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有人說這是資訊爆炸的時代,也有人說這是資訊焦慮的時代。面對如此紛亂的時代,每個人不只需要閱讀,更迫切需要培養積極自主的「解讀」能力。
圖片來源:pexels
文 / 楊郁慧,天下文化編輯部人文館總監
有人說這是資訊爆炸的時代,也有人說這是資訊焦慮的時代。
有人說這是後真相時代,也有人說這是沒有真理的時代。
面對如此紛亂的時代,每個人不只需要閱讀,更迫切需要培養積極自主的「解讀」(Interpretation)能力。
出身文學家庭的黃國珍曾在產業任職將近十年,協助企業進行設計思考,並且多次參與臺灣在觀光、經濟、政治……等議題的國際宣傳創意指導。
40歲之後,因為關注青少年閱讀素養問題,決意離開職場投身教育領域,於2012年創立「品學堂」,2013年發行華文世界第一本培養閱讀素養的雜誌《閱讀理解》,目前已是華文閱讀教育最受肯定的多元學習文本,擔任總編輯的黃國珍成為推動閱讀素養的指標人物。
在這本深具企圖心與宏觀視野的新書《解讀者》中,黃國珍提出創見,讓閱讀場域從書本文字轉換到真實世界,以生活和世界為文本,讓閱讀素養接軌真實情境和問題,呼應新課綱素養導向教學精神,成為「可以用出來的能力」。並以讀者生命主體為核心,建立一個理性與感性同在、內在覺察與外在探究並行,以解讀與創造為目的的「解讀者」心智模型。
由於黃國珍的跨領域背景,讓他眼中的「閱讀」不受限於閱讀紙本的固有認知,把閱讀的意義擴大到閱讀上下古今全世界,進而又從對外界的解讀而走入自己的內心世界,開啟多元脈絡與多重層次的探究,以更具積極自主閱讀表現的「解讀者」,為閱讀素養教育的目標提供一個具時代意義與價值的圖像,讓各級學校和企業重新認識閱讀素養對培育未來人才的重要性。
本書取材多元廣博,包含中外歷史與當代多位傑出的「解讀者」故事,以及作者任職產業的真實案例,同時結合「探究式閱讀歷程」、「第五項修練」、「英雄之旅」與「個體化歷程」等概念,深入闡述「解讀」的外在探究與內在蛻變的豐富意涵,開創華文閱讀論述新高度。
我們都應該成為生活的解讀者、工作的解讀者、生命的解讀者,最後做為自己的解讀者。
這本書獻給願意在生活裡尋找答案、在工作中成就價值、為生命創造意義的解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