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優人神鼓35歲了!創辦人劉若瑀坦言,這本35年的回首,絕對不是可以駐足停留的地方,若要完整生命的體驗,優人還需進入另一扇門。
圖片來源:《離見之見》
優人35歲了!
通常,回首過去,總有一種離開了才看見的明白。人在追逐的時候,一心尋找答案,但要尋找一種不能有答案的尋找,這一路上要提起放下、提起放下……。
從優人30那年開始,我們計劃要出一本劇團30年來的成果,留下優人的創作和踏上世界的足跡,也感謝一路上照顧優人的貴人。此時書名為「三十年磨一劍」!
舞台是一個需要掌聲的地方,每一齣戲都在等待著謝幕時觀眾的喝采、專家的好評,等待伯樂的到來!
這30年的專書,寫著寫著,桌子上堆著愈來愈多過往的新聞稿、節目單、報章雜誌、新聞評論……。
面對這許許多多東奔西跑、忙碌的記憶,開始懷疑那些看似豐功偉業的故事背後,更重要的,反而是當時不被認同的「評論」。我開始重新好好地閱讀,卻發現是這些給予優人負評的專家們在提醒我們看見初衷的路上,幫助優人走到今日。
某日抄下了不知是誰說的這句話:
這不是你該駐足停留的地方,若要完整生命的體驗,還需進入另一扇門。你得到愈多人的羨慕和景仰,你的身軀就會愈加沉重。當我們沉浸在自己過往身上的光彩,內心生起享受的意圖,當初那無條件付出的純淨將與虛妄無異!
回想優人過往的每一步,都有著當時刻骨銘心的初衷,然而世界瞬息萬變,更何況你的後念永遠在挑戰你的前念,何不讓這些回憶成為落地的塵埃!我再度想起葛托夫斯基大師說的那兩隻鳥,一隻啄食時,另一隻則東張西望,你當一身如二鳥,在思考中同時離開思考,看著自己正在思考!
這本35年的回首,絕對不是可以駐足停留的地方,若要完整生命的體驗,優人還需進入另一扇門。
寫到最後,除了該感謝的貴人們,其他的都需要放下了。
過了5年,書名就從「三十年磨一劍」,成為「離見之見」:一種看見又無須看見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