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查理.蒙格!用50個金句看懂窮查理99年的人生智慧|《蒙格之道》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科學 + 科幻─────
AI趨勢專家李開復 × 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得主陳楸帆
聯手創作20年後的美麗AI新世界
全球重磅推薦
劉慈欣│2015年雨果獎得主、《三體》作者
雷.達里歐(Ray Dalio)│橋水基金創辦人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董事長
楊立昆(Yann LeCun)│圖靈獎得主
李開復40年的AI專業經驗 + 科幻小說家陳楸帆的無邊想像
秉持以人為本的態度,懷抱人類獨具的智慧,貼近技術的未來
AI時代已經開啟。在我們面前,機遇與挑戰並存。如AI與人性特質如何共存等諸多課題,都需要深入探索和思考。──李開復
想要創造什麼樣的未來,就從想像那樣的未來開始。──陳楸帆
.AI能否幫助人類從根源上預防疫情?
.如何應對未來的職場挑戰?
.在AI主導的世界中如何確保文化多樣性?
.如何教導下一代適應人類與AI共存的新社會?
.面對AI帶來的社會問題所隱含的人性拉鋸戰,我們如何抉擇?
AI能創造前所未有的財富與價值,能徹底改變醫學和教育,能提升人類的工作、娛樂和交流的品質,能把人類從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
不過,AI也會帶來無數挑戰和風險,例如演算法偏見、安全隱患、深度偽造、對隱私資料的侵犯、對自主武器的使用,以及取代人類員工等。不過,這些情況並非AI主導造成的,其根源在於惡意或草率使用AI技術的幕後黑手。
全球AI領軍人物李開復最關切的是,AI正飛速發展,人類的未來將通往何方?他放眼20年後的新世界,架構10幅「技術藍圖」,再由科幻小說家陳楸帆據此構思10個故事。虛構的敘事與非虛構的科技評論完美結合,展現20年後被AI 技術深刻改變的未來世界。
歡迎來到2041!
李開復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研究的是如何透過智慧軟體和硬體來完成通常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任務。AI是對人類學習過程的闡釋,對人類思維過程的量化,對人類行為的澄清,以及對人類智慧邊界的探索。AI將是人類認識自我這一歷程的『最後一里路』,我期盼能夠投入這個嶄新的、前景可期的電腦科學領域。」
近40年前,我在準備攻讀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博士學位的申請書裡寫下了這段話,當年的我在技術之路上還是一個滿懷憧憬的學子,才接觸AI領域沒有幾年。
早在1956年夏天,電腦科學家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在著名的達特茅斯會議上首次提出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人工智慧)這個詞,然而在我投身這一技術領域的頭35年中,AI仍一直被視為非常新穎的科學研究方向。幾十年來,AI的影響被局限於學術領域,在商業應用方面發展甚微─事實上,在電腦科學發展史上,AI在應用實踐領域的前行步伐極為遲緩,直到過去五年,AI的熱潮才席捲全球,一躍成為世界上最火爆的技術熱點。
這個巨大的轉折發生在2016年。那一年,由總部位於倫敦的AI創業公司DeepMind開發的AlphaGo程式,在Google的DeepMind圍棋挑戰賽中,以4:1的總分擊敗了圍棋世界冠軍、韓國職業九段棋手李世石。與國際象棋相比,圍棋的玩法要複雜無數倍,棋手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腦力、智慧,而且需要具備某種程度的禪道思維。多年來,電腦從未擊敗過圍棋職業棋手。因此,在AlphaGo橫空出世擊敗人類圍棋世界冠軍的那一刻,人們都被深深震撼了,也有人落淚了。
AlphaGo的成就要歸功於「深度學習」演算法,而且絕大部分近五年開花結果的各類AI商業應用,都依託於AI領域這項歷史性的重大突破。深度學習是一種能夠根據大量資料完成自主學習的軟體技術。其實,這項技術在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但近幾年,在大數據和大算力的條件逐步成熟的情況下,深度學習才得以發揮出排山倒海的威力。數位時代發展迅猛,與近40年前我剛踏入AI領域時相比,如今,資料儲存成本僅為當時的一千五百萬分之一,擁有的算力提升了萬億倍。這些技術層面的客觀因素,都為AI的訓練過程提供了必要且堅實的基礎。
目前,AI已經蓄能完畢,一個全新的暴發拐點即將來臨。
僅僅在過去五年裡,AI就已經擊敗了圍棋、撲克、電競遊戲Dota2等比賽的人類世界冠軍,甚至強大到能在四個小時內從零開始,自主學會國際象棋,接著擊敗所有人類棋手。2020年,人們利用AI攻克了近50年來的生物學難題─蛋白質折疊。如今,AI的潛力並不局限於遊戲競技領域,它在語音辨識、圖像識別方面的能力也超越了人類,而且基於AI技術,還能開發外觀和聲音都相當逼真的「數位人類」(Digital Human)。
與此同時,AI在很多領域的性能都非常優異,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例如,在法律領域可以用於進行公正裁決;在醫療領域可以用於診斷肺癌;在物流、農業以及軍事領域,基於AI的無人機將徹底顛覆原有的運輸模式。近年來,我們看到,AI使自動駕駛汽車分階段落實並普及成為可能,在高速公路上,自動駕駛汽車會比人類駕駛汽車更安全。
那麼,隨著AI技術的不斷反覆運算與發展,人類的未來將通往何方?
陳楸帆
2019年8月,在倫敦的巴比肯中心,我偶遇了一場名為「AI: More Than Human」的展覽。它像夏天英國街頭不期而至的暴雨,刷新了我關於AI的許多狹隘觀念。
這場展覽的標題,完全無法涵蓋展覽內容的豐富多采:從猶太民間傳說中的魔像(Golem),到日本動漫角色哆啦A夢;從巴貝奇(Charles Babbage)的早期電腦實驗,到DeepMind挑戰人類地位的AlphaGo計畫;從布蘭維尼(Joy Buolamwini)分析臉部識別軟體中的性別偏見,到Teamlab充滿神道教色彩的大型沉浸式互動藝術裝置……我相信每一個置身其中的觀眾都會被這樣的事實深深震撼:人類探索「人工智慧」的歷史或許比我們所想像的更為久遠─比如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偃師造人」,或者古希臘神話中的青銅巨人塔羅斯。無論是在當下還是在可預見的未來,AI科技都正在以無法阻擋的步伐,深刻地改變著人類文明的所有維度。
然而,正如阿瑪拉定律所揭示的那樣:「人們總是高估一項科技所帶來的短期效益,卻又低估它的長期影響。」大多數人對於AI總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誤解,要麼將其與「魔鬼終結者」中的殺人機器混為一談,要麼認為它只是蠢笨的演算法,無法在任何層面上對人類構成威脅,要麼僅僅將目光聚焦於技術領域內部,無視AI同樣也在改變著人類感知世界、交流情感、管理社會、探索生命的種種方式。
科幻小說,或者更寬泛地說,做為大眾文化之一的科幻(Sci-Fi),在其中扮演著微妙的角色。1818年,被視為第一部現代科幻小說的《科學怪人》事實上就探討了這樣一個至今尚無定論的問題:人類是否有權借助科技的力量,創造出不同於任何現存形態的智慧生命?在受造物與創造者之間,又應該有怎樣的一種關係?
從當下圍繞AI技術的諸多爭辯中,我們可以清晰辨認出兩百年前由瑪麗.雪萊借由科幻故事所提出的原型命題。
或許有人會指責說,科幻需要對大眾的AI迷思負責。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許正是這種超越時空局限、連結技術與人文、混淆真實與虛構,並且引發每個人共情與思考的特質,使得科幻可以如《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所說,成為「當今最重要的藝術類型」。
更進一步的問題應該是,我們是否能創作出既呼應當下又啟迪未來,既真實可信又狂野深刻的科幻作品,讓它能夠擔起如此重大的期待?
本書有著開創性的結構,用前所未有的跨越文類的多視角,展望人工智慧構造的未來,讓我們從理性上把握未來發展趨勢的同時,也從感性上觸摸未來的質感和溫度。生動逼真的科幻想像與嚴謹深入的技術論述完美地結合,讓本書無論是從科幻還是從技術現實的角度,都具有無與倫比的魅力。
——劉慈欣,2015年雨果獎得主、《三體》作者
對未來的解析精闢又精采。
——雷.達里歐(Ray Dalio),橋水基金創辦人、《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書《原則》作者
陳楸帆的創作實力,加上李開復的科技功底,建構出令人好奇又恐懼的AI未來世界。閱讀這本絕無冷場的好書,就能明白某些科技會在何時,又會如何發展成熟,而全體人類又會面臨什麼樣的影響。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董事長
唯有有膽有識之人,才敢預測AI的未來。這是一位科技界的先驅泰斗,與一位洞悉未來的科幻作家,攜手打造的開示之書,對於AI科技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提出大膽又殷切的見解。
——楊立昆(Yann LeCun),圖靈獎得主,臉書首席AI科學家
我們能不能適應我們一心創造的奇異新世界?我們知道無從想像的改變即將到來,卻不知這些改變對人類有何影響。李開復跟陳楸帆的《AI 2041》,對於我們即將面對的未來有最詳盡的描寫,最深情的叮嚀。
——班奈特.米勒(Bennett Miller),「魔球」與「暗黑冠軍路」導演,曾獲奧斯卡獎提名
我們正處於AI發展史的關鍵時刻。我所讀過的書當中,唯有這本創意四射的佳作,才真正一語道破AI的精髓。與其思考該不該信任AI,還不如將AI當成一種工具,一種由我們人類塑造的工具。李開復在《AI 2041》的精闢分析,凸顯出這項人類必須積極承擔的責任。陳楸帆筆下的精采故事,昭示了AI可將曾經無解的問題,化為充滿新機的未來。
——亞利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Thrive Global 創辦人兼執行長
《AI 2041》是科學與科幻的完美融合,揭示了AI將如何全面滲透我們的生活,而我們想創造造福全人類的科技未來,又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Salesforce董事長兼執行長
將AI應用於商業經營,通常必須先研究這項科技,再思考如何應用。《AI 2041》卻帶領讀者走上相反的道路。兩位作者李開復跟陳楸帆,透過精采絕倫的故事,引領我們走入逼真的未來世界。再以淺顯易懂的說明,闡述AI科技的原理,造就一本讓人欲罷不能又大開眼界的好書,想了解如何應用AI,絕不可錯過此書。
——馬克.庫班(Mark Cuban)
李開復,AI人工智慧趨勢大師。李開復,生於台灣,長於美國,以最高榮譽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並於1988年獲卡內基美隆大學電腦學博士學位。歷任蘋果、微軟、Google頂尖科技公司全球副總裁等重要職務。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創業家、青年導師、暢銷書作家。2009年9月在北京創立創新工場,幫助中國青年成功創業。
曾任美國「百人會」副會長,並於2013年獲選為《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人。同時也是香港城市大學的榮譽博士、卡內基美隆大學榮譽商業管理博士,以及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並於2019年起出任「世界經濟論壇」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心的人工智慧委員會聯席主席。
著有《AI新世界》、《人工智慧來了》、《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我修的死亡學分》、《世界因你不同》、《做最好的自己》等書。
FB專頁:www.facebook.com/kaifulee/
微博:weibo.com/kaifulee
科幻作家、編劇、翻譯、策展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名譽會長,九三學社社員。曾多次獲得星雲獎、銀河獎、世界奇幻科幻翻譯獎等獎項,作品被翻譯為二十多國語言,在許多歐美科幻雜誌均為首位發表作品的中國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人生算法》等。
微博:陳楸帆
2023/06/30
BCB736B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部分彩色
4713510943724
496
688