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共享辦公空間 (co-working space)無疑就成為了辦公室與家中之外,第三個辦公的好去處,既有彈性與自由、又不缺設備與頻寬、更不會睡睡醒醒,產生惰性。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吳德威,味全龍領隊 、互聯網連續創業者
近期COVID-19爆發之後,跨國公司停止出差,國外同事進不來,國內員工出不去,現在去拜訪廠商,防疫之嚴格有如驚弓之鳥,遠距溝通軟體有如過江之鯽,這本《遠距工作模式》(Remote: Office Not Required),作者Jason Fried在當年開頭就寫了telecommuting,宛如先知。
書中提到遠距工作,對雇主來說,可以節省成本、減少差旅、避免八卦與挖角、以及辨認出真正需要的崗位(或者其實許多部門在不在都一樣,可以外包的!),對個人的好處包含了更專注、避免無謂會議與臨時性的打斷、還有彈性的作息。
當然到了2020年的今天,防疫給了遠距上班最堅實的理由,平時對於遠距管理與彈性工作有萬全準備的公司,自然能處變不驚,維持生產效率。
我待過老闆在美國、自己可以全年在家工作的外商,當然也待過要打卡寫外出單的台商,只能說管理手段如果還要見到面才算數,未免流於追逐落後指標,有限制彈性和消滅創意之虞。現在遠端工具之多元、聊天軟體之發達,有些事情連回到公司用email處理都嫌遲,畢竟手機在手,在哪裡都可以工作。
遠距工作不等於在家上班,畢竟在家上班也有一些看不到的問題,例如,對於沒有自制能力的人容易發懶、誘惑多,但對於認真的員工,反而擔心他們工作生活不分、搞到沒有下班的一刻,那也不好。
共享辦公空間 (co-working space)無疑就成為了辦公室與家中之外,第三個辦公的好去處,既有彈性與自由、又不缺設備與頻寬、更不會睡睡醒醒,產生惰性。
共享辦公空間除了個人使用之外,也可以由公司承租,一來分組辦公分散風險,二來異地協作避免出差通勤,增加效率,三是保持組織的伸縮彈性,即使景氣不佳也可以利用短租的共享辦公空間調節成本,對公司來說一舉數得。
跟我比較熟的朋友就知道多年前我跟本書作者一樣,始終關注遠距辦公議題,並協助在台灣大學附近成立了可喜空間,也舉辦過許多創業活動。可喜空間作為一個小而美的本土辦公品牌,我們堅持努力著。
今年夏天,可喜空間在皇龍開發、穀神星資本以及多位好朋友的幫忙下,也將延伸到台南市鬧區,提供南台灣的企業一個多元的辦公選擇、也期盼協助台南的青年創業,並得到來自台北的資源與觀念。
【延伸閱讀】
《遠距工作模式:麥肯錫、IBM、英特爾、eBay都在用的職場工作術》
出版日期:202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