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自然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
優惠價
85
$357
優惠價
75
$315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

Subliminal
書籍介紹

我們對政治人物的偏好、對食物的喜好,甚至對所有的選擇判斷,
其實都是意識與潛意識這兩種層次的心智共同作用的結果。
我們清清楚楚知道我們的意識,但潛意識卻是我們無法察覺的。
而且一直到最近二十年,科學家才有足夠的工具能夠探索潛意識。
這方面的研究稱為新潛意識研究,研究的是潛意識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曼羅迪諾以一貫的風趣幽默,
介紹潛意識研究,解開我們的心智運作之謎,
我們如何與朋友、配偶、同事,甚至陌生人互動,
在過程中,我們會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與周遭的世界。

序言
解開潛意識的驚人力量
第一部
大腦的兩個層面
第一章

 


潛意識,悄悄操控了意識
大腦的許多運作,大部分都在意識之外進行。我們的判斷、感覺和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往往出人意表。

第二章

 


你看到的跟你聽到的,都已經失真了
我們全然接受潛意識捏造出的視覺,毫不起疑,這些建構出的視覺雖然讓我們有機會生存,卻不是最精確的圖像。

第三章

 


我們為什麼「記得」那些從未發生的事
回憶時我們會不自覺的捏造事實,若一再被要求重新回想事件經過,捏造出的記憶就愈來愈根深蒂固。

第四章

 


沒有人能是孤島 
人們會參加支援團體,正反映了我們想與他人聯繫的需要,顯示人類有希望得到支持、認同和友誼的基本需求。

第二部
潛意識控制了你的社交行為
第五章

 


你不用說,我看你的樣子就明白了
我們的手勢、體態、臉上的表情,以及說話時悄悄流露出的態度,都會影響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但我們卻毫無所覺。

第六章

 


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
你多有說服力,深受你說話的方式影響,包括你的音頻、音色、音量、抑揚頓挫、說話速度,甚至控制音頻和音量的方式。

第七章

 


就是忍不住要分門別類貼標籤
我們在世上遇見的人事物都獨一無二,但若如此看待事物,我們恐怕會無法生存,唯有分類,才能加速對外界的反應。

第八章

 


我們是一國,他們是另一國
我們不一定喜歡每個人,但無論我們對人類有多少愛,潛意識自我對內團體成員的喜好,都會再多一些。

第九章

 


你永遠沒辦法知道,你怎麼會有這種感覺
當你試著解釋自己的感覺和行為,大腦會採取一種行動,從你儲存的社會規範心智資料庫中,找出看似合理的答案。

第十章

 


尋找真正的自己
潛意識這個未知的自我,竟然如此主導著意識,實在讓人吃驚。更令人吃驚的發現是,少了潛意識,我們會完全迷失自己。

一九O四年夏末,在愛因斯坦開始他「奇蹟的一年」的幾個月前,《紐約時報》報導了另一個德國的科學奇蹟:一隻「除了說話以外幾乎什麼都會」的馬。

記者信誓旦旦的說,這個故事絕非想像,普魯士教育部長指派的委員會,以及記者本人,都親眼目睹了這項奇蹟。這篇報導描述一隻後來被稱為聰明的漢斯(Clever Hans)的種馬,如何懂得數學計算,也能執行一些需要腦力的任務,程度相當於今日小學三年級的孩童。

漢斯年約九歲,若不是馬,牠的能力倒與年齡挺相符的。事實上,漢斯就像一般九歲的人類孩童一樣,接受了主人四年的在家正式指導。牠的主人馮.奧斯頓(Herr Wilhelm von Osten)在當地中學教授數學,大家都認為他是個古怪的老人,但他本人毫不在意。馮.奧斯頓每天固定時間都會站在漢斯跟前,在鄰居能見之處,用黑板和各種教具教導這匹馬,然後以紅蘿蔔或一小塊糖當獎賞。

漢斯懂得以跺右腳來回應主人的問題。按照《紐約時報》記者的形容,有一次馮.奧斯頓要漢斯辨識不同金屬做的硬幣,若是金幣就跺一次腳,銀幣就跺兩次,銅幣就跺三次,結果牠都答對了。牠也用同樣的方式成功辨認了不同顏色的帽子。漢斯能用這種跺腳的語言辨識時刻、辨識當天是幾月或星期幾、知道八、十六、三十二都是四的倍數、算出五加九等於多少。牠甚至算得出七除以三的餘數。

記者見證漢斯的表演時,牠已經是明星了。馮.奧斯頓帶著牠在德國各地,甚至國王面前表演,而且他從不索取門票,因為他想說服大眾相信,動物也可能擁有人類的智力。這匹高智商的馬實在太受歡迎了,教育部長不得不指派委員會來評估馮.奧斯頓所言是否屬實。委員會做出結論,認為漢斯的本領並非花招,的確貨真價實。

根據委員會發表的聲明,這匹馬有此能力,都歸功於馮.奧斯頓優異的教導方式──相當於普魯士小學使用的教學法。雖然不確定他們所謂「優異的教導方式」指的是糖或紅蘿蔔,但其中一位委員(他也是普魯士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長)認為:「馮.奧斯頓利用馬對美食的欲望,成功完成訓練。」他還說:「我甚至覺得這匹馬也許根本就樂在其中。」這也許更凸顯了漢斯驚人的人性。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相信委員會提出的結論。有個現象明白顯示,漢斯的本事不能只歸功於高明的教學法──有時就算馮.奧斯頓沒說出問題,漢斯仍能給出答案。換句話說,馮.奧斯頓的馬似乎有讀心術。

心理學家芬斯特(Oskar Pfungst)決定調查此事。在馮.奧斯頓的鼓勵下,芬斯特做了一系列的實驗。他發現漢斯可以回答馮.奧斯頓以外的人提出的問題,前提是詢問者自己知道答案,而且漢斯跺腳回答時,一定要看得到問問題的人。

經過一連串更多的嚴謹實驗後,芬斯特終於發現,這匹馬的聰明本事,仰賴的其實是詢問者無意識做出的提示。他發現,詢問者在提問時,會不自覺的傾身向前,動作幾乎細微到旁人無法察覺。漢斯看到這個動作,就會開始跺腳。正確答案一出現,漢斯就會察覺詢問者另一個細微的肢體動作,並停止跺腳。

按照撲克牌的術語,這就是所謂的「破綻」(tell),也就是人會無意識的做出一些舉止,透露出當事者的心態。芬斯特注意到,每個對漢斯提問的人,都會出現類似的「細微肌肉運動」,但本人毫不自覺。馮.奧斯頓的這匹馬也許無法參加競賽,但肯定有潛力成為很優秀的撲克牌玩家。

最後芬斯特表演了一個花招,證明他的理論。他扮演漢斯的角色,然後要二十五位受試者問他問題。這些受試者雖然不清楚實驗的確切目的,但都知道芬斯特在觀察他們的舉止,想由此得到答案。然而二十五位受試者中,有二十三位還是做出了這類細微的動作,儘管他們都不承認。至於馮.奧斯頓,仍不願接受芬斯特的結論,繼續跟漢斯在德國各地表演,吸引大批熱情的觀眾。

表情與肢體動作,透露出你不想顯露的訊息。開車時曾被其他駕駛比過中指的人就會知道,非語言溝通十分明顯,很容易察覺。但有時當你的伴侶說:「不要這樣看我。」而你會回答:「不要怎樣看你?」你自以為把真正的感覺隱藏得很好。或者,有時你雖然咂著嘴稱讚另一半做的切達起司烤干貝很好吃,她卻仍回答:「什麼?你不喜歡?」別因此沮喪。倘若連馬都懂得察言觀色,你的另一半怎會不懂?

科學家認為人類能用語言溝通,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我們也同時具有非語言溝通的能力,而且就算字斟句酌,這些溝通還是會透露更多訊息,甚至出賣我們。

許多(甚至大部分)非語言訊息都是自動發生,不受意識控制的,因此這些訊息往往透露出我們真正的想法,但我們卻毫無所覺。我們的手勢、體態、臉上的表情,以及說話時悄悄流露出的態度,都會影響他人對我們的看法。

曼羅迪諾 作者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理論物理學博士,曾任馬克斯普朗克學院洪堡研究員,現任教於加州理工學院。 著作頗豐,並曾有三本躍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分別是《隨機法則》、與霍金合著的《大設計》、與喬布拉合著的《世界觀的戰爭》(War of Worldviews),另著有《費曼的彩虹》、《歐幾里得之窗》。 並曾為電視影集「百戰天龍」、「星鑑奇航記:銀河飛龍」編劇。


鄭方逸 譯者

1979年生於台南市。台大農藝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植物生理學博士,主修植物病蟲害與生物化學。長期旅居美國,現為自由譯者。譯有《看漫畫,學DNA》、《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大腦騙局》等科普書籍。


2021/03/03

BCS157B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 cm

黑白

9789865250522

320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