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金鼎獎作家郭強生全新散文集《用青春換一場相逢》,以私小說口吻,帶領讀者一同走回最初悸動的青春,熾熱的年代,感受歲月的美麗與哀愁
現場除了少數資深舞棍,其餘的看來多半也是首次參加舞會的新手。幾首快舞後才是第一輪的慢舞,男生下場邀舞的重頭戲上場。
格林.佛萊的〈誰是汝愛〉(The One You Love)前奏薩克斯風一響起,就有同學湊上來問:你要不要去邀對面那個穿白毛衣的?走氣質路線,很適合你。
正不知要如何推拖之際,另一個同屆不同班的男生走到他身邊:借我練一下舞好不好?不是很會跳布魯斯。
因為不算熟識,他有點驚訝地轉頭望著對方,發現那人並不像在開玩笑。
那傢伙身形精瘦,以前在學校時制服總是不合規定,喇叭褲管底下藏住一雙黑短靴,走路時鞋跟喀喀響,說起話來總像要找人幹架,年紀輕輕就已經一副菸嗓。
原來,那副吊兒郎當都是假裝?還以為他也是舞棍級的──
念頭才剛閃過,那人卻已經把他拽到身邊,環腰一抱。那麼粗線條地,彷彿在等著他們的不是一支慢舞,倒像是什麼兩人一組的趣味競賽,要面對著面一起啃蘋果的那種。
能夠完全不在意舞池裡還有其他人的眼光,那人究竟是太我行我素,還是根本就不明白,這樣的舉動可以有其他的意涵?
就這樣無措地滑進了另一個男生的懷中。不知道是因為對方的體溫偏高,還是自己的血液加速,感覺兩人之間的空氣密度與濕度都發生了改變。
稠密而潮濕的熱感,正從一個人的手心,蠕滑到了另一個人的胸膛。
在性向知識幾近一片空白,出櫃二字還要十年後才家喻戶曉的彼時,所能找到最友善不帶恫嚇鄙視的專家說法,都強調同性相吸是成長過程的一個自然階段,不要擔心,它會過去。所以那時的他從不曾,也不敢真正放棄過,說不定自己會改變的這種想法。
只能繼續不動聲色,混在同學中傻笑,一邊淫談追馬子與打手槍,一邊掩飾著自己的不自在與心焦:為什麼還沒有遇到那個令人動心轉性的女生?再等等,也許明年──
(或者──?)
***
圖片來源:unsplash
一開始只是機械性地隨著舞曲的節奏慢慢晃動。身高差不多的兩人,各自視線放空不看彼此,反更顯得刻意。
幾個小節過去,抓到了彼此的韻律感,他發現他的舞伴其實步伐很流暢,甚至還耍了幾招他不會的「墊拍」。
那人的手在他腰間微施力道,示意要他轉個三十度,兩人腳下若有輕波款款推移,之間的距離又推近了些。
你很好帶,說完那人迅速瞄了他一眼。
兩人終於目光相接。短暫的沉默中,他注意到一抹笑意在那人眼底漾開。那樣微瞇的笑眼,是在期待他回應什麼呢?
謝謝,他說。
難道還需要多說什麼嗎?任何話語恐怕都會害他洩露太多。對了,也許,該問一下他考上了哪裡?怎麼現在才想到?不急,等下一首歌的時候……
然後──他永遠記得那個「然後」。
他感覺對方很技巧地把他的身體推開了一點。
為什麼等到快跳完了才突然想要保持安全距離?明明不是生手,為什麼要找他「練舞」?
他的臉頰登時尷尬得火燙,羞赤的耳中再聽不見音樂,除了一堆問號在腦中如流彈掃射。被不知名的一股力量拖住,他感到自己正在墜落,就要一路跌進那已半開的潘朵拉之盒中。
不可能永遠當一個漂浮者。
身體的存在無法被抹消。自己的身體與另一具身體所釋放出的訊息,竟是如此混亂。一旦記憶存檔無法抹去,該如何面對今後萬一想靠近另一具身體時的情不自禁?
會不會在降落的那一瞬間,盒蓋立刻又戛然掩閉,把他關進了深黑的羞恥裡?
(也許,幸好?……)
歌曲已近尾聲,只剩下那該死的薩克斯風徐徐悽悽,吹亂一屋子轉眼間已灰飛煙滅的心跳。
此生唯一,幾乎可以說最接近舞會浪漫的時刻,最後就這樣在疑惑不安與節奏大亂中匆匆畫下句點。
(摘自〈此身〉)
➢【書籍資訊】《用青春換一場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