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老師就可以利用課堂時間激勵學生,讓他們進行有趣的計畫,幫助個別或一群學生解決作業問題,或是為學生講解他們覺得特別困難的地方。
圖片來源:Unsplash
因材施教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站在教室前方講課,學生坐在下面聽課,有的全神貫注,有的則心不在焉。由於學生程度不一,老師面臨一個難題:應該注重最聰明的孩子、落後的孩子,還是程度中等的孩子?
不管如何選擇,總是有一些孩子會被犧牲,不是覺得無聊、沒學到東西,就是聽不懂,於是每個學生的學習經驗都差強人意。正如我們所見,這正是居住隔離的原因之一。
如數位學習平台之類的新工具(基本上是放在網路上的一整套預先錄製的課程、閱讀材料、影片、題庫、作業、學習進度評量測量)讓教師得以翻轉教室,加強所有學生的學習。
傳統課堂的關鍵資源是老師,主要的約束是上課時間和注意力。然而,如果利用數位學習平台,學習模式不再是學生被動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學生可以在家學習,透過網路聽名師授課(如果家中環境太吵鬧,則可以利用在學校的自習時間)。
如果碰到困難的單元,可以針對自己不懂的地方反覆觀看,臉孔追蹤科技也可以讓老師知道學生是否利用學習平台。每個學生都按照自己的步調來學習。
學習平台也可以定期評估學習情況,提供補充教材,讓學生接受更難的挑戰,或是加強不足之處。有了精心設計的平台,學生就可利用個別化、適合自己程度的學習方式,老師也就可以免除傳統教學顧此失彼的困擾。
如此一來,老師就可以利用課堂時間激勵學生,讓他們進行有趣的計畫,幫助個別或一群學生解決作業問題,或是為學生講解他們覺得特別困難的地方。學生不但可以向老師學習,也可以互相學習,並在這個過程中拉近程度的差距。
由於老師和學生密切合作,即使老師不知道自動評量的結果,也知道哪些學生落後。老師的角色從授課者變成教練和設計師。這種人、機器與過程的結合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經驗。
如果老師能力不足,學校系統可以提供現成的課程計畫和相關資源,如名師教學課程影片,課程設計就可以更容易。老師有了信心、經驗和知識之後,也能成為名師。
相形之下,已有能力的老師可以自行從學校系統選取資料,把自己的授課影片和問題上傳,為學生提供更直接、相關的學習內容,並適時利用學校系統內的內容。老師在設計課程時也可讓家長參與。
【書籍資訊】
《第三支柱》
出版日期: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