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規模化效應》作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李斯特是實驗經濟學權威,用數據分析自己和同儕的表現,發現自己在高爾夫球的天賦正是「偽陽性」。於是,毅然決然放棄這個沒有希望的夢想,成為卓越的行為經濟學家。他認為想要發揮最大的社會影響力,唯一有意義的方式就是想出好構想,並將這個構想規模化。正如他在《規模化效應》一書中的剖析:「改變世界只有一個方式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規模化。」
文 / 廖月娟,《規模化效應》譯者
1970年代,賈伯斯和沃茲尼克看出個人電腦的潛力,籌措了1300美元,畫了一張產品設計圖,買了些電腦配件,在車庫拼湊出第一部個人電腦──蘋果一號。他們拿到了第一筆訂單:50部電腦。後來,蘋果成功規模化,如今已是市值超過2兆的消費電子帝國。
圖片來源:istock
羅根.葛林小時候坐車時,常被困在長龍般的車陣中,動彈不得。大學畢業後,他想到一個解決方案:一家媒合長途安全共乘服務的公司。在其對手Uber成立的前兩年創立了共乘汽車公司,後來命名為Lyft。汽車共乘是個好點子,不管Uber或是Lyft,都成功規模化,迅速發展成遍及全球的品牌。
2013年有兩個愛抽水煙的大學生,因為半夜買不到煙草和宵夜,於是心生一念,想要創立一家能送貨到府的便利商店,並設計了一個app讓用戶下單。他們利用二手家具買賣賺來的錢當做種子基金,從費城開始做起。目前已在六百多個城市營運,營收超過2億美元。
規模化的傳奇不勝枚舉,又如貝佐斯從網路書店起家的亞馬遜帝國、馬斯克掀起的特斯拉旋風和太空探索計畫,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
規模化也是改變世界的關鍵。正如李斯特教授在《規模化效應》一書中的剖析:「改變世界只有一個方式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規模化。」不管是反毒、反黑、交通安全計畫、教育改革,或是新冠疫苗的研發及醫療量能的提升,如不能規模化,影響力畢竟很有限,而且可能一敗塗地。
為什麼有些想法得以規模化,不斷精進、擴大,最後獲得極大的成功,有些則只能苦吞失敗?
無論在商業或是公共部門,有太多決策都是依賴直覺、意圖,而非仔細的數據檢驗。李斯特教授告訴我們如何利用數據來評估一個想法在真實世界中的可行性,以及如何運用數據使想法規模化。現實世界就是他的實驗室。這些都是他從許多真實世界實驗所獲得的洞見。他長期致力於經濟學現場實驗,同時置身於狂飆的21世紀商業世界──先後擔任Uber和Lyft的首席經濟顧問,也曾在小布希政府的經濟顧問委員會擔任資深經濟學家,評估政府經濟決策。
他巧妙地用安娜.卡列妮娜原則來剖析規模化:能成功規模化的想法都很相像,每一個無法規模化的想法各有各的問題。他提出五個最常阻礙規模化的原因,佐以許許多多生動的案例:偽陽性、不了解受眾、沒有評估最初成功是否取決於無法規模化的因素、外溢效應以及成本陷阱,並解說如何使規模化的動力源源不斷。也教我們辨識哪些因素是可規模化的,哪些則否?而哪些因素是在規模化的過程中絕對不可妥協的。
顯然,一個事業、計畫或政策能否擴大規模,可從行為經濟學去找尋答案。行為經濟學能讓決策更科學,也更有效果。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點子是否行得通?你的公司是否可以繼續展店、擴大規模?你的計畫是否能讓更多的人獲益?你的政策是否能夠擴大規模推行到全國?如果你有這樣的問題,本書就是你的規模化葵花寶典。
《規模化效應》這本書也是人生指南。如果你熱愛高爾夫球,靠球賽表現上了大學,是否該設法「規模化」,苦練成為高爾夫球職業選手?這正是李斯特教授年少時碰到的問題。他用數據分析自己和同儕的表現,發現自己在高爾夫球的天賦正是「偽陽性」。於是,毅然決然放棄這個沒有希望的夢想,發現自己真正具有的天賦和熱情,成為卓越的行為經濟學家、現場實驗經濟學權威。
➢【書籍資訊】《規模化效應:從A到A+,讓好創意擴大影響力》
The Voltage Effect: How to Make Good Ideas Great and Great Ideas 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