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癌症病人的心聲》是少有透過病人眼睛、而非醫師觀點來看待癌症的書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林榮崧(天下文化編輯顧問)
真的有比較輕鬆的癌症嗎?實際上,無論癌症第幾期、哪一型,都來勢洶洶,都有致命危險,而且你終生都得與之對抗。所以,哪種癌症比較好?沒這回事!以前我還不熟悉癌症用語,誤以為『緩解』與『治癒』兩詞可通用,現在知道僅能期待緩解,治癒僅能是美夢了。
治癒代表癌症不會捲土重來,但這說法誇大不實,因為癌症必有機會復發。許多癌友反反覆覆進入緩解期,有些癌友緩解不只一次,每次都得應付親朋好友的疑問:不是已經治癒了嗎?」
琳達.華特絲在美國愛達荷州法律界工作超過三十年,閒暇時酷愛戶外活動,樂當志工。但是在2016年8月經診斷,罹患某種罕見的淋巴瘤第四期,歷經化療和新藥臨床試驗治療之後,目前處於緩解期。
每種癌症和每個癌症病人的故事都是不同的,但有一個共同點:癌症帶來漣漪效應,觸及病人身旁所有的人,影響既沉且深;病人必須很艱辛的表達自己的需求,才能得到親戚朋友的正確對待。
琳達.華特絲寫出親身經歷的故事、以及與數十名癌友的心得交流,希望讓家屬、親朋好友和醫護人員知曉他們真正的心聲,理解癌症病人不願聽見的假掰話語、病人希望受到照顧支持的方式、以及病人在餘下的歲月真正關心在意的事物。
一般人都害怕癌症,因為癌症凸顯了生命有限的事實。大多數人約莫都知道自己有一天會離世,但不知道何時;但是得了末期癌症的病人,則獲知約略時程,因此特別感到悚懼。
琳達.華特絲誠摯期盼:「記錄在《癌症病人的心聲》裡的想法與經驗,能助你更透澈了解癌友的世界,驅逐對癌症的誤解。驚聞自己罹癌或親友罹癌,可能讓你癱軟麻痺、無所作為,也可能讓你招架不了、否認事實。短期內有這些反應,沒關係,大家都會有,但你得盡快克服,採取必要方式消弭恐懼,才能和愛人並肩挺立,共同抗戰。」
《癌症病人的心聲》是少有透過病人眼睛、而非醫師觀點來看待癌症的書,有助於消除社會大眾對癌症病人的誤解,以提供更適切的支持。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