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我們可以將衰老的生理效應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就像我們解決和飲用汙水的生理效應有關的問題一樣。自然演化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希望。
圖片來源:Unsplash
在我們絕大部分的歷史中,我們一直在應付那些殺害我們的外部因素。我們落實了衛生設備、疫苗接種、藥物治療、穩定的食物供應、手術等等。
我們已經變得非常厲害,以至於過去一百年來,發達國家的人口壽命不只翻了一倍。如今,我們活的歲數,遠超過我們演化史上所能達到的歲數:老人是新的事物!
所以,直到現在,我們從來不曾為了應付衰老本身而煩惱,因為我們幾乎接受了老化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這種觀念開始改變了。我們可以將衰老的生理效應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就像我們解決和飲用汙水的生理效應有關的問題一樣。自然演化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希望。
以燈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為例。燈塔水母屬於水螅蟲類(hydrozoan),是小型海洋生物。燈塔水母的生命週期有兩個不同階段:牠的幼年狀態是水螅,成年狀態則是水母,看起來很像典型的水母。
到目前為止都很正常。我們看到很多生物也有類似的雙重生命階段,包括蝴蝶和青蛙。但燈塔水母的詭異之處,就是當身體受損(或環境壓力)時,會導致成年的水母回復到幼年的水螅型態。在適當的時候,牠又會再度變成水母。
而且這種重複似乎永無止境。牠可以重新來過的次數,似乎沒有極限。就某種意義來說,牠是永生不死的。難怪牠被戲稱為「班傑明巴頓水母」。
造成這種現象的機制還在研究中,但我們知道,當牠返老還童時,牠經歷了細胞的轉分化作用,就是某一種細胞型態轉化為另一種細胞型態。這種作用如何被其他生物利用,還沒有人知道。
永生水母並不是唯一長生不死的生物。渦蟲(planaria)是一種扁平蟲,它們是複雜的生物體,具有左右對稱性、大腦和其他的內部身體構造。它們也是動物界中強大的再生者。它們可以從一小塊殘餘的身體部分,重新長出整個身體,包括大腦。
這在很多層面上都是難以想像的,尤其是因為,它們被斬首之後,似乎可以將某些記憶轉移到它們的新大腦。不過,這樣有一個具特殊意義的後果,那就是,從來沒有人見過變老的渦蟲。
它們只是在看似無窮無盡的生命中,不斷的修復及再生它們的整個身體。暫且先不談真正的永生,利用各式各樣的技術,包括飲食(限制卡路里)與基因改造(抑制生長因子信號基因),我們已經成功使小鼠、蟲類和果蠅的壽命大幅延長。
如果同樣的事情在我們身上行不通,那就表示,我們是奇特的例外,有別於自然界的其他部分。這當然不可能。不過,要是沒有積極努力,人類也不可能奇蹟般的延長壽命。
在過去兩個世紀以來,我們的平均預期壽命一直在穩定增長,但增長率似乎正在放緩,終究會停滯不前。據信,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活到了122歲。法國、日本、美國和英國的「超級百歲人瑞」(尊稱活到110歲或以上的人)人數最多。
在這些族群中,每年的最高死亡年齡(某一年內死亡者的最高年齡)一直在增加;但是自1990年代以來,已穩定達到115歲左右,儘管平均壽命還在持續增加。這代表,人類壽命的「自然極限」,大約是115歲(忽略總是會冒出來的異常值)。
這樣的人類壽命極限很符合所謂的「海佛烈克極限」(Hayflick limit),該結論認為,我們的最高壽命約為120歲。在海佛烈克(Leonard Hayflick)1960年代初的研究之前,人們認為,正常的人類細胞可以持續不斷的分裂。
藉由觀察培養皿中的細胞分裂,海佛烈克證明,細胞事實上只能進行四十到六十次之間的有絲分裂(細胞分裂和複製),之後就會步入某種形式的死亡。當然,我們的情況並非突然死亡。
不同於海佛烈克的細胞,我們不會突然停止運作。實際的情況是,我們將生命最後五分之一左右的時間,用來對抗日積月累的生化功能喪失,功能喪失愈來愈嚴重,就會造成退化性疾病。這種狀態稱為「晚年發病」(late life morbidity),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壞消息。
【書籍資訊】
《破解好萊塢的科幻想像》
出版日期: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