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漸進也好,超越也罷,都是回應問題的解讀。這兩端之間更深的關連,是擁有開放的心智。對一位解讀者而言,最有意義的解讀與超越,是解讀出自身的限制,完成自我的蛻變,才能擁有超越的眼光,成就不同凡「想」。
圖片來源:Unsplash
賈伯斯無疑是21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但也是個形象複雜、評價兩極的企業家。他像個偏執狂追求完美,卻讓產品持續超越人們的經驗,他獨裁的管理方式,讓合作夥伴又愛又恨。在企業舞台上,他像天神般受到仰望,可是他與妻子、女兒的羈絆薄弱,連自己都低頭慚愧。
1997年,蘋果推出一支廣告,主題是「Think Different」(中文普遍翻譯為「不同凡想」)。這一分鐘的廣告包含了17位西方近代史上具有時代性、同時在各自領域中為世界開創新局的歷史人物。這支全長一分鐘的廣告片結尾,以一位張開緊閉雙眼的小女孩作為結尾,似乎在提醒觀看者,如何解讀這世界,成就「不同凡想」。
廣告推出的時間,正是賈伯斯重回蘋果擔任執行長那一年,所以這則廣告的主題「Think Different」就像是蘋果電腦對全世界的宣告,定調日後所有蘋果產品的精神,更是賈伯斯個人風格與思想的投射。他的精神也顯露在他的名言中:「消費者通常要看到產品,才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they’ve seen it.)這句話乍看之下似乎不尊重消費者的想法,但這句話並無不敬之意,反而是身為創新者,對於問題與需要,比一般大眾有更深刻的理解。這也是賈伯斯本人和蘋果電腦在設計商品、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稱為「設計創新」(Design-Driven Innovation),與「設計思考」強調對使用者進行田野調查般蒐集資訊,以漸進式的歷程所形成的解決方案有所不同。
設計創新雖然在實踐方面最後還是落實在設計上,但是其背後是另一套完整的解讀思維。「設計思考」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思維,其對問題思考的步驟化流程,固然可以讓一般大眾或企業高層容易明瞭與接受,卻可能失去更具前瞻性的冒險,錯失創造超越性方案的機會。
但是在「設計創新」的思維中,解決問題並無制式化的流程,而是尋求不同專業研究的融合,包括社會、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前衛研究者(radical researchers)。對於問題與未來進行深入的探討,進而提取新的意義,以更新的概念,置換有問題的舊思維。
上述兩種解決問題的思維,帶來兩種改變的形式,分別是「改善」與「創新」。兩者的結果看似相近,但是內涵卻差異很大。
「改善」是基於可見且具體的條件,以及大量具備多樣性與差異性、有助於直接解決問題的想法,逐步改善問題。例如過去全球市占率極高的手機霸主諾基亞(NOKIA),或豐田汽車(TOYOTA)在提升品質過程中發展出來「問五次為什麼」的方法,有效的優化產品,但缺乏超越性的發展。
「創新」則是著力於專注探索新觀念,重視專業經驗與學術研究,挑戰現有的典範,並以特定的目標來彙整。在本質上是想像的,同時以個人素養底蘊為基礎。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Think Different」的蘋果電腦。如果賈伯斯當年抱持的只是改善電話使用經驗的想法,聽一般民眾的意見,而不是藉由專家研究了解未來數位網路的趨勢,掌握先端觸碰式螢幕的技術發展,預先想像一台可以在數位世界中隨身取得與傳輸資訊、輔助工作的工具,加上自身對禪意簡約的體悟,蘋果iPhone 不會橫空出世,改變了產業,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世界。
「認知問題後,根據使用者當前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與「認知問題並探究意義後,再提出超越現有、以新型態取代舊行為與問題的解決方案」。這兩種解讀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就像神秀的主張「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與慧能的體悟「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兩者的差異,各有立場,自有法門。但仍然有共通之處,因為兩個結果,都是依循對事物的解讀所獲得的參悟。
同樣的,每一位在蘋果「Think Different」廣告片出現,推動時代前進,改變世界的人,都以各自的精采豐富這世界的多樣性。而這些不凡的生命也有共通之處,就在於對這世界擁有與時人不同的解讀並採取行動。不止於解決當前的問題,更建立新的典範。
漸進也好,超越也罷,都是回應問題的解讀。這兩端之間更深的關連,是擁有開放的心智。因為我們所有學習的內容與生活經驗,不停的充滿心靈,形塑我們解讀世界的心智習慣。任何事物與訊息在接收的過程,心智就像個有色的鏡片或濾網,決定我們看見的顏色和接觸的內容。這過程若缺乏提醒或覺察,將難以發現它的存在。這心智習慣和我們的關係,就像是一台電腦安裝置入的作業系統,電腦不知道作業系統存在,但電腦能做的事,都受限於這個作業系統。
我想,對一位解讀者而言,最有意義的解讀與超越,是解讀出自身的限制,完成自我的蛻變,才能擁有超越的眼光,成就不同凡「想」。
【書籍資訊】
《解讀者》
出版日期: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