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對於台灣的外交到底遇到哪些逆境?我們又該如何和國際交朋友?對此,錢復也有相當深刻而細膩的描寫
照片提供:錢復提供 文/陳珮真,天下文化社會人文副主編
敬愛的讀者:
回憶最初收到錢復先生兩大袋文稿,和一大盒依照年代排列的照片時,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份特別而絕無僅有的重要歷史紀錄,甚至剛開始閱讀時,似乎不是那麼容易進入。
但等到第二次、第三次閱讀時,隨著書中各種細節的描述,開始有如進入一種平行時空似的,對於1988~2005這段時間台灣面臨的內外局勢,突然有種立體的詳實感。我這才恍然大悟:《錢復回憶錄・卷三》是一本兼具細節還原和高貴品格的獨特作品—剛好這兩件事在目前的時代似乎都是珍稀品了。
由於錢復先生自幼承繼父親錢思亮的家學,又受大師胡適、傅斯年等人親炙,本人又勤勉好學,平日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他的回憶錄是以長年蒐集文件、函件、筆記以及日記為基礎,和一般事後追述的方式不同。雖然在事件的陳述上,也許會連一些似乎不起眼的細節都寫進去,但卻為那個時代和台灣歷經的重要政經場合,留下最珍貴的紀錄,也留待明眼人和史家研究、參考。
其餘就像大家知道的,從錢復受命在1988年返台,在李登輝任內前後擔任經建會主委說起,之後他歷任外交部長和國大議長和監察院長。在這段台灣轉型的關鍵時刻,對於萬年國會的結束、股市狂飆、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廢省事件、民選總統,民進黨成立和三一九槍擊事件等重大政經事件都有所描述。
此外,當然還有錢復畢生的專業—外交,對於台灣的外交到底遇到哪些逆境?我們又該如何和國際交朋友?對此,錢復也有相當深刻而細膩的描寫,值得關心我國內政與外交真相的讀者細細品味。
【書籍資訊】
《錢復回憶錄・卷三》
出版日期:20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