頭銜,就要換個姿態。
我是從國會助理做起,習慣很多事都自己做,必要之物如手機充電器、換洗衣物、常用藥物、問政資料、選民服務案件都放在包裡。
我也不喜歡繁文縟節,共事過的助理們都知道,只要沒有客人在或正式場合,就無尊卑之分,有如朋友一樣相處,他們稱我為「老大」,只有在外人面前才會叫「老闆」。
不少熟悉我們辦公室文化的親朋好友,包含新進員工,一開始都會嚇到,同事對我怎麼不像一般的立委助理那樣畢恭畢敬?反而比較像是科技新創公司的開放氛圍?
因為我心裡知道所有的職位、頭銜都不是恆久不變,只有「蔡其昌」會跟著一輩子,所以選擇做自己,我就是我,不複製別人的樣貌。
以前的政治人物習慣被包裝,甚至偶包(偶像包袱)很重,現在的選民愈來愈偏好真實—他們喜歡看起來比較真、比較實在的人,顯示時代改變了。不過,這之於我似乎沒太大的差別,投身選舉後,由始至終都是「裸妝示人」。
【書籍資訊】
《後背包的初心》
出版日期: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