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優人神鼓35歲了!創辦人劉若瑀坦言,這本35年的回首,絕對不是可以駐足停留的地方,若要完整生命的體驗,優人還需進入另一扇門。
圖片來源:《離見之見》
優人35歲了!
通常,回首過去,總有一種離開了才看見的明白。人在追逐的時候,一心尋找答案,但要尋找一種不能有答案的尋找,這一路上要提起放下、提起放下……。
從優人30那年開始,我們計劃要出一本劇團30年來的成果,留下優人的創作和踏上世界的足跡,也感謝一路上照顧優人的貴人。此時書名為「三十年磨一劍」!
舞台是一個需要掌聲的地方,每一齣戲都在等待著謝幕時觀眾的喝采、專家的好評,等待伯樂的到來!
這30年的專書,寫著寫著,桌子上堆著愈來愈多過往的新聞稿、節目單、報章雜誌、新聞評論……。
面對這許許多多東奔西跑、忙碌的記憶,開始懷疑那些看似豐功偉業的故事背後,更重要的,反而是當時不被認同的「評論」。我開始重新好好地閱讀,卻發現是這些給予優人負評的專家們在提醒我們看見初衷的路上,幫助優人走到今日。
某日抄下了不知是誰說的這句話:
這不是你該駐足停留的地方,若要完整生命的體驗,還需進入另一扇門。你得到愈多人的羨慕和景仰,你的身軀就會愈加沉重。當我們沉浸在自己過往身上的光彩,內心生起享受的意圖,當初那無條件付出的純淨將與虛妄無異!
回想優人過往的每一步,都有著當時刻骨銘心的初衷,然而世界瞬息萬變,更何況你的後念永遠在挑戰你的前念,何不讓這些回憶成為落地的塵埃!我再度想起葛托夫斯基大師說的那兩隻鳥,一隻啄食時,另一隻則東張西望,你當一身如二鳥,在思考中同時離開思考,看著自己正在思考!
這本35年的回首,絕對不是可以駐足停留的地方,若要完整生命的體驗,優人還需進入另一扇門。
寫到最後,除了該感謝的貴人們,其他的都需要放下了。
過了5年,書名就從「三十年磨一劍」,成為「離見之見」:一種看見又無須看見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