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主動積極的去思考與應對鋪天蓋地而來的真假訊息,方能在超社交化的世界裡,享有自由與主導權
圖片來源:Burst 文/賴虹伶,天下文化編輯
現在的你,是否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親友在臉書上張貼的動態文章、在IG上發布的美食與美景照片,還有工作夥伴或交往對象傳來的訊息?這些在社群媒體上流布的訊息,24小時不間斷的傳遞到我們一直開機的手機中,在在牽制我們的情緒、思考與行為舉止,促使我們走向「超社交化」的世界。
MIT頂尖科學家思南.艾瑞爾將這些全面影響我們的社群媒體,想像成一部巨大的「宣傳機器」,而處在這部宣傳機器裡的我們,需要思考許多近憂與遠慮。
前者諸如社群媒體激化同溫層效應與從眾效應,使我們更容易受到政客與商人的操弄,陷民主與經濟於危難之中;後者則包括:當我們透過社群媒體,傾向與我們更相似的人交往與婚配,長遠下來,是否可能影響人類的演化,使人類趨於同質而減少多樣性?
然而,艾瑞爾不僅關心社群媒體帶來的危險,他也深切的提醒我們,這部宣傳機器最初的設計目的,是要連結彼此,發揮正向的力量。例如地球上某個地方發生天災時,人們可以透過臉書的互報平安消息,或是協助展開救援行動。近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社群媒體也在其中發揮力量,不僅幫助疫情調查,也使在線下世界隔離中的人們,得以在線上交流、給予彼此社會支持與精神安慰。
如何避免宣傳機器帶來的危險,同時猶能發揚正面的希望?艾瑞爾認為,我們必須先徹底探索與了解這部宣傳機器的運作。他利用長期與臉書、推特等社交科技公司合作所取得的數據資料,從經濟學、腦神經科學、新聞傳播學、行銷學、社會學的角度,全方位解析這部宣傳機器,讓我們得以找出因應之道。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時時警醒自己,主動積極的去思考與應對鋪天蓋地而來的真假訊息,如此方能在超社交化的世界裡,重新享有自由與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