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下廚做菜就是實際體驗化學變化的最佳方式。
我喜歡下廚,儘管廚藝不精,不過日本料理或法國料理都會做一點。每天下廚讓我深深感受到,廚房就是孩子最棒的超級實驗室。
當我到學生家上課時,有時候會借用他們的廚房做實驗,其中最受孩子歡迎的就是製作鹽醃鯖魚。
「知道什麼是鹽醃鯖魚(しめ鯖)嗎?就是掐住鯖魚的脖子啊―註―!」 總之,先從冷笑話開始(笑)。當然,如果就這麼結束課程,一定會被許多媽媽投訴的。
我先教孩子如何把整條魚切成三塊魚肉片,接著把不帶魚骨的兩塊魚肉片浸在醋裡。結果,本來透明的魚肉開始慢慢變硬、變白。孩子看了之後,立刻明白蛋白質遇酸會變硬這件事。
我也曾經出過一項作業:「榨半顆檸檬加進牛奶,攪拌之後喝下去。」 這是為了讓孩子了解蛋白質遇酸會凝固的原理。
「感覺像優格一樣,好好喝喔!可是味道太酸了,所以我加了砂糖,變得更好喝了。」
孩子說著自己的感想,媽媽在一旁聽了也忍不住笑了出來。
問題集寫著蛋白質遇酸或遇熱會凝固,所以我讓孩子透過實際體驗去了解。親自下廚烹煮食物,更能幫助理解,同時加深印象。
至於蛋白質遇熱凝固的情形,最簡單的例子便是荷包蛋和水煮蛋。由於蛋是最常見的食材,用它來說明的話,孩子也會立刻記起來。
媽媽花心思的模樣對孩子是一大刺激
由此可知,下廚做菜就是實際體驗化學變化的最佳方式。除此之外,做一道菜的程序與解決算術問題是一樣的,因為兩者都需要按部就班達成目標。
假設要將熱騰騰的菜餚趁熱擺上餐桌。為了溫熱盛裝的器皿,我通常會利用烘碗機。如果媽媽也是用這種方式,請務必讓孩子知道自己所花的心思: 「烘碗機是用八十度的高溫烘乾碗盤喔,所以,在料理完成前二十分鐘先把碗盤放進去烘乾,等菜煮好後,碗盤也烘好了,就可以把料理放在溫熱的碗盤裡保溫了。」 「爸爸等一下才會回來,先把碗盤烘熱。你看,這樣菜餚就不容易冷掉了。」
媽媽不妨像這樣誇耀自己的靈感巧思。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到媽媽擬定目標、管理流程,以及快樂實行的模樣。藉此,孩子可以直覺感受到,餐桌上的菜餚究竟是媽媽精心烹調的,或者心不甘、情不願隨便亂煮的。
媽媽用心時的表情與一舉一動,都會帶給孩子莫大刺激。
假設爸爸喜愛釣魚,出門垂釣的前一天晚上,總是全神貫注且滿心愉悅的準備魚餌。當孩子看到爸爸這副模樣,便會感受到「原來爸爸做事這麼謹慎細心啊!」光是這一點,便值得孩子效仿。
這時候爸爸可以得意洋洋的對孩子說: 「這個魚餌啊,是針對魚的特性特別製作的喔!」
下廚有助於培養「想像下一步」的能力
下廚做菜時也有許多學習的機會。例如製作「章魚小熱狗」,就要想像該把一條熱狗切成幾段、再考慮要橫切幾公分,下鍋油煎時才能捲成漂亮的「章魚腳」。十分考驗刀法的薄切蘿蔔―註―也是如此,這些技巧都有助於培養「想像下一步的能力」。
往後不要只教孩子怎麼做菜,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料理食物。
例如對孩子說: 「我們來做燉牛肉吧。」 接著問孩子: 「你覺得要準備哪些食材?」 「要先煮哪一樣?」
讓孩子有機會思考。
如果孩子年紀還小,可以讓他幫忙擺餐具或是盛菜餚。總之,家長可以多讓孩子幫忙。因為孩子可透過下廚做菜,學習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基礎知識。 還有一點必須注意,那就是把握用餐時間。
爸爸通常因為工作的關係較晚回家,大部分的時候是媽媽與孩子一起用餐。由於幼兒所處的環境範圍相當小,所以媽媽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極為重要。如果一邊用餐一邊看電視,就斷絕了媽媽與孩子交流的大好機會。
因此,不管是談論食材或其他話題都好,請務必把握用餐時間,多和孩子聊天。
―註― 日文的「しめる」有勒住、掐住,以及用醋醃的意思。
―註― 將蘿蔔慢慢旋轉,切成超薄片的料理方式
數位編輯整理:丁希如,邱千瑜
Photo:dominique Bernardini,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