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始終心繫社會現狀與教育現場的洪蘭教授,看見了當今老不知其所終、壯不知何所用、幼不知如何長的迷茫困擾,寫下了一篇篇時而深觸人心、時而振聾發聵的文章。從她深耕的教學現場出發,教授討論師生遭遇的挑戰與疑難:學習應回歸科學的方法,了解大腦的學習機制,才能達到教與學彼此相長、事半功倍的效果。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張立雯,天下文化編輯部主編
「世界變化多端」、瞬息萬變,乍一聽理所當然,但近三年的世界帶來的改變,速度之快、力道之兇猛,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迎面而來挑戰一件接著一件,還來不及鬆懈、休息一下,又有需要每個人繃緊神經的狀況出現。我們雖然精疲力竭,卻不敢懈怠。
始終心繫社會現狀與教育現場的洪蘭教授,看見了當今老不知其所終、壯不知何所用、幼不知如何長的迷茫困擾,寫下了一篇篇時而深觸人心、時而振聾發聵的文章。從她深耕的教學現場出發,教授討論師生遭遇的挑戰與疑難:學習應回歸科學的方法,了解大腦的學習機制,才能達到教與學彼此相長、事半功倍的效果。千萬不要迷失在各種大腦開發或速效學習的廣告宣傳裡,磨掉了學習的胃口與未來。
洪蘭教授也觀察到父母在教養上的力不從心。她點點滴滴記錄下觀察到的親子互動現場,分享值得深思的想法與觀念,並破解迷思,呼籲大家重新思考教養應該是什麼、孩子真正需要的又是什麼,將科學與經驗融於一爐的真切體悟,想必能提供父母們另一種琢磨教養的可能。
學海無涯、學無止境,洪蘭教授更是終身學習的實行者,無論是教、養,還是學,教授念茲在茲的,便是已有許多人忘記了,必須為自己的人生尋求一位值得效法的典範。教授寫道:
「人若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就不可能從現在的樣子,改變成想要的樣子,也就沒有奮鬥和前進的力量。所以人要成長,一定要有目標和典範。典範很重要,它就是孔子說的『有為者亦若是』。」
「一個人沒有了典範,就不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不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前進。」
有值得模仿的典範,人生才不會虛度——在閱讀本書的過程裡,教授的話讓我感覺到了,人之所以面對不確定的環境會充滿困惑、迷惘與不安,就是因為失去了一個有如燈塔般在前照明的典範。
「演化為什麼使人的眼睛長在前面不長在腦後,就是要人往前看,」洪蘭教授對人生的領悟與思辨,就像這樣的句子,在書中俯拾即是,並在閱讀的過程中引發內心的不斷反思與咀嚼。如果你也想知道「如何跟上變化多端的世界」,不妨進入洪蘭教授的文字,找出屬於你的答案。
➢【書籍資訊】《如何跟上變化多端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