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你想要規模化,或是失敗收場?真的能大規模雇用最優秀的人嗎?在企業規模化的過程,實驗經濟學權威約翰.李斯特:完美是規模化的敵人,在擴大規模、複製不可妥協的因素時,必須犧牲了完美,換得在現實世界切實可行。同時也得考慮到未來人力資源的成本,確保在規模化過程中持續可以負擔。
圖片來源:photo-ac
我和團隊最初設計芝加哥高地幼兒中心的教育模式時,目標很明確:不只是為孩子創建可以改善他們未來生活的計畫,而且要能規模化,可擴展到世界各地成千上萬個社區。
每位家長都知道,教師是兒童在學校期間發展的基石。因此,打從一開始,我們就知道不可妥協的條件之一,就是招募最優秀的老師。我們必須四處尋找真正有天賦、教學生動活潑的教育工作者,這種老師可說萬中選一。表面來看,這麼做似乎符合邏輯:招聘最好的老師,孩子就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只是有一個問題:要不惜重金,才能找到最好的老師。正如我們在第3章看到的,擁有專業技能的人(以這個例子來說,就是優秀教師)很難規模化。不只是要找到很多傑出的人才(如廚師)很難,這樣的專業人員不像好市多的萵苣,可用「批發價」 大量購買,人才不會因為大規模雇用而變便宜。好市多的分店每週買進幾千顆萵苣,就能把價格壓低。事實上,人才反而變得更昂貴。這是因為,如果你想吸引更多一流人才進入教師行業,就得提高教師的薪資,才能與其他求才若渴的雇主競爭,如華爾街銀行或是矽谷的高科技公司。在芝加哥高地幼兒中心,這是我們無法忽略的事實。
在我們的幼兒中心負責設計課程的團隊,努力記取前人失敗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例如,在1990年代,加州教育當局在全州實施小班制,試圖提升學生成績。問題是,要推廣這種做法,需要招聘更多老師,最後聘用的老師往往缺乏必備的技能或經驗。最近,同樣的狀況發生在想要推行小班制的田納西州。從這兩個案例來看,最初小規模實施的結果都很不錯,然而一旦擴大規模,好處就不見了。正是因為學校無法聘請到所需的教師。
為了解決規模化的問題,我們在德國數學家恩斯特.澤梅洛(Ernst Zermelo)的研究中找尋靈感。澤梅洛1871年生於柏林,後來成為傑出的歐洲邏輯學家。他戴著細框眼鏡、目光犀利,思考難題時總會撫摸他的山羊鬍。他潛心研究的一個難題在早期賽局理論扮演重要角色,也就是澤梅洛定理(Zermelo’s theorem)。
賽局理論用數學來模擬對立雙方可用的不同策略和純粹理性的決定。換句話說,賽局理論模擬的不是現實生活,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是完全理性的,然而我們從賽局理論得到的見解仍可以用在現實生活。澤梅洛認為,在西洋棋這種兩人對弈的棋局中,在任何時刻,其中一方必有一連串必勝的走法。當然,不是每個棋手都能想出這點,但這是賽局結構中的邏輯。在賽局理論和澤梅洛定理的理論數學宇宙中,完美的策略決策的確存在,而且是可以驗證的。
澤梅洛在1913年提出定理,在1950年代,數學家把他的研究與逆向歸納法(backward induction)相結合。這個術語聽起來似乎很厲害,其實只是意味從當前問題的最佳結果往回推(不管是你想贏正在下的一盤棋,或是創建一個在規模化後依然符合成本效益的教育課程),然後以此來設計你的策略。換句話說,為了達成目標,你必須從最後一步開始,一步步往前推,就能找到通往目的地的最佳路徑。透過邏輯仔細盤算大規模成功的樣貌,接著你就知道要怎麼走了。頂尖棋手會利用逆向歸納法,想要在規模化時持續保持高電壓也是如此。
為了解決人力資本問題,我們的規劃團隊採用逆向歸納法。我們先考量現實情況,也就是一旦我們的計畫規模化,擴展到數千所學校,不可能有無盡的預算供我們聘請無數的優秀教師。因此,我們必須放棄理想,實際一點:在設計課程時,必須預設我們只能招募到能力普通的教師。
如果我們設計出一種模式,即使無法招募頂尖教師,也能提升學生的表現,計畫規模化之後,就不會被募集一流人材的高成本限制。因此,這意味著得抵抗找來頂尖教師進行先導計畫的誘惑。儘管這會讓結果也許不那麼亮眼,在短期內宣傳的效果沒那麼好,申請到經費也會被打折扣,但我們知道這個計畫的長期成功才是最重要的。
當我們準備在芝加哥高地執行這個幼兒中心的計畫時,以等同當地公立學校招募與薪資標準,從一般應徵者中找到我們所需的30名教師和行政人員。可以說,儘管他們不是才華傑出的名廚,還是能端出令人食指大動的菜肴。如果我們需要3萬人,並支付這些人的薪水也沒問題。這就是最重要的部分。我們避免做那種只供應高級食材的頂級餐廳,當想多開兩家分店時,就無力負擔了,只能降低食材的等級,或者在其他地方省錢。如果我們的餐廳打算規模化,開個幾千家,一開始就選用比較平價的食材,會比較容易經營。我們的計畫也是如此,一開始就不強求招募到頂尖教師,實施之後才比較容易維持電壓。
我們常聽到有人引用伏爾泰(Voltaire)的這句名言:「完美是良善的敵人。」我們也許可把這句話改為:「完美是規模化的敵人。」在擴大規模、複製不可妥協的因素時,犧牲了完美,換得在現實世界切實可行。在芝加哥高地推行計畫時,我們把現實世界的成本限制放在心上,然後把重點放在測試計畫規模化的效能。
一開始就決定不找最好的人才,聽起來似乎有悖常理,甚至愚蠢。然而,如果是要設計創新的新硬體,然後規模化,那就不能找能力一般的電腦工程師。畢竟硬體或數位介面的設計必須追求最好的品質,這是不可妥協的條件。但是如果大規模的硬體維修,需要4萬名技術人員,那就不可能要求每個技術人員都是一流高手。雇用次級技術人員當然不是最理想的,但這是可以妥協的。最重要的是,在高速成長的情況下,你依然可以忠於基本原則。
在大多數的情況,理想的條件總是無法顧及現實面,因此你必須問自己如此現實的問題:真的能大規模雇用最優秀的人嗎?或者在預算或人才的限制下,其實並不可行?很可能堅持雇用頂尖人才根本行不通。因此,考慮到未來時,你必須記住人力資源的成本,確保在規模化過程中持續可以負擔。
➢【書籍資訊】《規模化效應:從A到A+,讓好創意擴大影響力》
The Voltage Effect: How to Make Good Ideas Great and Great Ideas 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