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作文沒有捷徑,看多、做多、商量多,你們多看好文章,潛移默化,自然會寫了呀
攝影: 楊棟樑 文/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人是群居的動物,所以溝通很重要,幾乎所有有文字的文明都會要求他們的孩子學寫作文。作文也很奇怪,古今中外,沒有一個孩子不討厭它,有的甚至恐懼到生病,我就有一個同學每上作文課就要去廁所瀉肚子。
我小時候最怕父親改他學生的論文,因為他會一邊改一邊嘆氣,當嘆氣聲音變大時,我們的皮就得蹦緊,因為那天晚上,爸爸一定會仔細檢查我們的日記,寫不好就會挨罵。
等到我自己做了老師,我才明瞭為什麼爸爸會生氣了,因為有五千年文化的孩子不該寫出這麼沒有文化的東西出來。後來我不肯做學生的口試委員,因為我不要改論文。碰到學生要畢業,一定要組口試委員會時,我的辦法是交換,你做我學生的口試委員,我做你學生的,因為沒有任何的口試費抵得上改論文的心力交瘁。
我也曾和學生談過作文的重要性,因為不管是聯考、高考、國考都要寫作文,甚至求職也要寫自傳,文字不通哪裡也去不了,為什麼不下點功夫,把作文學好呢?歐陽修說過:作文沒有捷徑,看多、做多、商量多,你們多看好文章,潛移默化,自然會寫了呀?他們異口同聲告訴我,國文枯燥,不喜歡上國文課。
原來國文課本中有很多超越他們能力的修辭學術語,考試時就考:這是明喻、暗喻、略喻還是借喻?作者是用人性化、物性化還是形象化來描述他的經驗?文章中哪裡出現了轉品、映襯、層遞、排比、誇飾?一篇好文章被這樣一分析了以後,就變得索然無味令人不想去讀了。
因為我以前的國語課不是這樣教的,便上網去搜尋,果然看到李家同教授寫過一篇小學四年級的國語測驗卷的文章,裡面全是修辭學的東西,我看了半天,一題也沒答對。我也碰過讀者寫信來問我,我被選入教科書的文章是抒情文、記敘文、論說文還是應用文?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什麼叫類疊,我只知道不要重複同一個字,要用同義詞去取代它。
但是我知道一篇文章要讓人讀的下去,它要能感動人,它要真,它要能讓讀者感同身受。所以本書作者問的很對,一個徒弟辛苦三年也出師,為什麼一個作文從小學教到大學,都還寫不好?
當然,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不喜歡便不愛閱讀,不愛閱讀,學生的詞彙便不足以表達他的意思。他們愛看漫畫,但看漫畫不等於看書,因為漫畫的文字有限。所以作文一定要多讀書,經過消化成為自己的想法後,寫出來的東西才不會是一堆炫麗的詞藻,像政客的演講一樣,聽完沒有留下任何意義,只是浪費了時間而已。
其實我念書的時候,老師並沒有教我們如何寫作文,她在黑板上寫下題目便離開了,下課時,班長收作文簿交到辦公室去。這情形從我進小學一直到高三畢業皆如此,因此後來看到街上有作文補習班就覺得很好奇,思考怎麼補呀?
現在看到林明進老師的新著才知道原來它真的可以教,除了我爸說的起承轉合之外,還有很多竅門,尤其第二冊裡面給了很多範例,孩子可以對照第一冊所講的技巧,去體會為什麼這篇文章會成為範例。
歐陽修說的三多中,除了看多、做多,這個商量多特別重要,在老師改以後,自己要看三遍,思考老師為什麼這樣改,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久而久之,寫出來的東西別人就看得下去了,作文也就得心應手了。
【書籍資訊】
《起步走笨作文套書:基礎訓練+進階技巧》
出版日期: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