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圖像思考》作者天寶.葛蘭汀認為,賈伯斯、馬斯克的圖像思考特質,為他們提供洞察力和創新能力。
圖片來源:pixabay
傳記作家范思將馬斯克比喻為現代的愛迪生,他是「發明家、成功商人和工業家,有能力將大想法轉化為偉大產品」。馬斯克的母親梅伊(Maye)說,馬斯克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把全世界阻擋在外面。乍看之下,他好像是耳聾,但實情是,他陷入一種很深的出神狀態。范思引述梅伊的話:「他陷入他的思緒後,你會看到,他好像活在另一個世界裡,他現在還是會這樣,我就隨便他了,因為我知道,他正在設計一款新火箭或是某種新東西。」
馬斯克在10歲自學編寫程式,當時,他的圖像智能與敏銳的創業洞察力就已經顯現出來。他12歲時設計了一款電玩叫作Blastar,以五百美元賣掉。馬斯克說,電玩教會他怎麼寫程式,而他相信,許多人也是透過電玩開始學寫程式。早期的電玩如果遇到電腦當機,螢幕會顯示藍底白字程式碼。我認為這是電腦秀出本色。不過,現在的電腦當機時不再秀出本色了。我不知道現在的孩子打電玩時,要怎麼接觸程式。我也擔心,有些孩子除了盯著螢幕之外,什麼也不做。
馬斯克向范思說明他怎麼進行圖像思考:「這就好像你的內在思考過程取代了大腦用來處理視覺的部分,也就是原本用來處理進入眼睛影像的部分被內在思考取代了。我可以在腦中處理影像和數字之間的相互關係與進行演算,關於加速度、動量、動能如何因物體而異,總會以非常生動的形式呈現在我的腦子裡。」這是以火箭燃料為動力的圖像思考。當羅根(JoeRogan)問他,他的腦子裡是什麼樣子,馬斯克回答:「永無止境的爆炸。」
賈伯斯則與蓋茲和馬斯克不同,他在科技重鎮矽谷出生長大。賈伯斯有兩件事令我印象深刻:第一,他小學四年級的智力測驗分數破表,他的分數是十年級的水準,這代表當他成年時,智商可能達到愛因斯坦的程度,列於99.99 百分位。我更感興趣的第二件事是,賈伯斯的養父是機械工和木工。
根據艾薩克森寫的傳記,在賈伯斯還小的時候,養父就把一部分的工作檯讓給兒子使用,不過,賈伯斯對鄰居的車庫更感興趣。鄰居是惠浦公司的員工,而賈伯斯喜歡玩電子產品。賈伯斯後來這麼描述他的養父:「我父親希望把每件事做得盡善盡美,連沒有人看得到的細節,他也不放過。」在某些方面,這是物體圖像思考最簡捷的呈現──就連只能在自己的腦海看見的部分,都很在意。
賈伯斯在16歲時遇見了沃茲尼克。這兩個青少年聽說,有一個人以一種叫作「藍盒子」的裝置,利用電信公司AT&T的網路漏洞盜打電話。賈伯斯與沃茲尼克一發現他們做出來的東西能夠接上大型基礎設施,就在三週內造出了他們的藍盒子。賈伯斯在1995年接受紀錄片導演克林吉里(Robert X.Cringely)訪問時曾說:「如果沒有當年的藍盒子,就不會有蘋果公司。」
賈伯斯和蓋茲一樣,沒有完成大學學業。他在里德學院上的課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字形學。賈伯斯革新了個人電腦、筆電、滑鼠和觸控螢幕,從而改變世界。賈伯斯的才華都與設計有關。他的圖像頭腦很在意每一個細節,包括字體。下次當你用iPhone 傳送訊息時,應該要意識到,多虧了里德學院的字形課,螢幕上的文字才會如此呈現。心理學教授巴拉什(David Barash)在《高等教育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Education)寫了篇文章,其中有句話我很喜歡:「字形這個『沒什麼用處』的人文課程與賈伯斯的關係,不該被我們忽略。」
➢【書籍資訊】《圖像思考:用對的方法,釋放大腦潛能》
➢【延伸閱讀】劉奕酉:關於圖像思考,我想讓你知道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