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演化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會幫助跟我們有關係或長得跟我們很像的人,因為這種行為已經內建在基因中。對家人、親戚特別好是一種有助於人類在石器時代存活的遺傳特質。隨著人類的演化,這種特質也代代相傳。
圖片來源:pixabay
社區的功用
演化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會幫助跟我們有關係或長得跟我們很像的人,因為這種行為已經內建在基因中。對家人、親戚特別好是一種有助於人類在石器時代存活的遺傳特質。隨著人類的演化,這種特質也代代相傳。
人類因為遺傳、演化而有互助行為,也期待得到對方提供的報酬。而且我們也很討厭占人便宜的人。由於演化是個非常漫長的歷程,我們已經完全適應石器時代的挑戰,繼續保留這些癖好,即使互助不再是生存的關鍵。
換言之,我們已傾向社會化。人類社會就是這麼發展起來的。人們會團結起來,抵禦侵略(或發動攻擊)。在現代社會,健康的社區不只是持續自我監督,也會在周遭環境巡邏,確保成員的安全,而且還有更多功用。
社區使成員有一種認同感、歸屬感,讓人得以熬過現代生活的考驗和折磨。這是透過故事、習俗、儀式、人際關係、一起慶祝或哀悼來達成。如此一來,在自我利益和社區利益面臨衝突,或是面臨選擇站在社區成員或其他人那邊的時候,人們才會傾向以自己的社區為首要考量。
通常,社區會灌輸共同的價值觀和目標給成員,同時讓人參與有益社區的各種行動,使人覺得自己是有用的。為了公平,社區也會監控成員的經濟交易,以及與金錢交易無關的「互惠」行為,確保每個人立即、或在一定的時間內履行承諾。社區會幫助困苦、有需要的人。還會匯集所有成員的能力,以增進共同的福祉。接下來,我們將仔細探討這些角色。
年輕人的培訓與社會化
社區需要訓練年輕人有生產力,讓衰老的成員可以卸下重擔。同樣重要的是,為了維護社區的福祉,社區必須塑造年輕人的價值觀。大多數的社區都透過學徒制來訓練年輕人,傳授技能,並讓年輕人透過學習把社區的規範和價值觀內化。
學徒制通常以成年禮作結。成年禮象徵一個年輕人已經成熟,開始步入成年階段。在澳洲和巴布亞紐幾內亞,有些原住民部落的成年禮極其血腥,有時甚至傳出死亡案例。如果不能通過成年禮的考驗,這樣的人就沒有忍受痛苦的能耐,或是不想在部落承擔更大的權力和責任,而通過成年禮的人則可能對部落更加忠心。
很多現代社群,如大學裡的兄弟會、律師事務所、研究機構或軍隊也都有入會儀式,差別在於身體或精神必須承擔的痛苦不像部落成年禮那麼劇烈。即使是在現代的學校教育,社區也是重要的支持系統。如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赫克曼(James Heckman)所言,一個孩童對學習的態度及未來的健康在學前階段已開始成形,因此家庭與社區要比正式教育系統來得重要。
再者,即使這個孩童已經入學,進入正式教育系統後,是否能學到最多東西,社區也是一大關鍵。孩子是否能得到鼓勵與支持、花時間好好完成家庭作業,端視家庭環境及同儕對學業的態度而定。
學校與社區的連結也很重要。如果家長覺得自己對學校的運作有影響力,就比較會注意教學情況,支持老師。很多辦學績效良好的學校都請家長加入學校董事會,以利人員的招募、課外活動的辦理,或是在學校預算不足時幫忙籌措購置設備的經費。
社區也可以幫助尚未就學的幼兒,或在下課後及學校放假時協助學生,如提供學前學習、寒暑假工讀的機會、幫忙注意孩子的情況,或是輔導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同樣的,社區裡的老師可以為家庭破碎的學生提供援助。家長也常聚集在學校,因為一起努力而建立友誼。
社區會塑造成員彼此的看法,鼓勵他們互相支持。擁有經驗和智慧的老年人是知識的來源,也是引導社區的重要人物。然而,在重視生產能力或勞力需求大的環境,老人或許會成為負擔,為了讓老人有誘因分享他們的智慧,同時保住他們的地位,社會通常會積極灌輸敬老尊賢的觀念。
在印度南部婆羅門種姓的婚禮和成年禮,老人的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年輕人必須在他們的引導下進行儀式。年輕人必須一再對老人頂禮膜拜,表示他們接受長幼之間的尊卑秩序,請長者給他們祝福。誰要對誰敬拜並非取決於階級或地位,而是年齡。一般而言,社區在分配權威和權力時不看經濟能力,而是以促進社區團結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