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潛意識會運用許多方法,以達到機動性推理的目的,包括調整自己的標準,以配合那些符合自身定見的證據。
圖片來源:Unsplash
無論是管理公司或軍隊的能力,與人和睦相處的能力,依道德標準行動的欲望,以及其他無數定義我們之為我們的特徵,都複雜無比。於是我們的潛意識就能從五花八門的滿漢全席中,挑選出要呈現給意識的詮釋方式。最後我們也許以為自己正在咀嚼事實,但那可能根本就是自己偏好的結論。
我們有時會為了一些議題爭得面紅耳赤,可能就是因為我們用了偏頗的角度,詮釋這些議題中的灰色地帶。1950年代,兩位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和達特茅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決定測試這兩校學生在一場重要足球賽的一年以後,是否能客觀的看待那場比賽。這場比賽非常激烈,達特茅斯大學的球員打得十分粗魯,但最後還是讓普林斯頓大學的球隊贏得比賽。
科學家讓來自兩校的學生觀看球賽影片,並要他們記下他們看到的所有違規事件,並注明那是「嚴重」或「輕微」的違規。在普林斯頓學生的眼裡,達特茅斯球隊的違規次數是自家球隊的兩倍;在達特茅斯學生的眼裡,兩隊的違規次數則差不多。普林斯頓學生把對手大部分的違規都評為「嚴重」違規,自家球隊的嚴重違規則少很多;達特茅斯學生則只看到自家球隊犯了少數的嚴重違規,但對手的違規事件裡,則有一半情節嚴重。
研究人員問受試者,達特茅斯球隊的球員是否蓄意玩得很粗暴、卑鄙,大部分普林斯頓的球迷都說「是」 ,而大部分達特茅斯的球迷則說「否」 。研究人員寫道:「足球場傳來同樣的感官刺激,透過視覺機制傳到大腦後,卻讓不同人得到不同的體驗......根本沒有讓人們純粹欣賞的獨立比賽存在。 」
我喜歡研究人員最後這句話,因為這句話雖然在講足球,卻可以應用在生命中的所有競賽上。潛意識會運用許多方法,以達到機動性推理的目的,包括調整自己的標準,以配合那些符合自身定見的證據。
然而潛意識也會以其他方式來支持我們的世界觀(以及自我印象) ,例如調整不同證據對我們的重要性,或乾脆完全忽視我們不喜歡的證據。舉例來說,你曾否注意過,球迷會在球隊贏球時吹噓球員的精采表現,但球隊若輸球了,他們往往不談論球打得如何,反而專注在運勢或裁判上?同樣的,上市公司的經理會把公司的好表現歸功於自己,但業績不好時,他們卻開始胡亂歸咎於某些環境因子。
人們遇到壞結果時,往往會扭曲事實、推卸責任。然而我們很難分辨他們究竟是出於潛意識的「動機性理由」 ,真心相信自己的論點,或是有意識的幫自己開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