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為什麼有些對話總讓你覺得「越說越遠」?《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提到溝通中最致命的問題往往不是話說得不夠,而是切斷連結的三大隱形殺手:缺乏覺察、缺乏理解、缺乏自信.....
日常溝通中充滿形形色色的問題,像是誤解、干擾、自我防備以及過度反應。有些人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正在影響他們的生活。有些人只是缺乏技巧或練習,無法在不引起更多問題的情況下克服這些問題。當你溝通失敗,通常是因為以下三個常見原因而切斷了彼此的連結。
在激烈的討論中,你是否聽過有人冷嘲熱諷道:「你有聽到自己在說些什麼嗎?」老實說,沒有,你根本聽不到。
我是說真的,你確實聽不到。我們在說話時腦海中聽到的聲音,實際上來自骨骼的振動。聲帶的震動通過頭骨傳到你的內耳,讓你的聲音聽起來更低沉、更飽滿。然而,如果你聽的是錄下來的聲音,你聽到的聲音則來自穿透空氣的聲波,這會讓你的聲音聽起來比你認為的還要單薄、或是「不對勁」。因此,如果你曾經看過自己的影片或聽過自己的錄音,你可能會想:「等等,那是我的聲音嗎?我的聲音聽起來是這樣的嗎?」因為那的確不是你的聲音,至少對你來說那並不是你的聲音。
如此一來,當你說話時,自然完全無法察覺他人看見、聽聞或是經歷的一切,也就不足為奇了。你很難察覺到自己的音量、習慣性動作或常用的口語填充詞。是否曾經有人告訴你,他們不喜歡你說話的語氣,不過你卻認為自己的語氣完全沒問題?或是有人告訴你,你正在大吼大叫,而你卻不覺得自己有這樣做?
很多時候,在你與他人對話時,你的情境感知能力會讓你處於衝突的狀態。缺乏覺察能力可能會為你的人際關係注入緊張氣氛,而且這種情況幾乎都是在無意間造成。想像一下,在辦公室接到一通令人緊張的電話後,你和同事在走廊擦肩而過,對方跟你微笑打了聲招呼,你卻不自覺皺起眉頭、表現出心煩意亂的樣子。那位同事現在可能會躲著你,或者更糟糕的是,他會對其他人說你的壞話,這一切只因為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發出的訊號。
你也聽過有人這樣說:「我以為你在生我的氣。」
最難達到的覺察能力就是自我覺察。所以,請你告訴我:你現在肩膀上的緊張感從何而來?你有在深呼吸嗎?為什麼你的下巴處於緊繃狀態?少了自我覺察能力,感覺就像在黑暗中跌跌撞撞,不知道自己說話時會踩到誰的地雷,也找不到通往自身幸福的鑰匙。
覺察能讓你觀察自己當下的感受,並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覺察讓你能夠盤點自己的情緒,並根據你的發現來採取行動。經過磨練之後,覺察能力會轉變為協調機制,形成持續的回饋循環,讓你知道自己當前的狀態是否符合此刻的情境。這種協調機制能賦予你控制權。
當你堅持用自己的望遠鏡看世界時,麻煩就來了。儘管你再怎麼努力,試圖讓對方從你的角度來看問題,他們似乎愈是頑強抵抗。在典型的爭執中,我們總是希望對方改變他們的思維模式,而不是轉而改變自己。當雙方都沒有試著去理解對方時,就會出現以下這些傷人的話語。
「我不敢相信你會把票投給那個人。你怎麼會這麼愚蠢啊?」
「你就是搞不懂!」
「我以為我了解你。但我們好像說的是不同的語言。」
問題往往不是出自於看法或意見上的差異,而是在於無法理解觀點上的差異。當你試著理解他人為何抱持特定的看法,而不因為你們立場不同而批評對方的看法時,你才能開始欣賞他們的觀點。
值得慶幸的是,在溝通過程中,理解是一種可以學習的技能,也是一種必要的技能。面對衝突時,如果沒有能力欣賞對方的觀點,那麼就一點幫助也沒有,你們的關係走不了多遠。然而,一旦你擁有這項能力,就能建立深厚的關係並成功延續下去。你不是經由「傳輸」來溝通,而是透過真正的「連結」來促成彼此的理解。
對很多人來說,直言不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衝突會帶來恐懼或不適的感受。這種恐懼常見的表現為:將身體轉向另一側、避免眼神接觸或交叉雙臂。還有一種傾向是用話語來轉移焦點,使用軟化或掩蓋真實感受的表達方式。這些被動的表達方式讓你更拐彎抹角的展開對話,舉例如下。
「嗨,抱歉打擾你了。那個,我在想,如果不行的話, 你可以直接告訴我,但是⋯⋯。」
「⋯⋯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這樣做可能會成功。這樣說得通嗎?」
「這可能是個蠢問題,不過⋯⋯。」
缺乏自信不僅會損害你的自尊,也會扼殺你的個人成長。一旦你將自己的想法視為一種不便,你會發現自己開始逃避,躲開那些能讓你展現自己最好一面的互動。這也讓你無法為自己挺身而出,無法追求你想要的東西,像是追逐夢想、發展職涯、尋找愛情。
誠實的溝通需要自信,這種連結與自信能幫助你堅定的表達自己的需求,確保大家聽見你的心聲並尊重你的界線,你的頭號支持者正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